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道德 树立网络新风网上座谈会实录(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8:31 新华网 | |||||||||
[陆俊] 现实中给自己起名字已经是一锤定音了,现在刚刚好有一个自己重新命名的机会,他通过网名完全是一个自我认同的机会。 [17:15] [陆士桢] 这里涉及到网络本身的特征,在起网名的同时,给参与者一个更广泛的释放空间。网名代表的既是虚拟的,又是最真实的。比如说我是校长,我起的网名叫寻山小妖。我以这个角色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更畅通的释放出来。 [17:15]
[和晶] 那你畅通的释放的同时,有没有伤害别人? [17:16] [陆士桢] 比如说我用这个网名刻意做一件什么事情,主观故意的去做。网名恰恰反映了网络本身的特点,它是隐蔽的,它又是最畅通和直接的,它能够把人和人之间最原始的状态、内心的东西展现出来。这个功能我觉得是正面的。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个自责也好、自律也好,包括对行为指向的目标的选择也好,这里边确实有道德的需求。不能说选择一个网名就一定是虚伪的,而是你在选择网名、参与网络活动的行为当中,你有规则。 [17:17] [和晶] 你说了一个主观故意,我觉得这个词可以对应地找到另外一个词叫慎独。 [17:18] [陆士桢] 这是两个问题,因为网络的法律和约束都在构建当中,所以自律和慎独就显得非常重要。网络既然是一个客观世界,网络当中反映客观世界的道德规则一定会建立起来的。我对网络道德有一个基本的估价,我觉得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一定是反映人类客观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正面的东西。比如说正义、公正、善良、美好、情感。第二,一定有网络的特点。绝对不能事事处处都用现实的行为制约网络的行为。 [17:18] [陆士桢] 在网络上还要解决四个关系:第一,网络参与者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你骗人,恶意的攻击别人,散布流言蜚语。第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是和网络世界的关系。你在网络当中,你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你怎么样面对网络世界的整个规则。第三,网络使用者和网络技术的关系。比如说黑客不许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这个东西是要有一个道德规则的。第四,慎独。 [17:19] [和晶] 有一位网友说,在网络中才会摘下面具,活出真我。请问各位专家怎么看?我觉得他讲的真我就是那种复杂的,人善与恶并存的状态。 [17:20] [陆士桢] 弗罗依德讲本我,本我是没有任何约束,生下来,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活着,他之所以叫人,归根结底就是他不能是真正的完全的自我。这个规则最高的境界就是把这个规则内化为自己自然的东西。在人类世界上,在正常人的范畴内,所谓真我,实际上仍然是有规范约束的我。 [17:21] [陶宏开] 没有绝对的自由,不可能有完全的真我。大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不可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17:21] [刘正荣] 网友对真我都没有说清楚,这个真我是什么?他没有讲清楚,显然他提这个问题是需要一种发泄。我想补充一点关于网名的问题,我的角度是这样看的。网名取什么,说明一方面问题,本质是一种身份,是你获取服务的需要,是认证的需要,实际上有人说我就随便起一个网名,没有人知道我真实的身份。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注册的时候,你的真实身份是记录的。不要以为随便起一个名字,背后找不到。其实背后还是真实的网名、真实的人。 [17:22] [和晶] 我不是想说网名,我想说有了网名以后的那种心理,网名怎么起都行。 [17:22] [陶宏开] 网名其实跟每个人自身的素质还是有关系的,不同的人会起不同的网名。比如陆老师就不会起那种网名。网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内在东西的一种反映,当然也有游戏人生这种态度。比如说鲁迅有时候为了保密,他有时候换个名字,这种情况也有。就大多数而言,还是有一个范畴来界定它。比如说真我和假我的问题,这都是相对而言的。想表现真我的人,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东西,你起这个网名的目的。 [17:23] [和晶] 我借用陆老师的一个词叫“主观故意”。因为有的人到论坛喜欢搅合,所以还是跟心理有关。 [17:24] [陶宏开] 人的行为都是心理的反映,关键是怎么反映出来,用什么方法。 [17:24] [陆俊] 尤其是日常生活没有给我们提供那么大的自由度,刚好在网络里提供了。