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成长是一种带着疼痛的欣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0:08 中国青年

  文-吴志翔

  以前听到有人说“少年叛逆期”之类的话,总是很不以为然。看到一些10多岁的小孩刻意追求“另类”的生活方式 ,染着杂色的头发,挂一副冷漠的表情,就像一首有点疯傻的歌里唱的那样:“有一些任性,有一些嚣张,有一些叛逆,还有 一些疯狂……”常常忍不住嗤之以鼻。

  当我有一天回忆青涩的少年时光,与那个在时间里逃逸的“我”打一次照面,没想到,记忆中青春期里那种折磨自己 也折磨别人的尖锐性和错乱感令我自己也震惊不已!而且,在那退色的青春期底片里,越来越清晰地出现父亲的影子。原来,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曾经是那么自私、蛮横、无情的一个人。

  大约在我十五六岁以后的数年间,我开始对与父亲有关的一切都感到不顺耳、不顺眼、不顺心。我觉得父亲口罗嗦, 而且由于年轻时在建筑工地上受过伤,昏迷数天醒来后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所以很是健忘。他常常在重复自己说的话 而不自觉,直到我流露出极其厌烦的神色。我对自己的不耐烦好像从未加以掩饰,有时候甚至语气很冲地顶撞、讥讽。有一回 我听烦了竟然脱口而出:“像个女人一样!”我希望父亲不要太关心我,他的关怀让我受不了。“你随我去!”我皱着眉头这 样回敬他的关怀。

  在那个阶段,心目中强大的父亲形象已经荡然无存。我不会再想要父亲深夜回家往我嘴里塞两瓣橘子的甜蜜。我不会 再为有人称赞父亲当年力大如牛而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不会再为父亲精通打算盘、能做很多家具包括给我们做出漂亮的风筝 而骄傲。我不会再在雷电交加、屋子漏水的暴风雨之夜,因为一句“有爹爹在怕什么”而得到安慰。在潜水的时候,我不再需 要父亲的保护;夜晚走过坟地的时候,我不再渴望攥紧父亲的大手;生病的时候,我不再需要父亲每天驮着我连续几个月去打 针……父亲被“颠覆”了,在我的眼里不再高大。栖息于父亲的树阴下,已经不再有受庇护的感觉。当他开始佝偻着身子、胸 前后背经常贴着一张张膏药的时候,当他手上的茧越来越厚、手指受类风湿疾病影响扭曲得像老树根的时候,当他记忆力越来 越差、说话有些颠三倒四的时候,我没有体恤,没有感恩,只有一次次地伤害。

  据说,这就叫“成长”。那是“自我”竭力要在生命的底片上显影的时刻,是“自我”拼命要挣脱他人尤其是父亲覆 盖的时刻。开始觉醒的“我”就像破茧而出的蝉蛹,正慢慢变得坚硬,正逐渐长出翅膀,不想再与曾经呵护自己的母体相粘连 。只知道表达自己的意欲,只知道照顾自己的情绪,只知道绝决地确认自己的“要”,只知道挣扎着拓展自我的边界。那时候 ,还来不及反思,不懂得体谅,不介意亏欠,多的是“任性、嚣张、叛逆、疯狂”,多的是走出的欲望和出走的冲动。

  “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可是有几个人的

青春期经得起详加盘点?当我静心回顾的时候,所谓“美丽的成长”怎 么会显得这么自私、这么丑陋?成长过程中怎么会有这么多尖刻的伤害和德性的缺陷?处于成长期的人居然是最没心没肺、最 忘恩负义的,那本来安然享用着的恩情和爱护,竟恰恰成为最想要逃离的原罪。什么叫少年叛逆心理?那就是越对我好越反感 ,越是饱含善意的目光越想躲避,越是充满爱意的抚摸越想拒绝。多少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伤透了心,可是“正在发育”中的人 对于一片苦心却是无知无觉、恣意践踏……只有当穿越那一条幽暗的隧道以后,才会有隐隐约约的罪感浮现,才会有交织着悔 和爱的真情回馈。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我们有一份黎明。”这是女诗人狄金森的诗句。黑夜需要忍受,但黎明必将来临;叛逆无 可逃避,但欢乐一定会来;暂时的迷失没有关系,阳光终将穿越迷雾翩然而至。她的诗所讲的,仿佛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隐喻 :成长是一种带着疼痛的欣悦。

  年轻时,略微叛逆一点,也许能更快地接近成熟。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