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史料展在南京开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1:4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来自日本的“铭心会.南京”、“神户南京连心会”等组成的第二十次访华团与来自海内外的爱好和平的部分团体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盛大的和平集会,控诉当年侵略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呼吁人类要珍惜和平。日本妙法寺的一位和尚也来到南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祈祷,向南京人民谢罪。 来自日本的“铭心会.南京”、“神户南京连心会”等组成的第二十次访华团与来自海内外的爱好和平的部分团体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盛大的和平集会,控诉当年侵略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呼吁人类要珍惜和平。日本妙法寺的一位和尚也来到南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祈祷,向南京人民谢罪。 史料馆外一行为艺术家正放飞白鸽,祈祷和平。 海英小学的吴雨帆同学正趴在地上摘录史料,准备写展后观后感。 8月15日,一个普通日子。但,当在这个日期前定格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个日子将被载入历史。昨天,在这个铭记着一段使全人类都难忘的历史的焦点时刻,许多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追忆、缅怀、痛思、镜鉴。 在江苏、在南京,在这个曾在60年前承载着一段抗战经历的重要据点,人们用各种活动,或记或泣、或述或思,而大家的心愿只有一个:让今天的人们牢记过去。
千古江流、滔滔不息。时间的车轮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历史的缰绳布满了屈辱的印迹。今天,仍有少数人试图否认否定那段沾满无数苦难血泪的侵害碎片,再次让我们警醒:历史不容置疑,历史无法泯灭。 牢记历史,我们刻骨铭心。回顾历史,我们一如既往;记录历史,我们义不容辞;铭记历史,我们生生世世。聆听历史,只为共创未来。 史料再现江苏抗战历程 昨日上午,在一曲高昂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人民的胜利——江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史料展》在南京博物院隆重开幕。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开幕式上说,我们要以此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一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省长梁保华主持开幕式。出席并参观展览的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和南京市领导:许仲林、任彦申、赵少麟、罗志军、吴齐、孙志军、王武龙、蒋宏坤、胡序建、汪正生,省武警总队领导戴肃军、温凯宾。 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迫使其无条件投降。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省文化厅和南京博物院联合举办了本次《人民的胜利——江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史料展》。 展览共分成“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到敌人后方去”、“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走向胜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五个部分,由实物、图板和复原场景等合成,共设7大展区,面积达2230平方米。整个展览以其珍贵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内容,通过高科技的模拟展示手段,全面再现了江苏抗战的光辉历史,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热情讴歌了江苏人民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该展览展出的近300件(套)文物绝大多数都是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其中大部分文物为第一次展出。 上午8时30分,省长梁保华宣布开幕式正式举行,全体起立高唱国歌。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10余名少先队员向12名抗日老战士代表敬献了鲜花。年逾八十的抗日老战士李剑锋发了言。他难掩激动的心情,感慨地说:“在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回忆我们自己的抗日历程,实感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牢记这些历史事实。今天的美好生活非常难得、非常可贵,要十分珍惜、十分爱护。” 李源潮首先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仍然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在江苏大地上的所有抗日烈士和死难群众表示深切的怀念。他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这个胜利,改写了近代以来中国屡受欺凌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江苏大地,是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最为惨痛的地区之一,也是反抗侵略、奋起抗争最为壮烈的地区之一。