比如说他表达某种意愿的方式在正常媒体上没法表达的情况下,网络正好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就目前来说,有好多引起政府决策的事件,也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所以讲到这个面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面具的,今天我到这儿来,其实我也是带着面具的。面具翻译不好听,翻译好听应该是人格。我回家跟孩子打交道,也是一种人格。他提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现实当中如何像网络那样提供一个好的平台,那网络和现实更贴近了。 [17:26] [和晶] 如何在现实中间能够提供跟网络一样的所谓的条件,如果这样,网络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17:26] [陆士桢] 现实永远不可能提供网络那样的条件。 [17:31] [和晶] 这样推理出下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的确有人认为网络给了自我对现实的一种弥补。那你在弥补什么?弥补了你的什么? [17:32] [陶宏开] 是内容问题,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不健康的、黄色的,那种弥补是恶性的,健康向上的是我们要去鼓励的。 [17:33] [陆士桢] 未成年人和青年上网很大不一样,未成年人上网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因为他未成年,他对网络本质性的认识还非常浅薄,他非常容易被网络负面的资讯所影响,比如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暴力的。第二,他在现实成长当中会逃避,这样就会网络成瘾。 [17:34] [和晶] 有一个青少年说如果不能聊天、不能打游戏,那我还上网干吗? [17:34] [刘正荣] 讲网络道德建设要跳出一些情感、发泄这些方面。要看到网络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信息分享、交流的一个先进工具,不要想到网络就是用网络来聊天、玩游戏等等。 [17:35] [和晶] 网络和游戏之间没有等号是吧? [17:35] [刘正荣] 没有等号,这仅仅是网络功能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要用网络,是为什么?是提高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实际上是为了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跨国界的沟通和交流。网络的功能很多,比如说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会利用网络怎么发展电子商务,怎么利用网络把自己学习搞得更好,怎么利用网络让我和更多的朋友之间发展友谊,怎么利用网络使我的对外联络沟通更加迅捷、更加方便等等。谈到网络的道德建设、网风建设,不仅仅是游戏、聊天室,不仅仅限于这方面的层面。 [17:36] [和晶] 关于青少年这个群体怎么办?在学校里上课时,只有在局部可以使用,到家里父母又很担心、很害怕,像防贼那样防小孩用电脑。 [17:37] [刘正荣] 这个问题非常好。上网要引导。中国的青少年上网行为和境外青少年有很大不同之处。我们孩子在网上花聊天、玩游戏的时间太多,这种引导需要社会来做。那些孩子还不懂得这些网络行为背后到底是什么。 [17:37] [和晶] 网络能不能分级? [17:38] [刘正荣] 这是一个理念,是一个想法,操作很难。比如境外法律规定哪些网站17岁以下儿童需要身份认证,比如说是17岁,你点这个按纽,17岁以下就不能点。我比较反对笼统的提出一个概念,做哪件事能解决什么问题。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首先法律法规上进行规范,社会各个方面负起责任。另外,作为网友、网民,自己要思考一些问题。我是不是正确利用这个网络了,充分利用这个网络了。我觉得我们应该主张,让更多人使用网络,现在很多程度上妖魔化网络了,但可以理解,就是网络带来一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警惕。 [17:39] [和晶] 李组长,你抓青少年的工作已经很久了吧? [17:39] [李伟] 两年。 [17:39] [和晶] 你觉得在网络和青少年之间,你觉得最大的困惑在哪里? [17:40] [李伟] 网络的道德问题我们讨论了很多,前面已经讲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延伸到网络这个平台。另外讲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弱者在网络生活当中要当强者,这样上瘾、依恋,包括带有仇恨的网民都反映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现在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就是我们把网络道德这个问题能说到什么程度?其实还是有一些底线的。