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自杀成为中国青年死亡首因 七成家长教育不合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2:08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Lahorse走了……一个虽然穿着黑色T-shirt,却很阳光,有着黑洞一般的黑色幽默的男孩,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完全黑色的世界。”这是朋友写给Lahorse的纪念文章。Lahorse是上个月底刚刚故去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02级学生马镧的网名。他曾以高分从深圳考入北大,成绩优秀,在北大组织社团并任主席。近期在北大内部BBS“北大未名站”上,很多人都在悼念他的自杀离去。他的离去成为一块阴霾,这段时间一直萦绕在熟悉他的人的心头。

  Lahorse是几个月来,第三位自杀的北大学子,也是中国每年自杀身亡的25万分之一。据报道,自杀已经成为中国20~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青年自杀——这个在中国一向隐蔽的话题再次被抛掷到公众面前。

  自杀是青年死亡首因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1999年发布的数据,自杀是15~34岁的中国人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另据《中国日报》的近期报道,自杀已经成为中国20~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西方研究显示:中国青年自杀剧增,每天约有685名中国人自杀,每年大约有25万人自杀,而有自杀企图的人则在250万到350万之间,这其中青年人占据不小的比例。西方研究者称,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缺乏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是中国青年自杀的主要原因。

  关于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尚存在争论,一般学者并不承认存在任何特殊的“自杀个性”。但许多自杀者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已被学者普遍承认,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该中心的调查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美国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年轻人以及受过教育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在中国正发生类似的情况。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社会目前充满压力和竞争,因此,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很多人常混淆抑郁同抑郁症的区别,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解释:抑郁症这个概念还是应当慎用,抑郁是一种心理问题,是正常人都有的问题。抑郁症则是一种病理问题,发展到极端可能会导致自杀。抑郁发生的比例相当高,王教授说他接触的学生中20%~30%都有抑郁感,但抑郁症的比例就小得多了。

  心理危机干预远远不够

  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认为:防止自杀须首先弄清自杀心理机制。危机干预十分重要,自杀者往往是一念之差,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应激事件(“应激”是“挫折”对应的心理学术语)和人际关系的损失的发生频率都非常高,能帮助他们缓解这些困扰,往往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据记者了解,目前的危机干预状况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由于经费等等问题,规模非常小。单靠社会群体或者机构自己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在激变,但是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却没有与时并进,有了心理问题很少有人去咨询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也无法及时有效。

  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或称“生命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目前开设两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并不能为所有打电话求助的人提供帮助,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目前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

  70%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

  通过自杀未遂者事后的回忆以及自杀者留下的遗书,曾有心理学者描述过各种各样的自杀动机: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温暖和快乐;牺牲自己使别人过得更为幸福;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保持自己道德和人格上的完美;作为一种表达自己困境、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等等。有些服毒自杀者甚至声称“仅仅是为了好好睡一觉”。

  对于青年自杀现象,王极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少年自杀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学习生活方面的挫折经受不起。目前中国的青少年整体的抗挫折能力差,这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优越有关。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抗挫折能力相对差。

  据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比如南京某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找不到考场,她便回家找家长,于是她的母亲又带着她到考场问工作人员,此时已开考近30分钟,工作人员不到5分钟便找到了考场。这表明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造成很多年轻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30%的家长是过分监督,什么都画地为牢,只能这样,不能那样,这样的孩子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10%就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种方式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适应能力差,一种就是暴躁野蛮型。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对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增多,王教授说:“大学生的家庭教养背景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80年代生的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很多人面对风浪束手无策,所以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

  王教授说:“社会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目前媒体整天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也有感染作用。”网络上也出现了“自杀方式研究”这样转载率非常高的帖子,普通人看来只能聊博一笑,但对于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一篇指南。

  王教授说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想自杀者从产生想法到采取行动往往有个酝酿过程,只要能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往往就是成功了一半。

  除了在关键时刻的劝解和干预之外,王教授还强调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应当注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抗挫能力;其次是要培养外向型人格;三是要培养应对能力。“社会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干预热线,就会对挽救有自杀想法的人有极大的帮助”。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