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国家助学贷款需要激励机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5:02 潇湘晨报 | |||||||||
作者:修仰峰 在考虑周全、权责利清晰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下,将国家助学贷款视为银行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政府、学生、银行之间的“三赢”。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不力不是新问题,老生常谈说明在落实方面,还有关键的问
为什么在高校贫困学生群体日益庞大的情况下,针对他们的助学贷款业务却一直疲软呢?这似乎不符合“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市场”原则。于是,有人将矛头指向商业银行的嫌贫爱富,这不无道理,但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商业银行,将妨碍我们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商业银行是要追求利润的,开展、不开展哪种业务也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而作为政策性贷款的国家助学贷款恰恰在这方面“先天不足”——贷款额度低,操作繁琐,人力投入大;利润低不说,还面临担保人缺失、学生一毕业便无处找人、恶意欠贷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怎么会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呢?如果再加上一些地区经济困难等因素,对国家助学贷款更是无暇他顾;即使上级部门以行政铁腕强制推行,最终的局面也只会是:上级推一下,它们动一下,或偷工减料,或阳奉阴违。 助学贷款虽然是发生在商业银行与大学学子之间的交易行为,但决定这项政策成败的关键却在第三方——政府的调控。换句话说,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上,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取决于政府是否建立起了足够科学、兼顾各方利益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在这方面,美国的制度具有借鉴意义:除了政府担保外,政府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严防学子不还贷。比如,恶意欠贷者无法就业、谋职、大宗消费等。另一方面,政府也辅以多种多样的还款方式与优惠措施,比如,学子毕业后自愿到乡村工作,将减免相应款项等。这等于是政府出面,免费为银行实施贷后管理与监控,极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在考虑周全、权责利清晰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下,银行利润稳定、风险又低,同时还能宣传自身的社会公益形象,它们必然化被动为主动,将国家助学贷款视为银行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此,在政府、学生、银行之间,实现三赢。 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已无须赘言,它的突围,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其中起主导性作用的,不是银行,而是政府,这点被很多人忽视了。还有一点也被忽视了:行政手段并非无所不能,在市场环境下,简单的行政思维已不合时宜,任何一项政策、措施的实施,都不能不考虑利益机制。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