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联生活周刊专题 > 正文

一药瓶子官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4:29 三联生活周刊

  2001年底的一个晚上,拜访过几个月前为心脏病发作去世的丈夫进行尸体解剖的验尸官后,卡洛尔·恩内斯特坐在计算机前,鬼使神差地在搜索框里打出了Vioxx(万络)这个词。

  返回的结果令她吃惊。第一项便是一条消息,在英国,有11例死亡案例被怀疑与万络有关。几个星期后,卡洛尔的一个同事告诉她,一家休斯敦的律师事务所正在广播里寻找万络的受害者。卡洛尔于是拿起了电话。

  4年之后,她成为全球第一桩万络人身伤害赔偿案的胜诉方,赢得了2.53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这个判决无疑将成为法学院教科书上的一个新的经典案例,但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彻底扭转在欧美风行了十余年的“药丸文化”。患者、药厂、FDA、律师,牵涉其中的每一方,都可能因为这一判决而改变未来10年的命运。

  记者◎鲁伊 袁越 插图◎李钺

  要赔偿,还是药?

  公众对那些大药厂的态度一向都是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这些实力雄厚的药厂可以带来更多更有效的药物,消除困扰人类的疾病;但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巨额利润又给人以从他人病痛中获利的感觉,看上去十足的剥削。8月19日,当得克萨斯州的陪审团作出巨额赔偿的决定时,后一种态度显然占了上风。

  默克可能因此倒闭,其他大药厂前景也风雨飘摇。对于乐见小人物成功挑战巨人故事的一般人群来说,这个戏剧性的结果很令人激动。以默克为首的那些大药厂很难激起人们的同情:它们的药品价格总是那么高,促销广告随处可见、无处可逃,总是吹嘘自己如何如何安全无害,但真相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然而,从长远看,开此高额赔偿的先河,是否真的会让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药品消费者获益?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可以想见,这起案子不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最尖锐的

药价虚高问题。以往只有少数大型制药公司会在药价中包含预期诉讼费用,但现在为了防范可能的诉讼风险,这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惯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一项研究显示,目前为婴儿注射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的价格比50年代贵了60倍,主要原因即是它可能导致药物反应抽搐、智力迟钝和认知障碍等副作用,生产疫苗的厂商不得不预先考虑日后的赔偿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规避风险,许多制药公司可能会停止研发或从市场上召回一些药物,尽管患者存在需求。这种做法也不乏先例。在美国,就有许多医生因为担心被诉玩忽职守,而拒绝为孕妇上门接生。

  再次,为了防患于未然,药厂必然会增加在药物临床实验上的时间和开支。这会明显延长药品从被开发出来到上市的周期,许多本来有望得到救治的病人或许会因此丧失了治疗的良机。

  最重要的是,在美国,对于个人来说,走司法程序获取赔偿是一种相当昂贵的救济手段。根据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史蒂芬·夏威尔(Steven Shavell)的计算,原告每获得100美元的赔偿,为此支出的法律费用就高达100美元。这就像从提款机中提取100美元,却要交同等数额的手续费一样。这笔钱不是由原告出,就是由制药公司出,但最后多半流入了律师事务所的口袋。如果说适当的赔偿数额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的话,如此之高的个人赔偿金只能驱使律师们纷纷效尤,为打官司而打官司,其结果,只能是制药公司与医药产业的两败俱伤。

  没人知道得克萨斯州的陪审团在作出决定时,是否考虑过这些问题。很显然,在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中,包含了太多情绪化的内容。这也无可厚非。试想一下,如果你喝的可乐或啤酒被发现可能导致心脏病,你会作出何种反应?事实上,在被召回前,万络在美国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广告宣传力度,远远超出了百事可乐和百威啤酒。

  美国和新西兰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两个允许制药厂直接面向消费者做药品广告的国家。过去十几年中,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药丸文化”(Pill Culture)。表面上看,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向医生提出要求,给我开一个疗程的伟哥,或是两瓶万络。除非有严重的禁忌症,医生很少会拒绝这种要求。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限制了患者的选择范围,也给了他们虚假的预期。默克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样“可恨”,和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密不可分,而这其实是整个行业的通病,并不是哪一家公司自己的问题。

  8月初,美国制药业协会通过了一项新的广告指导原则。该原则建议,各药厂在电视、广播或报章上刊出药品广告之前,首先应当将其提交给FDA审查,并且增加培训医师和公众的时间,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一门心思地推销产品。同情绪化地给付给某一个人的巨额事后赔偿相比,这种改变,可能更有利于大多数患者本身——毕竟我们吃药的初衷,是健康,不是莫须有的赔偿。-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