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日报:《广州大典》靠什么千年不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9:44 南方日报

  作者:东江

  昨天的《新快报》报道,目前正在整理编纂中的《广州大典》第一辑40册将在年底前正式出版,编委会考虑用印钞纸来印刷该套丛书,目的是可以保证“千年不腐”。老实说,看到这则消息,第一感受只是其出手阔绰的“豪气”。幸而现在编委会是在“考虑”之中,处于“拟用”阶段——姑且这样认为,多少留下了尚可议论的空间。

  编纂《广州大典》的积极意义的确不可低估。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整理的地方城市历史文献,在规模上,它将有煌煌1000册之巨,不仅集现有关于广州的历史文献之大成,而且还要面向海内外广泛发掘相关的民间收藏。在时间跨度上,它将上溯汉代,下迄帝制推翻,纵横两千余年。在地域跨度上,它将以1911年之前的广州行政区划为依据,这就等于把今天的广州、顺德、三水、东莞、台山、宝安、清远、中山等,悉数容纳在内。从种种角度来看,用工程浩大和意义深远来概括《广州大典》,实不为过。

  尽管如此,在我看来,《广州大典》还是不必采用印钞纸印刷。印钞纸,名称上已告诉我们那是用来印钞的,而不是印书的。看报道里说明该纸质量的理由,有点让人发笑——在地下可埋20万年、在洗衣机里洗30次仍可烫平复原。我知道那是形象说法,但却很不恰当,也很不实际。购买这部书,即使并非耗费不小,买的人或单位也不会把它埋起来,留待后人考古;而且除非有意,否则再怎样糊涂的人,也不会把它们扔进洗衣机里,别说30次,一次也不会。也就是说,用印钞纸印出来的书就是具有这种“不腐”的功能的话,也毫无必要。

  追求载体上的“千年不腐”,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如今的图书市场上,有多少装帧得美轮美奂的书,甫一问世即无人问津,已经“腐”了?反观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比如四书五经,都历经了两个千年,仍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腐”,在今天我们看不到它们的原始版本没有关系,毫不妨碍对其精髓的理解以及继续影响后世。因此,对《广州大典》这种非原创性的图书来说,真正做到“千年不腐”,就要在诸如文献选辑、编校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下硬功夫。这些才是维系图书生命乃至“寿命”的重要保证。退一步说,即使《广州大典》一定要用印钞纸的话,等到修订完善了、被社会和学术界认可了的时候也不迟。理论上看,编纂这样一部大型文献丛书,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很圆满。

  《广州大典》首创由地方政府斥资、由地方文化部门主持编纂大型文献丛书的先河。作为一个榜样,《广州大典》的每一走向,都将为今后可能出现的同类图书起到示范作用。用印钞纸印书同样如此,它所涉及的问题不止是该纸价格比普通机械纸贵三倍的问题,可能开启的是竞奢的风气,广州不应该带这个头。《广州大典》编委会在这个问题上还应当仔细斟酌一下。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