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于己无害,于人无损。 [17:41] [李伟] 作为网民,首先对自己无害,我干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我欺骗别人或者骂人了,会不会伤及自己。道德一个层面是观念形态的,还有就是行为的规范。行为规范要成立起来要有一个过程,同样是善良,在网上怎么善良,同样是尊重别人,在网上怎么尊重别人,这要有一个过程。困惑在哪儿呢?网上不良道德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受到伤害的折射。我们在讨论网络问题的时候,确实很难摆脱开社会道德当中带来的好多问题。这是目前在网络道德建设里,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素质教育没有上去,我们社会上有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在起作用,还有就是损害未成年人,造成他的一些仇恨。下一个论坛我们可以讨论一下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的影响。 [17:42] [陆士桢] 现在网络恐惧症,他觉得不沾永远学不会。还有就是片面简单的割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老是觉得网络这不好,那不好,但是你有没有可能割断这一代与网络的联系?重要的可能就是网络素养或者叫媒介素养,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永远不可能把我们的网络弄成干净的。我老说黄色文化自古有之。我觉得要培养面对多元化信息的基本素质。 [17:43] [和晶] 有网友呼应了你的话,完全是个人问题。网名叫九月的高跟鞋:自己的自制力不行,活该。 [17:43] [李伟] 刚才讲到慎独的问题,到网络上进行宣泄。还有就是道德本身一个是自律,一个是他律。就是在网上有没有形成很好的行为?比如说我今天在单位受气了,那在网上有人说我知道哪儿卖刀,那这是不好的道德氛围。如果有个人说,我帮你分析分析,你明天怎么怎么跟领导沟通。这种道德氛围就是很好的道德氛围。所以宣泄是可以的。还有就是你这个宣泄,真我和慎独的问题,在网络里边所有的行为,最终你或多或少的要在现实生活当中负责任的。 [17:44] [李伟] 为什么呢?道德建设里大家很关心的诚信问题。比如说说谎,你在现实生活当中说谎,大家很讨厌你,说这个人没有真话,不跟他交往。怎么会说谎?一开始好多人不说谎,经过教育以后,一般的事情我不说谎,因为没有必要。第二个阶段是他怕说谎,脸红。再一个阶段就是会说谎,会说谎以后脸不红。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说了谎也不知道。 [17:45] [和晶] 其实这是一个心理的过渡,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慢慢在现实生活中过渡到一种行为。 [17:45] [陶宏开] 我碰到很多孩子,网络对你的第一作用是什么?就是玩的。我们怎么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上网观?我们组织很多孩子夏令营,我们有网络信息比赛,结果很大一部分根本不知道,他就会玩游戏,他根本没有学。 [17:46] [刘正荣] 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接触的大量网络工具,实际上很多网络功能是很有意思的,他是不了解的。 [17:46] [陶宏开] 另外网吧里的电脑里只能打游戏,没有别的功能给你。我问孩子,你们有没有电脑课?有啊。我说干什么?打游戏。上电脑课也是打游戏。老师只讲十分钟,你去玩吧。这样,孩子特别容易管理。中国是一个特殊现象,网络游戏泛滥成灾。5月17号、18号在武汉开了一个关于网络文化的高峰论坛,结果谈了两天谈得全部是网络游戏。难道网络游戏就等于中国的网络文化吗?而且某些负责人还要大量的发展网络游戏。 [17:48] [刘正荣] 这个东西不能完全归咎于网络本身,在管理方面存在缺失,也是引导的问题。还是一切向钱看的问题。 [17:48] [陶宏开] 为了赚钱,所以才发展网络游戏。 [17:49] [和晶] 还可以到处打广告。 [17:49] [陶宏开] 现在误导孩子,你得到网络游戏的冠军可以给你100万。一个冠军背后是多少的家庭悲剧、多少孩子的毁灭。 [17:49] [李伟]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小时候打过玻璃球,老师也说过不让玩。但是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现在回过头来玩打玻璃球游戏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了,还要极力推广呢。我们确实需要健康的、益智的游戏,替代不健康的游戏,这个很难。就像吸大烟上瘾很容易,但是说吃点维生素上瘾很难。 [17:50] [和晶] 最后对青少年上网的规则,从个人的角度提出一到两条。 [17:51] [陶宏开] 一定要把电脑和网络真正当成工具,不能当成玩具。 [17:51] [张涵] 我还是处在青少年的尾巴上。我觉得在这里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刚才那位网友提出我上网如果不打游戏、不聊天,我干吗。