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题 > 正文

新民周刊:买车买房想要节约不容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2:26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买车买房想要节约不容易(组图)

中国城市“限小”成风,欧洲街头这种完全没有污染的代步工具却深受欢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民周刊:买车买房想要节约不容易(组图)

水龙头上加把锁,在上海曾经十分普遍


新民周刊:买车买房想要节约不容易(组图)

三轮车在上海渐渐淡出,却出现在柏林的一些著名景点


新民周刊:买车买房想要节约不容易(组图)

“拼车”颇受白领上班族的欢迎


  有人说,被劣质的浴室龙头划破手指是“糟糕”,把这些龙头镀上黄金,则是“恶俗”。

  这些年里,不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似乎从“糟糕”一步跨入了“恶俗”。作为对匮乏时代的报复,他们开始暴饮暴食,大拆大建,用一半扔一半,“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现在,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毫无节制、令人厌恶的消费主义拜物教。那么,我们是不是又要回到以往那种勤俭节约的年代,重新开始省吃俭用、小心翼翼和捉襟见肘?

  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告别匮乏后的节约已经不再是那种被动而无奈的节约,而是主动抛弃浪费,崇尚“够了就好”,体认“简约是美”,追求可持续的消费。

  越消费,可以越节约;越节约,也可以越优雅。

  想要节约不容易

  消费者的决策实际上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看似“我消费,我决定”,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就像买车和买房,要实现节约的主张,也要费一番周折,花不少代价。

  撰稿/杨艳萍(记者) 黄 祺(记者)

  一位刚从欧洲游览归来的朋友说,满大街看到的都是大个子,可满大街跑的都是小车子。

  他还说,在那里几乎很少看到空调,经过节能改造的房子里都不怎么热,走在街上当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出气口朝着你喷热气。

  他的结论是:相比之下,中国人“太土了”!

  问题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小型车遭遇十面埋伏

  看起来消费者掏钱选择,都是自己拿主意;实际上,还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很多时候,显得很“土”的并不是单个的消费者。

  华东地区某大城市的一家车行,过去一直销售五菱、长安等品牌的面包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车行门口忽然摆上了十多辆色彩鲜艳的奇瑞QQ。令人不解的是,奇瑞公司在这座城市的旗舰店就在百米之外。

  2004年的前8个月,这家车行的一个销售人员每月能卖出40辆面包车,这个数字相当惊人,销售人员的薪水能拿到1万多元。

  “现在他们不行了,有的月份只能拿到1000元。”一位知情者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传闻这座城市要“修理”微面,车行的销售业绩每况愈下。果不其然,去年年底,对排量1300cc(含)以下且车身高度在1.5米(含)以上的小型面包车(微型客车),政府出台了各种限制政策。

  “面包车卖不动,只好从我们这里拿些QQ去解燃眉之急了。”QQ的经销商说。对微面限制性政策的出台,不仅使车辆销售大受影响,也给原有的车主带来诸多不便。在限制措施颁布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有3000多辆微面流入了这个城市的

二手车市场。而在数万辆微面受限的同时,体积和耗油更大的轻型客车(大面包)找到了更多市场机会。仅2004年12月,包括东南得利卡、金杯、依维柯等在内的大面包就销售了2100多辆,比2004年11月猛增了830多辆,增幅达65%。

  比微面更早受到禁行限制的是微型轿车(简称微轿),2001年排量为1.2升(含)以下的机动车开始在市中心受到限制。目前,70%的奇瑞QQ销往偏远区县,只有30%卖到了中心城区,而买主多是工作年头短、收入不高的年轻人。

  购车要支付同样多的购置税,每年要交纳同样多的养路费,停车费、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也与大车相差无几,为什么小车就要受到不同的对待?一位QQ车主刘先生有些忿忿不平地说,一些行驶多年、质量确实比较差的面包车,由于速度拉不起来,受到限制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现在排量0.8的QQ车速最高可以达到140公里/小时,正、侧面的防撞测试,都通过了国家安全标准,价格近4万的一款QQ,还有双安全气囊和ABS刹车装置,如此配置的车也因为排量问题被政策一刀切,实在有失公允。

