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中国远征军幸存老兵回忆远征军在国外抗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5:53 青年参考

  我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远征军新1军30师防毒排一名幸存的战士。我叫李铁椎,原名李盛智,现年82岁,四川资中县人。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同时,日本派出两支军队入侵泰国,均未遭遇抵抗。接着,日本派重兵于同年12月中旬入侵缅甸,其矛头直指中国当时惟一的外援物资通道——滇缅公路,并威胁中国西南后方。

  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根据中、美、英盟国决定和《中英滇缅公路共同防御协定》,于1942年2月25日指派罗卓英率领10.3万精锐兵力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军,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也随军入缅。同一天,新加坡8万盟军向日军无条件投降。形势危急。

  远征军入缅后,在缅中同古、仁安羌等地大败日军,孙立人将军率领新编第38师一个团,在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第一师共7000人。但是,英军无意抵抗日军,于同年3月8日放弃缅甸,从首府仰光撤退到印度。远征军孤军作战,遭日军切断了后路,被迫仓皇撤退。一部分以孙立人率领的第38师等撤至印度,称为驻印远征军,另一部分撤至滇西,称为滇西远征军。

  远征军初战失败,损失很大,伤亡56480人,占全军总人数的54.83%,其中战斗中伤亡1万多人,4万人死于深山密林的撤退途中,生还者仅4万人。远征军败退,中国国门大开,日军乘虚切断了滇缅国际运输线,援华战争物资只能靠美国陈纳德将军组织的飞虎队开辟驼峰航线空运,数量非常有限,特别是工业、交通的血液———汽油十分缺少。中国抗日战争陷入空前艰苦之中。

  当时中国军队350万人,其中八路军50万人。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兵源。但中国军队训练差,武器装备奇缺,严重影响战斗力。

  因此,盟国根据史迪威计划,作出两大决定:一是利用日本喘息之机,在印度兰姆伽建立盟军训练基地,训练100万中国军队,装备100个师。驻印远征军是首批接受训练的受益者,我本人和我所在的部队就是在那里受过训练的(后因形势变化,此项计划未完全实施);二是从印度反攻缅甸,以印度铁路终点站雷多为起点,修筑一条中印公路,途经缅北进入中国境内,同时从印度加尔各答起,随同中印公路修建一条输油管线,解决大量援华物资运输问题。

  中国驻印远征军当开路先锋,打头阵,消灭缅北日军,保证公路和油管修建。

  驻印远征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编、补充、重新装备和训练,战斗力大大提高,在史迪威的指挥下,协同盟军,于1943年10月24日,由印度向缅北日军展开了有计划的旱季攻势,经过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稳步向密支那大战推进,于1944年5月17日以奇袭的战术攻占了密支那机场,从而完全掌握了缅北的制空权。

  我本人所在的新编第30师,于同年7月初,由印度乘飞机降落到密支那机场,当时正是我军强攻密支那城区的时候,我们下飞机后,被命令在城外驻营,所见之处有很多被美国飞机轰炸日军时留下的很大炸弹坑,杂草丛中也见到日军尸横遍野。中国驻印军队在缅甸同日军进行了近3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同年8月3日完全攻克了密支那城区。同年12月8日攻克了缅北另一重镇八莫。

  中国滇西远征军于1944年5月11日开始向日军进行滇西大反攻,同驻印远征军东西两面夹击日军,收复了大片失地,于1944年11月向著名城镇芒市挺进。

  1945年1月27日,驻印远征军和滇西远征军会师于缅北小镇芒友,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同时开通,次日,第一支外援车队即通过中印之间的雷多沿中印公路进入了中国昆明,同时,由印度向中国输送了外援汽油。中国政府为了纪念史迪威将军,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公路从印度雷多至缅甸密支那后分南北两线至昆明:南线经八莫、畹町接滇缅路至昆明,全长1732公里,北线经腾冲、龙陵接滇缅公路至昆明,全长1568公里。中印输油管道沿北线至昆明,全长3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

  史迪威公路是中国远征军打通的,公路通车就是战争胜利的标志。远征军歼灭了举世闻名且号称“森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加上第56师团及增援部队,日军15.5万人中,伤亡14万人,占90%,其中死亡5.5万人,中国远征军亦伤亡7万余人。

  日军从缅北败退后,就再无反攻之力。密支那大捷,扭转了盟军在亚洲战场的败局,是盟军由败退转为反攻的标志,军方人士认为:“中国战场的反攻始于中印公路之点,而且是胜利的开始。”中国远征军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支在国外打败侵略者的军队。

  现在,中、印、缅三国都在修整史迪威公路,使其成为中印与东南亚近30亿人口大市场所需大容量运输的和平、繁荣、便捷的陆上通道。文/李铁椎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