今天这个展览,以大量的史料、史实,真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滔天罪行,把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展览再现了江苏抗战的难忘历史,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英勇壮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李源潮指出,抗战胜利已经整整60年了,我们回顾历史,纪念胜利,最根本的是要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开幕仪式结束之后,省和南京市领导还与数百名群众一起参观了展览。抗日老战士代表、省市机关干部、学生、各界群众和驻宁解放军、武警官兵代表近5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八旬老人希望听到道歉 南京城对于这场人类的灾难,有着更加刻骨铭心的感受和记忆。每年我们都要来到这里,怀念逝去的父老兄弟;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拉响勿忘国耻的警笛,每年石城的儿女都会敲响祈祷和平的警钟。昨天,我们再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 如今已86岁高龄的陈玛莉老太太是为数不多的尚健在的幸存者之一。让一个饱经沧桑,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来回忆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实在是一种“残忍”。面对满刻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字的纪念碑,也许是触景伤情、睹物思人,也许是那血浓于水的手足情,陈奶奶一边在诉说,一边不停地在用手帕拭眼泪。每年的8月15日,陈奶奶都会来到大屠杀纪念馆来走走、看看。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但也坚持坐轮椅由家人掺扶着过来。她说每次来心情都很沉重,回家之后都会哭一场。 令记者吃惊的是,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陈奶奶跟记者提起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事情。当她听说小泉今天没有去拜鬼时,脸上漏出了一丝丝的安慰。也许陈奶奶并不知道政治的多变、并不知道权术的残忍。作为一个受害者,作为一个朴实的老人,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看到一个有良心的举动、听到一句有良心的道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的颁发将这次活动推到高潮。这也是纪念馆首次颁发。001号奖牌得主高兴祖,这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首任会长,在国内率先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他参与组织召开了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参加了赴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为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作出了重要贡献。002号奖章获得者陈君实是香港爱国实业家,自1995年以来,他先后多次慷慨解囊近400万元港币支持纪念馆的二期工程和编辑出版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大救援图集》、《东史郎日记案图集》等一批资料。 003号获得者是一名日本人。她叫松冈环。是日本大阪府某小学教师、日本铭心会共同代表、日本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全国联络会负责人。每年的8月15日,她都要率领日本铭心会访中团,来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持续20年未间断。1997年,她顶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巨大压力,与日本友人一起在东京、大阪、广岛等6个城市开设了“南京大屠杀情报热线”,征集日本老兵加害者证言等资料,并编辑出版了《南京战·寻找被尘封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为了调查南京大屠杀受害女性,先后在4年间自费数十次来到南京,采访了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日本编辑出版了《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在日本成为畅销书。第四位获得者是张纯如,美国华裔女作家,她填补了西方认识日军侵华暴行的空白,一部《被遗忘的大屠杀》,成就了一个值得铭记和景仰的年轻女性。 我们仿佛回到抗日岁月 昨天,在南京博物院内,抗日胜利的一幕幕感人历史场景被“还原”再现,记者随12位抗日老战士参观了展览,与他们一起重温了60多年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难忘经历。 老战士用歌声表达“如潮哀思” 一进展厅,雕刻“人民的胜利”的高大和平碑,以及周围矗立着“抗日烽火”、“大刀雄风”、“全民抗日”、“正义必胜”的四大雕塑柱,将抗日英雄们展现得栩栩如生。整个展厅将当时的历史一一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警示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战马嘶叫、枪炮隆隆……在展览第一部分“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展现台儿庄大捷的场景中,除了文字和展板外,展览还以宏大的台儿庄大捷油画做背景,在油画前模拟制作了沙包、城墙、枪炮,为了增强表现力,同时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参观的观众无不感到身临其境,仿佛重回战火纷飞的岁月。 