  上海联海沪西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仰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节能角度看,一辆发动机排量在1.0升以下的QQ,与排量为1.3和1.6升的经济型轿车相比,每100公里省油10元,5000公里就是500元。如果每5000公里进行一次保养,每次的费用也相对便宜100-150元。按照一年行驶3万公里来计算,每年可以节省开支3000元。假如这辆车的使用寿命是5年,就可以节省下来1.5万元。于公于私,购买小型车都应该是受到鼓励和肯定的选择。

  在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末,排量在1.0以下的小型车,就被禁止开上长安街和二、三环快速车道。一位北京的奥拓车主对记者说,“我的奥拓0.8可以跑到120公里的时速,你长安街和二、三环允许跑这么快吗?我的奥拓不仅达到而且超过了你的限定车速,凭什么就认为我这类车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呢?他们说小排量车自身存在安全问题,既然知道有问题,国家就不应该批准它生产,为什么还允许它卖给客户,又四处对它进行限制?”

  刘先生问:谁都知道,在中国大排量车的使用者多是政府机构、强势社会组织以及实力雄厚的企业。小排量车的购买者,多是收入不高的普通民众。曾经有机构进行过测算,我们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节能措施多是从政府部门开始,政府用车带头采用低排放高效能的车辆,我们的有关政府机构为什么不能先从自身做起,起到节能的表率作用?现在对小排量车上路百般设限,这究竟是在限制车还是在限制人?

  “限小”背后的长期博弈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中国的能源瓶颈也在多个领域开始显现。油价的上涨,使得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出现了普遍上升,最直接的反应,体现在以燃油为基本动力的汽车消费上。广东等地的加油站外,嗷嗷待哺的大小车辆一度排起了长龙,一个在中国汽车消费领域诟病已久的问题,再次尖锐地凸现出来。

  当节能、环保的微型车开始在发达国家引领行业及生活的潮流,当能源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国内汽车产业政策不断鼓励发展小排量节能汽车,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公开讲话中强调,要“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时,中国部分地区和地方政府对小排量车的歧视性政策正愈演愈烈。目前,我国共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84个城市以“交通拥堵”“环保因素”“城市形象”等名义,出台了各种政策,对小排量汽车进行或明或暗的限制和排斥。

  “限小”的政策框架,正在把中国的汽车消费取向,逼往高耗能,大排量和崇尚奢侈。从2004年起,中国引进轿车的排量越来越大。这样的汽车消费市场,显然与我们国家当前的能源战略背道而驰。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用于汽车消耗,随着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能源短缺、环保压力、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日渐明显。实践证明,小排量汽车在能源和环保方面的突出优势,其实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及环保与汽车增长问题的一个优选方案。

  事实上,早在199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见的通知》。《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出台后,提出把“售价8万元左右、百公里油耗低于4升”经济型轿车确定为轿车发展重点。此后,国家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不得限制小排量经济型轿车。

  国家发改委于去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这一政策的出台,再一次表明了中央支持发展微型汽车的态度。然而,各地“限小”政策不仅不为所动,还在“推陈出新”。

  在国内的汽车企业中,长安汽车的销量位居第四,但它小排量车的产量已有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在各地“限小”的政策阴影下,长安一直感受着切肤之痛。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曾向大会提出议案,建议取消各地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性政策。在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国内油价高企,近百城市对小排量车不断设限时,尹家绪再次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万言书,他强烈呼吁,建立中国节约型社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汽车工业必须得从小排量车做起,而尽快取消各地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政策,是当务之急。

  在长安汽车集团提供的一份最新资料中,尹家绪总结了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四大“奇特”的现象。

  尹家绪说,现在的中国已成为高能耗、大排量汽车竞争的主要战场。全球能源紧张,特别是石油成为稀缺性的战略物资。资源贫乏且“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是当前我国的国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理应发展小排量汽车,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然而各地汽车行业发展的现实与国情却背道而驰。

  一方面,我国不少汽车生产商拼命上大排量汽车,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国外的大排量豪华汽车纷纷登陆中国,并在我国合资建厂。如此一来,我国就成了世界高能耗、大排量汽车竞争的主要战场,这无疑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推动节能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十分不利。

