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东南亚不再担心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6:16 世界新闻报

  大国的厚道,小国的敏锐,造成了双赢

  《世界新闻报》特约撰稿人  翟 崑

  从冷战结束到现在的14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外交界普遍评价,东南亚是中国外交最成 功的地区。而东南亚的主流舆论也认为,中国和东南亚关系
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东盟国家从害怕中国,偏信种种“中国威 胁论”,到与中国为善,与中国为伴,与中国共舞,这其中的变化值得深思。

  7月末,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老挝参加了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议。8月下旬,由温家宝总理建议成立的中国东盟 名人小组,将聚首青岛,为中国与东盟今后15年确立大致的合作方向。

  中国把东南亚当成花园

  如果大国把东南亚当成一个大国逐鹿的势力范围,那么东南亚人就会害怕,就会通过大国之间的较量借力打力,互相 制衡。如果大国把东南亚当成一个花园,那么东南亚国家就会邀请大国来种花栽树。所以,对崛起的中国来说,在东南亚有两 种战略选择:要么争夺势力范围,要么通过合作让这块地方更美。

  早在2002年,中国和东盟就宣布要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战略举动迅速激起了其他大国的 反响,日本、印度、韩国先后宣布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建立自贸区对相关国家来说,当然都是互赢的选择。这就好比中国先在 东南亚栽下一棵树,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栽树,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中国不只种了一棵树。2003年底,中国又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相当于东盟为保证 本地区安全而设定的一些家规。中国加入这个条约等于向世人表明,中国和东盟将以和平方式解决纠纷。紧接着,印度、日本 、俄罗斯先后与东盟签署该条约。

  大国厚道,小国敏锐

  中国尊重东盟,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合作问题上,尊重东盟的主导权。从1997年东亚合作开启到现在,中国领导人 都明确表示,将支持东盟的主导权。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对中小国家集团的外交哲学。

  笔者曾在多种场合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个问题:一大一小两条蛇要横穿大路。大蛇昂头挺胸,打算穿行而过。小 蛇说:“嗨,大个子,别着急。我们分别穿过马路,很有可能被人打死。”大蛇觉得有道理,但还是问:“那怎么办呢?不能 傻呆在这儿啊!”小蛇说:“我骑在你背上,你驮着我过去。”大蛇怒:“凭啥?”小蛇说:“你驮着我过,大家就会认为我 们是神,不仅能安全穿过大路,可能别人还会建庙祭祀我们呢。”结果,两者安然而过,而且崇拜者真的给它们修了一座庙。

  大蛇可比为中国,小蛇可比为东盟诸小国,要穿行的路就是全球化的挑战了。为此,东盟设计主导了东亚合作的进程 应对全球化挑战,这就等于是小蛇骑在大蛇背上。中国一再强调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就等于大蛇同意小蛇骑在背上 。大国的厚道,小国的敏锐,二者在共同利益上的结合,造成了双赢。

  东盟担心失去东亚合作的主导权,或在推进东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而中国是目前惟一公开支持东盟主导权 的国家。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这几年不断热络的原因之一。

  两个“心理按摩器”

  成熟的外交解决的往往是国家间心理上的问题。无论“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机会论”,都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 起的心理感受。东南亚国家的心理变化,很容易像钟摆一样在接受和恐惧之间摇摆。中国崛起的阻力也会相应起伏不定。

  中国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而也采取了一些增强东盟自信的措施。中国为东盟准备了两 个“心理按摩器”。一个是经济“按摩器”,一个是安全“按摩器”。

  经济“按摩器”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入世前后,东盟国家担心中国将进一步抢走外资,中国商品将洪水般流入 东南亚国家。如何让更多的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呢?博览会就是一个平台。2003年底,中方主动倡议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缅甸总理梭温来了、柬埔寨首相洪森来了、老挝总理本扬,越南副总理范加谦和泰国副总理披尼,以及东盟各国经贸部长、 东盟秘书长都前来出席了在南宁召开的首届博览会。

  安全“按摩器”的作用也有体现。2004年,首届东盟地区论坛(ARF)安全政策会议在北京举行,由印度尼西 亚担任会议主席。ARF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让各国以感到“舒适的”(comfortable)方式来加强安全合作。 经过10年发展,各方认为应在该框架内提升国防领域层级的合作,于是中国就积极推动,而且在我家举行。主席的上座让客 人坐,这就是礼数。当然有利于在安全上增信释疑。

  俗话说,兴一利必生一弊。中国发展了,必然也带来周边国家的心理落差。相比之下,东盟国家会有“相对的被剥夺 感”,利益比中国小了,地位比中国低了等等。于是恐惧感来了,“中国威胁论”产生了。如果中国外交提前考虑到这些因素 ,并相应“主动”,增信释疑,于是安全感就来了,“中国机会论”就产生了。

  “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会论”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关键是如何做周边国家的工作。我们不必对“中国威胁论”惴 惴不安,也不必对“中国机会论”沾沾自喜。其中的微妙平衡,需要智慧、技巧。

  患难见真情

  中国有句俗话,叫“患难见真情”。中国在历次地区性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让东盟国家感到中国是个可靠的朋友。 双方每每借助危机动力推进共生共存关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东盟国家提供尽可能的援助。亚洲金融危机扭转了东盟对 中国的看法,而且成为双方关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1998到2000年,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性质也从全面对话伙伴关系上升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2年,中 国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东盟也进一步完善了对华友好政策。

  双方在应对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大海啸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过程中,相互帮助,确立了在发生地区重大危机时, 启动特别领导人会议的危机处理模式。2005年1月,中国领导人参加东盟主办的海啸特别峰会。中国政府在援助、救灾方 面的表现再次得到东盟国家的肯定。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