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周末:方言RAP兴起是忧还是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1:47 南京周末 | |||||||||
【周末报报道】“还要辣油啊?还要辣油啊?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讲一声,我再讲一遍,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讲一声,哎!你他妈到底要还是不要啊……”这是日前在网络上流传度相当广的一首用南京话唱的方言RAP,名叫《喝馄饨》。 7月29日,上海RAP历史上首张方言唱片《有啥讲啥@ShangHai》问世。而东北方言RAP、安徽方言RAP、浙江方言RAP也在网上急速流传。
在方言RAP大行其道的同时,有人对如此现象表示了担心:“就拿《有啥讲啥@ShangHai》来说,这类沪语说唱歌曲掺杂了太多的上海脏话和恶俗的俚语,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词汇都是被主流社会所唾弃的,可以说是海派文化的渣滓。如果这样的方言作品受到鼓励,那海派文化就将离精品文化越来越远。” 一种尝试 据记者了解,南京的这首取材于马台街馄饨摊的《喝馄饨》,是由一个名叫“D—evil”的饶舌团体创作的。这个小团队由四个地道的南京大男孩组成,歌中唱的“老王馄饨摊”的“老王”就来源于团队一成员的外号。 “老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和其他成员的认识都是依靠网络,“在一个论坛里认识的。有一阵《大学自修室》这首歌不是很火嘛,我们都觉得用南京话唱歌应该很有意思,就开始合计这首歌了,算是一种尝试。当然,也没想到会反响这么大。” 《有啥讲啥@shanghai》收录了一些上海本土年轻团队用方言唱的RAP歌曲。记者在8月19日联系到了新索的音乐总监钟震,他向记者介绍道:“RAP,最早来源于美国底层社会的黑人音乐,中文有‘饶舌’和‘说唱’两种翻译。我们推出这张《有啥讲啥@shanghai》的方言RAP专辑,是一个同事无意中看到一支方言乐队的演出,觉得这种RAP形式很有新意,于是便有了和他们签约出这样一张唱片的念头。” 他笑了笑,接着说:“这种上海RAP,结合母语改编而成,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当然,也是专辑的最大卖点。他们的音乐里除了有上海方言,还有很多美国黑人俚语。”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上海发了这张《有啥讲啥@shanghai》的专辑外,类似南京《喝馄饨》这样的用方言唱的地方RAP,都是配合着FLASH一起流传的,传播范围都只限于网络。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大连男生葡桃的《大连站》(他还因此得到“中国饶舌第一人”的称号),青岛的方言RAP《逛栈桥》,东北的方言RAP《东北人不是黑社会》……很多听过的网友发帖表示:“这些网络歌曲一般都以搞笑形象出现,的确能给人感观上的刺激,初听会觉得很新鲜有趣,但缺乏深度,再加上大量的粗口、市井俚语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它的格调,听多了反而会有厌恶之感。” 不值得进一步传播 记者发现,在这些方言RAP出现的各大网站的论坛上,每张帖子后面都有较高的点击率和回复率。但在方言的诙谐幽默背后,它的弊端也一一浮现:不堪入耳的黄色唱词,低级粗俗的地方脏话,极端反叛的激进情绪,残酷暴力的市井俚语…… 大连方言演唱的《大连站》的歌词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所以我要问一问哪:大连的哥们儿你到底有多狂?……大连的娘们儿你到底有多浪?……多浪?多浪,你问我?自己想……”这足以让人触目惊心,无法接受。 对于这种现象,钟震解释说:“这些歌曲原先都是在网络上和酒吧里流传的,当中的确有不少不堪的语句,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发专辑必须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查,发行前已经全面地清理过了,所以这张专辑干净很多。但我也承认它歌词所体现出来的偏执,的确是事实,这和歌手的生活圈子有关,这是没有办法克服的。” 有网友毫不客气地批评道:“这些歌手所宣扬的所谓自由和真实仅仅是自我炒作的产物。说自己不趋从时尚,但不知不觉已经陷进去了,脏话连篇,俚语不断。”拿争议比较大的《喝馄饨》来说,很多南京人听过、笑过以后,都对歌词“很感冒”。在采访中,不断有听过这首RAP的南京人向记者表示:“《喝馄饨》歌里的粗话太多了,暴露了南京话的许多缺陷。歌词里出现的不文明的市井生活场面,比如‘老头怕老太’、‘老头老太吃多了还随地吐痰’,诸如此类的歌词会让外地人觉得南京人没素质。” 著名乐评人郭帆向记者表示:“恶俗现象在方言RAP中尤为明显。这种方言RAP根本不是文化,不值得进一步传播,这可能也是它只流传于网络的原因。这些歌手那么年轻,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的最深层次,他们宣扬的那种所谓抨击现实社会,抨击虚假,很多都没有事实根据。低级的玩笑虽然会博人一乐,但不得不承认,它们对宣传地方特色起了负面作用,会让外地人听了失望。” 太和麦田唱片公司董事长宋柯在接受周末报记者的采访时说:“把方言RAP推向市场,如果是我们来做的话,一定会去掉其中的粗俗成分。” 发展空间狭窄 就方言RAP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问题,钟震表示:“只能说是探索吧,不能用拓展还是局限来一概而论。《有啥讲啥@shanghai》专辑主要是面向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青年群体的,目前在上海地区销售情况还不错。我们签约的这些乐队几乎都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很多都还是在校学生,经常在上海各高校和一些酒吧演唱,有一点小的知名度,当然,这张专辑还是属于非主流音乐,和通俗音乐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还是做给少数人听的。” 当被问及用上海话唱RAP会不会影响在全国的发行和销售时,他有点儿回避:“我们并没有为它做太多的宣传,真正喜欢它的人自然会来购买。用上海话唱RAP是这张专辑的最大特色,如果用普通话,就和其他RAP歌手一样没有新鲜感了。至于它的影响范围问题,的确要受到地域限制,但我觉得限制也是一种风格,进一步的发展还要慢慢来。” 著名乐评人王小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表明了他的观点:“RAP这种艺术形式传入中国其实已经10多年了,从崔健就开始了,可能大家都没有特别关注。它一直没有像主流音乐那样红火起来,没有大众化,即使是现在,喜欢RAP的也仅仅是少部分前卫的年轻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RAP在中国还没有找到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尽管方言与音乐的结合是一种创新,产生出另一种听觉效果,但现在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方言RAP的出现正好与之背道而驰,这必将影响它的传播。” “方言RAP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复制国外的说唱形式和风格,由于语言和内容的限制和障碍,适合它生存的土壤相对而言就更贫乏了,所以它的发展可能会很艰难,要想成大气候也很不容易。现在几乎各地都有自己的本土RAP,但它的影响力都仅限于当地,首先是别的地方的人听不懂当地的语言,听这样的说唱当然是云里雾里了;另外,地方RAP所唱的内容大多与市井生活有关,独特的市井氛围和市井文化是别处的听众无法理解和体会的。”王小锋非常肯定地认为,方言RAP的发展空间狭窄。 而宋柯也在采访中表示:“我听过一些比较好的方言RAP,甚至本公司私底下都讨论过它的发展问题。我们觉得如果把它推向全国,由于地域差距,是不大可能的,它只有在当地有发展前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就一直没有做。” -本报记者 陈璐 实习记者 沈泓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