  中国汽车市场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汽车在这里不是代步工具,而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成为消费者的“名片”和“脸面”。在不少普通消费者心目中,小排量就是质量差的代名词,就是废气和噪音、加剧交通拥堵、影响城市形象的“罪魁祸首”。由于误导消费和歧视性政策的限制,盲目追求大排量、大车身,歧视小排量、小车身的“畸形”消费观就形成了。

  中国的小排量车的市场比例逐步下降,国外的小排量车却正在成为社会的潮流。汽车小型化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在与我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且国情比较相似的印度,政府官员带头乘坐当地生产的A级轿车。2003年,印度共生产轿车81.5万辆,其中75%是微型汽车。

  在欧洲,目前销售的汽车当中,小型车占了35%,年销量450万辆。欧洲汽车联盟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由于油价飙升,将有更多的欧洲人会选择小型车。2004年1-8月,欧洲小排量汽车的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5%,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些小型车品牌开始在市场大行其道。根据宝马公司中国办事处提供的最新数据。2005年前6个月中,宝马MINI汽车在全球共卖出了108114辆,比2004年的95176辆增长了13.6%。

  而我国“百姓车”占当年新车型的比例却一直在下降,由1996年的34.8%,降至2004年的22.7%,到2004年底,我国已有两款小排量车型停产,现在生产的小排量车型占总车型的24.3%。进入2005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2005年我国即将生产的几款新车型中,据了解,只有长安铃木的“YN5”是小排量车。与此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大排量豪华汽车共同争夺的战场。

  业内人士指出,“小排量车影响城市交通、影响城市形象”等说辞,往往是保护地方利益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小排量车一旦放开,由于价格低,耗油少,会对当地的汽车产业造成冲击,就会蚕食掉部分“本该属于本地汽车”的消费市场。不仅如此,围绕本地汽车企业形成的相关服务产业、就业、税收,也会因此受累,这是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维护者所不愿看到的。

  尹家绪的呼吁,立刻得到了吉利汽车的当家人李书福的积极响应。由于事关企业切身利益,李书福从来就是“限小”政策最为激烈的反对者。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各地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政策,剥夺了众多普通消费者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权利。“这样的政策,与党和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爱民的精神是不相符的。”

  对于地方政府能否减少或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政策,不少业内人士表现出悲观的态度。“大家都知道这些政策有问题,可是谁说了好像也没用。”“限小”政策的痼疾难除,归根到底,是因为它触及了部分地方和部门的利益。这是一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长期博弈,这其中,政府决策部门对新政推行的力度和决心,显得至关重要。

  越节能越昂贵?

  买车族的节约主张,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同样,如果你要买一套节能住宅,恐怕也要费一番周折,花不少代价。

  “告别空调暖气时代”——2002年,北京三环路边增加了一道新的风景,写着这句广告语的巨大广告牌十分张扬。

  即使是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能说清什么样的房子能够让我们告别空调暖气,在当时,这句广告词的悬念更是让路人琢磨不透。北京锋尚国际公寓因为这一成功的广告策划一炮而红,开发商制造出“节能时尚”概念:更低的能耗、外墙保温、通风系统……在北京房产市场火拼“概念”的年代,锋尚的节能生态概念夺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虽然价格比周边同等条件的房产都要高,销售上仍然大获全胜。

  节能等于时尚——从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中国高档住宅小区用这样的套路吸引消费者,屡试不爽。

  在上海,凡是号称“节能”“生态”的房产,同样意味着不菲的售价。2002年,美鹰房产公司开发的路易·凯旋宫住宅,使用了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这种系统夜间用电制冰,白天化冰制冷,也就是“移峰填谷”,避开用电高峰。冰蓄冷不仅是一种节省能源消耗的措施,对于使用者而言,冰蓄冷中央空调不会让室内忽冷忽热,人在屋内更加舒适。与锋尚一样,路易·凯旋宫对目标消费者的定位是外籍人员、国外归来的高级白领。目前,这里的住宅每平方米均价已经在2万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高档社区。

  管理路易·凯旋宫的物业部门告诉记者,冷蓄水的投资大约是300万元,开发商增加了10%的成本。除了美鹰以外,上海使用这种节能空调系统的社区不多,另外两家是“中凯城市之光”和“现代印象”,这两处的价位和定位同样都是高档住宅小区。

  但是,在能源紧张的现实背景下,节能住宅绝不能仅仅是富人才能消受的时尚符号,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已经被政府和建筑专业人士重视。

