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被格调冒犯 然后走向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2:26 新民周刊

  被格调冒犯,然后走向简单

  这些文本曾经被标识为流行先锋,但不几日又立马成为矫揉造作的代名词。但是在倡导节制消费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想起它们。

  文/萧 斐

  谁在网上以《格调》、《有关品味》或《简单生活》等生活批评文本来说事儿,准定会挨一顿板砖。“粉丝”和“愤青”大行其道的年代,泛滥的激情容不下对细节的关注,更何况这些文本曾经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当作自我优越的体认和挑剔他人的教条,以绝对的小众冒犯了大众。

  被围攻的“小资”

  遭到围攻的原因明摆着,泱泱五千年文明大国,尽管曾经富有,富到整治出一套套精致的繁文缛节,但百多年的衰落,近半个世纪的物质短缺和主流社会意识极度贬低物质对人生存的意义,先人生活的艺术不仅早已被遗忘殆尽,甚至成为一种罪过。比如当年在“五七干校”里,沈从文拿着古董茶壶请人一起喝茶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也会演变为阶级斗争新动向,被人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并上报领导,然后大会批小会帮,个人进行自我检讨。那个时候针对这样讲究生活艺术的流行语颇有巫术气质,叫做“小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它将藏身在都市文明肠胃中最敏感、最不安分、最不愿放弃自我的那部分人一网打尽,并下以猛药。196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转载《文汇报》文章《无产阶级革命性与小资产阶级摇摆性》,“编者按”说:“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人,往往表现出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弱点。”还传达了领导者的最新指示:“必须善于把我们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当时最权威的媒体的态度,此后全国媒体开始对“小资”狂轰滥炸。

  《格调》唤醒“小资”

  但“小资”这一词汇一经21世纪大众媒体的关注,其阶级色彩和文化意义都被淡化,成为一种生活情状和姿态的描述。使“小资”内涵发生这种变化的,不得不提到自1998年开始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几本西方生活批评指南,最具代表性的是保罗·福塞尔的《格调》。此书有个刺激众人的副标题——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它将忌讳谈社会等级的美国人分成了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并归纳出各个等级典型的生活细节。这本被美国评论界认为冒犯众人的生活指南,在中国的命运与在美国居然完全一致,倒是完全出乎预料的。

  起先是一小部分人热烈拥抱它。查一查2000年到2002年间的出版物和媒体,类似“格调”的读品充斥市场,“格调生活”、“格调女人”,一部分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将格调法则当作生活圣经,期望将自己归类到上层人中,金钱上也许不能形似,那么就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神似。买旧家具,高级灰着装,崇拜手工制品,讲究环保,反正就是将自己弄成极艺术还极低调。由于这部分人只是一小撮,还时不时将格调与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都市幻想结合在一起,又延伸出“小资情调”,“小资化生存”。

  但紧接而来的是愤怒,记得当时一家时尚媒体登载了一位大学教授的随笔,他说:“原本对生活还算满意的我,对照《格调》法则,怎么突然发现自己在精神上居然沦为贫民甚至赤贫阶层。比如日常生活中对新型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热衷,比如客厅视觉中心的最新型号电视和音响设备,还比如有明显Logo的服装……”至于其中关于上层或中上阶层对汽车、家居、华贵服装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刚刚打算买第一辆家用车的中国白领或新富来说,简直是挑衅,什么旧的、最好是不经常冲洗的雪佛兰,什么磨了边露出线脚的东方旧地毯,什么衣服最好看不出是什么牌子的,要知道,这一切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可能发生。因为一切刚刚拥有,什么都想尝试,所以一切都是最新的。电影《大腕》里精神病患者一气说出的梦癔:英国管家、大house、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正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怎么一下子,又都变成没品位了呢?被冒犯的冲动,化为尖刻的嘲讽与谩骂,仅仅两年,“格调”就成为恶毒的骂人话,但有意思的是,骂人的人所祭起的旗帜是福塞尔另一本书中的观点,叫“恶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不是说虚假、空洞打扮成高雅明智是恶俗吗,那么你教给人怎么成为上层人士的一切,就是大恶俗。西方人反讽的哲学游戏又一次败给了东方智慧。

  细究之下发现,拥抱或愤怒,俱来自金钱与审美的失恒。一方面是抗拒,“格调”太过昂贵,审美非一日养成,在个体获取财物的能力尚不足的情况下,用轻蔑表情来贬损金钱物质,是提升自己高尚精神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是报复性挥霍,在个体拥有从来没有过的金钱的情况下,拼命购买以前无法拥有的好东西,不仅填补因长年短缺而变畸形的欲望深壑,还能证明自己高人一等的捕食本领。于是“小资”一词变复杂了,富者所谓的小资是穷讲究的代名词;贫者将小资看成是有了点钱就摆臭架子的骚人。有一个词比较能够说明问题,就是在“小资”前加上一句国骂,变成“他妈的小资”,开奔驰、住别墅、戴镶满钻石金表、提着公款上赌场的人这样骂,正在按揭公寓、想买SUV的人也这样骂,即使薪水刚够换换手机款式、陪女朋友坐坐星巴克的年轻人也要这样骂,所有的不满都可宣泄其中。

  “品位”与“简单生活”

  讽刺的是,在一片“他妈的小资”声中,继《格调》而来的另两个文本也卖出了好价钱,那就是皮特·梅尔的《有关品味》和丽莎·普兰特的《简单生活》。梳理一下这些文本的观点,其实与《格调》基本一致,不外乎对自然的崇尚,对环保有机生产而非带来大量污染的所谓现代化操作的尊重,对物质享受少而精的近乎宗教般的苛刻,物尽其用,以最少的代价换回最大的乐趣生活艺术,就像一些好诗歌,因为节制,产生外形单纯内涵丰富的美感。

  好品质的光芒是掩藏不住的。也许这与告别短缺经济的中国人报复性消费仅仅几年,便面临资源挥霍过度面临生存窘境有关,也可能跟社会追逐奢华的审美疲劳有关,回望那些文本,其中对浮夸的存在方式的垢病和对节制生活的赞赏,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可惜这些早就存在于我们老祖宗经典智慧中的道理,我们要绕一大圈才重新发现其意义。这是经济偏执下的一种文化失落。但迷途知返,现在开始倡导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还不算太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