好象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上网打游戏、聊天就是错的一样,我觉得上网挂Q、玩游戏不是值得责备的事情。比如说聊QQ,如果用电话费比较昂贵,他跟他的费用在QQ上就可以见面、聊天,很方便。所以首先不要说去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行为,我觉得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 [17:52] [张涵] 像比较小的青少年,比如说十五六岁,他们在青春期,而且在这个阶段跟父母的沟通本身就不是特别好,希望上网多找一些朋友,尤其现在是独生子女,都很孤独,我觉得关键是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就要靠家长了。比如说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孩子的交流,给他们的爱太少了,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受的关注太少,所以他们希望在网上找到更多的人的关注。所以在玩游戏当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觉得在上网的时候才能满足我的这种心理需求,所以越来越迷恋。如果这种心理需要来自他的家长,他的家长更加爱他,给他有更多的关心,也许就不需要上网有这样的发泄了。 [17:53] [陶宏开] 上网聊天玩游戏不是绝对的坏事,关键是聊什么、玩什么样的游戏。现在事实证明,越玩游戏、越聊天性格越内向,越不跟父母沟通了。不是说通过聊天以后,我性格变开朗了,不是那么回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话一定要记住。现在孩子们越打游戏、越上网聊天,性格越恶化,越厌学,越逃离现实生活。这个度怎么形成需要教育。首先要真正认识到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但是中国85%以上是用来玩的,而不是用的,这是和西方社会反过来的。 [17:53] [和晶] 因为时间缘故,最后给我们网友一个总结。给网络道德建设提什么样的建议? [17:54] [陆俊] 前几年写《网络伦理》这本书空泛的写了四点原则: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也就是说你的网络行为符合这个就是道德,不符合就是不道德。这个命题命得特别好,就是构建,既然是构建,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有一个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纯粹靠教育是不行的,非得和现实生活互动,所以这种构建是一个主课题,现实和网络的一种互动来形成。整个网络构建思路也是靠这个过程来完成,我觉得这就是构建的含义。如果还有什么更多的讲法,我的理解还是有限控制、充分自由,这才能充分体现网络的特点,但是这个自由是一种互动构成过程中的自由。 [17:59] [李伟] 作为未成年人上网,道德底线就是于己无害、于人无损。 [17:59] [刘正荣] 构建和谐的、有规则的网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每一位网友来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成年人应该为年轻一代、为孩子们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18:00] [陆士桢] 我觉得构建网络道德是全社会的一种成长,包括青少年,也包括成人社会。 [18:00] [和晶] 我最后贡献一位网友的话,既然今天是在网上直播这样一个论坛,网友“山青水洁”说:道德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非常敬佩他的这种态度,所以我觉得如果今天能有很多网友看到他的这段话,我想大家也是呼应他的。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没有办法把很多网友的问题拿出来一一进行讨论和回答,所以很抱歉,希望各位网友理解。 [18:01] [和晶] 其实各位嘉宾的讨论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如此紧密联系的话,我们要营造一个真正好的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法律的约束和管理,还有我们很多行业内的规范与管理,更重要的就是要从自己做起。像网友“山青水洁”说的那样,只有这样才能把网络道德构建出来。其实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我们其实在为我们的后代、为我们自己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希望大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非常感谢各位朋友贡献了你们的智慧和思想,也感谢各位网友陪伴了我们两小时。 [18:02] 相关专题:构建网络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