在展现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的滔天罪行的图片前,抗日老战士们胸中的怒火溢于言表。回忆起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历史,抗日时在苏中二分区参加新四军的老战士成立用歌声来表达她深深的痛心思念:“每年春天我们来到这里纪念同胞,哀思如潮、默默无语,鲜花万带、风中摇曳,石城背负沉重的历史。” 而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走向胜利”的展览部分,回忆起抗战中战士们如兄弟姐妹般的情深,胜利即将到来的喜悦,抗日老战士们脸上洋溢着的是激动而快乐的笑容。“抗日胜利那天,我们真是乐翻了天。”和记者谈起胜利,成立的笑容又像阳光般灿烂。 获知胜利,“蹦啊”、“跳啊”表达喜悦之情 “车轮滚滚支前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抗日时候为战士们织出一件件上衣的纺车,胜利收缴的轻机枪、掷弹筒……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将烽火岁月体现无遗。博物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文物还是首次拿出来给市民参观,本次展览文物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在江苏以往的展览中也颇为罕见。 以六十年前日军中国战区投降仪式的真实文物组成的历史场景,成为本次展览中最为观众瞩目的真实文物。一位80多岁的老人,换着角度用手中的相机记下这珍贵的极具意义的“历史的见证”。 记者注意到,展出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文物主要是两张长条桌,其中一张窄、一张宽,宽的是中方使用的桌椅原件,另一张窄的是日方使用的桌椅原件。桌面上蒙着白色的桌布,边缘上围绕着蓝、白、红三色的条纹。仪式的背景墙上挂着孙中山像,这幅孙中山画像也是当时的原件。孙中山画像下有一个大红的“V”字,两边还写有“和平”两字。展出的文物还有一个当时高挂会场的挂钟,挂钟时间停留在签降时的“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九时”。在展厅的一整面墙上,挂着一幅依据签降时实景所作的油画,画上会场的实景可以跟展厅中的桌椅实物一一对照,让所有参观者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抗日胜利时,我们知道抗日胜利的消息时,连写庆祝标语的红纸都没有,只能蹦啊,跳啊的,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心情。”开幕式上发言的老战士李剑锋高兴地告诉记者,1944年至1945年,他刚刚抗大毕业区新四军12旅34团作连队指导员,发起日本投降之前的大反攻。胜利的那一天,他永远铭记在心。 走出展厅,记者又被三次深深感动 参观完快走出展厅时,一位跪在地上抄写着当年抗日历史的小姑娘深深地感动了记者。虽然这位来自海英小学三年级的吴雨帆小姑娘对抗日的历史还一知半解,但爷爷、奶奶昨天坚决带着放暑假的她过来,学习记住那段应该被所有中国人都铭记的历史。 刚走出大门,拄着拐杖挂着照相机的一位老人再次感动了记者。这位现年86岁、背着江苏省摄影协会摄影包的老人张凤扬,是没有被邀请参加开幕式的抗日老战士。 “遗忘过去就是背叛,落后意味着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啊!”张凤扬老人深情地说,“我的腿就是1942年7月份在胶东与日本鬼子作战时负伤落下的。”回忆起当年他带着一个排绕到敌人后方,光他一个人就用一梭子机枪打死了10多个日本鬼子的胜利场景时,老人笑得像个孩子。 在台阶的广场前,一场行为艺术正在默默上演,来自异乡的两位广东美术学院的师生用作品“解剖”“秀”出他们的心声。作品实施人梁孟用白色颜料一点点涂白日本军旗,并用红笔书写“1945年8月15日”,他还现场剪出纸形白鸽,并贴在头上,邀请一位观众顺着白鸽图形剪下其头发,表达珍惜和平的心愿。 日军罪证照片遗址再现 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时,对方拒不承认是侵略,当法庭出示了16张记录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照片时,谷寿夫才低头认罪。这些照片中有举世震惊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下关江边万人坑旁举刀杀害中国平民百姓的画面,有两名侵华日军杀人后持大砍刀的合影,有强奸中国无辜妇女的照片……昨日,在这些罪证照片的密藏遗址——南京毗卢寺,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幸存家属举行了立碑奠基仪式。 1937年的一天,一个侵华日军到南京长江照相馆冲洗两筒胶卷照片,在店里做学员的18岁男青年罗瑾发现照片全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和强奸妇女的画面时,十分愤怒,就悄悄地冲洗了两套,自己留了一套用一本黑色相册保管。之后,罗瑾被招募到汪伪政府交通通讯集训队,这个集训队住在离现在的“总统府”不足千米的毗卢寺。为不被他人发现,罗瑾冒着生命危险把16张照片的册子藏在毗卢寺厕所墙洞里,之后,相册又被集训队队员吴旋保管,直到抗战胜利。照片被送到当时的南京临时参议会,这些照片如今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照片系侵华日军军人所拍,但这16张重要照片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是藏在哪里得以保存下来的?为解开这个谜,南京毗卢寺住持传义法师几年前就开始寻找当事人罗瑾和吴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福建大田县找到了罗瑾,经他到南京实地察看,确认毗卢寺现在的万福楼东厢房12米处就是当年藏照片的厕所,厕所现在虽然没有了,但10多平方米的空地仍在,当年的一棵近百年的老木瓜树依然巍巍苍苍,仿佛在见证着过去的一切。传义法师沉重地说,这个密藏遗址的发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重要历史见证,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要不忘历史,更要尊重历史。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