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地图折射的复旦变迁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2:51 新闻晨报

  走在邯郸校区,由西往东,从古典优雅到新颖大气,一部建筑书写的复旦历史扑面而来。校区西部为青砖黑瓦的建筑群,建于1949年以前;中部为红色清水砖的建筑群,大多建于新中国建立后至上世纪末;校园东部则为新世纪的新建筑群。

  与此相对应,复旦大学的校园建设也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前。复旦1905年建校吴淞,后迁至徐汇李公祠,1921年李登辉校长选址江湾建校(现校址),校门位于如今的0号门。

  出身私立大学的

复旦,自创校以来,经费不足、校址狭小一直是先贤们头痛的重大问题。因此筹款进行校园建设一直是学校的重大主题之一。翻开复旦校史,随处可见相关记载:“1905年9月,复旦公学开学。校舍不敷,暂租民房使用。”

  “1918年1月,校长李登辉启程南洋,为筹建新校园向华侨募捐。”

  “1920年2月,复旦留美同学会鉴于母校建筑新校园需费甚巨,乃由薛仙舟发起募捐……数十位华侨共捐款1453美元。”

  “1921年10月10日,学校举行游艺晚会,除开支外,收入余款全部捐助学校建筑新校舍。”

  “1923年6月,迁入江湾新校园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锐意经营,校园内逐渐形成板桥春水、平芜朝烟等‘复旦八景’。”

  复旦先贤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艰辛与乐观精神一览无余。

  第二个阶段则是新中国建立后,复旦的土地面积由原先的228亩扩展到312亩;1953年展开大规模校舍建设,建成可容1800人上课的教学大楼(今一教)。1955年,新建的一批学生用房竣工,计有宿舍楼4幢、学生饭厅2幢、学生浴室1幢,附设中学教学楼2幢,此外还建造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1965年校门迁至现址;1967年正门入口处毛泽东雕像落成;上世纪80年代新一轮校园规划、建造开始:在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中,文科大楼、文科

图书馆、五教、逸夫楼等相继落成。

  第三个阶段是新世纪的校园建设。2000年7月的统计资料表明,复旦与全国重点兄弟院校的校区土地面积相比相去甚远。为缓解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用房极其紧张的局面,学校在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开展了“十五”建设计划,重新进行校区功能定位和调整工作。现张江校区已入驻师生,江湾新校区不久也将投入使用。

  在复旦校区方位示意图上,邯郸校区和枫林、张江校区呈正三角形结构,像两个有力的翅膀插在邯郸校区腾飞的身体上。学校把新的校区规划形象地称之为“一体两翼”。

  在加大新校舍建设力度的同时,学校也注意老校区、老建筑的保护与维修,注意旧有建筑风貌的保存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一幅新的复旦地图,一个新的希望。

  新闻链接:2000年,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合并之初,占地面积共1892亩;目前,复旦大学总的占地面积已达3600多亩。新世纪校园建设开始前,复旦大学校园房屋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年底,校园房屋总面积已达110万平方米。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