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潇湘晨报:受助贫困学生不能用手机实不足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4:01 潇湘晨报

  作者:李 记

  “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不能使用手机。”26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新版《学生管理规定》向公众亮相。该规定称,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学校补助的,必须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不使用手机(毕业年级学生除外),不铺张浪费。(8月28日《大河报》)

  笔者现在还是在校大学生,深知每学期的贫困生补助的评定问题,是最让老师们和同学们头痛的问题之一:因为各种因素的介入和影响,贫困生补助的评定难以达到实质意义上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引起各方面的质疑和争议也是在所难免。

  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此项规定,很显然是将已经普及的、大众性的个人用品——手机视同于“

奢侈品”了。这种硬性规定实不足取。

  笔者所在学校80%左右的同学来自农村,其中至少有50%是贫困生和亚贫困生。但即使是这样,这里的学生手机拥有率肯定是要大于50%的。我认为,高校力图劝阻贫困生不铺张浪费的初衷是好的,如此硬性规定也是迫于无奈。而在手机成为个人必备基本工具,数百元就能买到的今天,算什么奢侈品?

  一般高校都会碰到这样的状况:贫困生众多,而贫困生名额极其有限。笔者所在高校的贫困生名额也就在20%左右。如此“僧多粥少”,每年的贫困生评定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为彰显“民主”,学校总要用集体投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场投,立刻唱,现场拍板。但即使是这样,所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这还要涉及到贫困生们的人际关系、“伪装”以及“拉选票”、暗箱操作等等问题,误评和错评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可以见到不贫困的同学在得到贫困补助后,请同学大吃海喝的情形。又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体制,主管这类事情的老师们也往往束手无策:不是无从管起,就是被假象和片面之辞所迷惑。同学们事后“骂娘”的事情屡见不鲜。

  鉴于以上各种原因,很多同学宁愿不去争取那些所谓的贫困补助,主张退而采取“自力更生”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我身边一部分家境相当不好的同学,就通过自己的力量挣到了数倍于贫苦款的酬劳。

  因为贫困生评定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贫困生的评定遭到巨大压力,饱受质疑和争议的时候,高校不是从如何健全和完善这样的评定体制和监督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而是试图用硬性的规定来取代机制和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掩盖愈来愈激化的矛盾。作为一名在校生,笔者深为其忧。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