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待“国耻”能否一拆了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3:47 新京报 | |||||||||
作者:郭惠兴 曾经作为“满洲国京城”的长春市,保留了不少伪满遗迹如伪满皇宫、伪满国务院等。这些伪满遗迹,究竟应该算是历史文物,还是国耻象征,《南方周末》昨日的一则新闻特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事缘长春一汽退休职工徐世昆于1994年办的伪满国务院遗迹展览馆,在2003年被吉林大学下了“逐客令”,不得不结束经营。徐世昆不服校方所为,一再奔走,争取展览馆重新开放,引起双方唇舌之战,致使事情越滚越大。 争论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都很理直气壮。校方认为,伪满国务院是“意义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应该“以经营为主”,否则就“本末倒置”;徐世昆倒是爽快,不否认展览馆曾经搞经营,但却说展览馆从前期投资到日常开支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弦外之音无疑是“我总不能老亏钱呀!” 本来这只是吉林大学和徐世昆双方的事,不料却引起了社会的争议,甚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好好保存和开发这些伪满遗迹,作为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来教育民众;另一种意见却认为,这些都是国耻的象征,应该学韩国人那样,干脆把它们都推倒和炸掉算了。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有问题的。 先从第二种观点谈起。把伪满遗迹视为国耻象征,而主张效法韩国人,表面看来很爱国,其实是很极端,也很幼稚的。 再回来看第一种观点。表面看来,这种观点义正词严,而且还得许多“有力人士”的支持。问题是,这却是一种说起来很好听,其实却做不到,或者能做却不肯去做,或不愿去做的,也就是没有可行性的观点。 一般来说,保留历史遗迹,或把历史遗迹改建成为展览馆或博物馆,以保留历史,教育后人,应该是政府的职责。伪满国务院可不是昨天才建起来的建筑物,但是当地政府把它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却是徐世昆掏钱修葺,建成颇为像样的伪满国务院遗迹展览馆之后,才“予以追认”的。 其实,我一直都很怀疑,如果不是因为伪满国务院是一个“占地6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对争议双方都有实用价值———校方有了它就能解决“办公场地紧张”的问题,徐世昆有了它就能够继续经营,并继续的“合理盈利”,争议也许不会发生了。 在这里我可以举出一个反证。比起伪满皇宫之类的伪满遗迹,中国东北军沈阳驻地北大营应该更有资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北军就是在这里打响“抗日第一枪”的。 北大营现在又在哪里呢?有报道:北大营,作为“九一八”事变的一个重要发生地,成了记者此行的重要寻访现场。可记者却发现这片面积达900万平方米的旧时军营几乎已经被拆除一空,仅剩下一处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残缺掩体。一棵随风摆动的104岁老柳树上,依稀可辨当年战火留下的累累伤痕。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