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副市长发的“状元红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8:22 时代人物周报

  文/单士兵

  8月12日上午,在吉林市文庙博物馆的孔庙前,吉林市12位高考文理科状元身披绶带、胸佩红花,踏上红地毯,走进了由当地教育官员开启的“状元门”,接过“状元名录”。吉林市副市长杨金顺为文理科高考状元每人颁发了5000元奖学金,其他各县(市)的状元则各获得2000元奖学金。

  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在隋朝以后的1300多年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通过金榜题名,学子们从此便可一登龙门而奔坦途,来实现求仕途、变命运、光宗耀祖之梦想。而岁月漫漫,历朝状元的殿试大作,留下传及后世的屈指可数。

  一个吉林市,状元12位。过去,皇帝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称之为状元,全国也只有一名;时至今日,出现了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单科状元,一时间,状元“爆棚”。

  本来,今天文明社会推行的现代教育,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相比,是有着本质之分别的。比如,当前,我们讲求的是教育功能的多元化,讲求的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讲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形成人的相对有价值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形成人的独立精神与独立人格。

  也就是说,不论是现代教育的目的还是现代教育功能,都不再需要旧式的“

状元思维”。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所谓的“状元情结”、“状元炒作”,也就只能是一种封建流毒,贻害无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踏尽长安花”,这是古代的状元形象。今天,爆炒“状元”,上演种种“状元秀”闹剧,产生的就是追求功名的消极文化导向。由此只会强烈地刺激民众的攀比心理,形成了对“高分者”的艳羡和向往。而这本身就是对现代素质教育的一种异化,渲染的是“惟分数论”,强化的是应试教育。

  这样一来,只会给高考成绩不好的学生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而对被热炒的“状元”来说,也容易产生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导,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要知道,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人文关怀,更强调人本精神,而不是要把人制造成“分数的囚徒”。

  可怕的是,在吉林市上演的这出“状元秀”中,竟然是由当地教育官员与行政官员来主持的。教育局长打开“状元门”,副市长给“状元”发红包,这样的政府“状元礼”,又能产生怎样的行政导向呢?一言以蔽之,不过是借奖励“高考状元”,打造所谓的教育“政绩工程”而已。

  只不过,这样的“状元工程”,是缺乏思想的教育工程,是文化沙化的教育工程。本来,我们的教育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去推动改革与进步,然而从“状元工程”这件事上,却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现在的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领导,根本就没有明确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教育领导者,其教育行为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效果也只能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面的。

  一场“状元秀”,满纸“教育泪”。封建社会的“状元”,跟“光宗耀祖”、“文曲星下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意象勾连在一起;现代文明社会的“状元”,是一种炒作,是一种噱头。

  于是,也许以后我们仍会看到,为了满足“状元情结”,为了实现“状元梦想”,高考仍然会被无数人视为“一考定终身”的敲门砖。一朝榜上有名,毕生受益无穷,将成为无数学子的“不二信念”,这大概也就是副市长为高考状元发红包行为的“全部意义”,仅此而已。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