  一组数字经常被引用:在环境的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出垃圾总量的40%。

  另一组数字是:在中国,建筑能耗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7%,国内约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高耗能建筑,从1996年国家颁布新建建筑要节能50%的标准后,到2005年,零星的节能建筑只是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2020年,我国预计还将新增300亿平方米建筑,其中节能建筑的比例能有多大提升,依然不容乐观。

  专业人员告诉记者,使用节能技术的确是要增加开发商的成本,一般来说,需要增加10%的投资。所以,虽然很多节能技术在国外已经应用得非常成熟,但国内的使用比例却非常低,问题是,怎样说服开发商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建筑中。锋尚公司经理张在东表示,政府应该给使用节能技术的开发商,或者购买节能房屋的消费者一些补贴,支持和鼓励节能建筑的发展。

  激励机制是节能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建筑节能进展的缓慢除了认识不足、法规缺失、监管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难以规范和制约。

  节能不能总是点缀

  今年夏天上海的持续高温之长十分罕见。上班族们每天钻进有着中央空调的写字楼,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躲在家里享受空调冷气。

  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空调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每年夏天的用电负荷都会大大增加,电力故障也不断增多,抢修人员挥汗如雨,疲于奔命。空调病更是常见,上海市儿童医院这个夏天创造了夜间门诊病人数的纪录,室内外温差大,儿童更加容易风热感冒。

  有没有一种方式,让我们既能健康地享用空调,又可以尽可能节省能源呢?

  坐落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科技园区内的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里,讲解员小陶告诉记者,经过科学的设计,示范楼比一般的建筑通风性能好,使用空调的时间比一般楼房少3个月。实际上,很多建筑能耗是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消除或者减小的,生态示范楼中就有很多的高招。“白天,日光可以覆盖到实验楼内大约80%的面积。”小陶为参观者讲解道。记者发现,实验楼内白天是不需要开灯的,而普通的写字楼,白天也必须灯火通明。

  生态实验楼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屋顶上太阳能板吸收的能量发电,可以供楼内的照明用电。实验楼东南西北四面墙使用的材料和厚度都不一样,目的是更好地吸收热量或者达到保温的效果。

  每个星期二是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的开放参观日,这一整天讲解员小陶都忙,一天的时间里,她大概要接待十几批参观者,这些参观者中大部分是建筑业的同行,最近,房产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得也越来越多。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因为成功汇集了十大生态技术,能够给房产开发商带来一些启发,事实上,一些技术已经能够在建筑中应用。

  上海市政府规定,从2005年起,上海市新建住宅及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全部按照节能率50%设计和建造。也就是说,将来,所有的新住宅都将成为节能住宅。现在,房产开发商多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建筑不能达到节能标准,将可能受到惩罚。

  上海绿地集团总建筑师胡京介绍说,节能建筑标准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节能和采暖、制冷设施的节能。比如过去建筑墙体用的是黏土砖,保温性能不好,而且大量破坏耕地,现在都改用矿渣空心砖。屋顶花园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很好地隔热,并且保护屋顶,增长使用的寿命。同时他还指出,建筑师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负有重要责任,一些建筑师片面追求建筑视觉效果,一味加大开窗面积,设计变幻的建筑体型等,这些都是建筑节能的不利因素。

  消费者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决定了房产开发商是不是乐于应用更多的节能技术。上海绿地集团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的魏琨说,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房屋的时候很少考虑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他说,节能建筑可能在初期投资上比一般的住宅要高,但在使用中,能够节省很多费用。

  上海佳园装饰公司经理黄振说,从消费者对待家庭装修的态度,也可以看到消费者的节能意识的变化。“1990年代,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己家中装护墙板,认为很美观。还有很多家庭给房顶做了复杂的吊顶,装许多装饰灯,当时是一种潮流。” 2000年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注重健康实用,这些繁复、耗能的项目越来越少了。

  黄振认为,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家庭装修更加节约和节能,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装饰灯光,安装独立的照明开关。使用工厂化生产的家具也是节约材料的方法,他介绍说,按照过去中国人装修的习惯,现场制作一扇门的材料损耗率是7%左右,而在工厂里流水线生产一扇同样的门,损耗率在2%以内。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