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祭孔勃兴自有逻辑文化霸权应予避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1:26 新京报

  作者:李隼

  9月28日,全球首次同祭孔子,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褒扬、批判者皆有之。

  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彻底解构了“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孔教及其传统价值体系。此后,无论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层面,孔子的学说,保守主义的儒教也罢,立意开放的新儒
学也罢,无论经多少有志者的奔走呼喊,或文化大师的重注修正,都难以在主流社会中有主导性的影响。那种借“祭孔”来复兴儒教的企图,以及对这种企图的担忧,笔者认为,前者不切实际,后者杞人忧天。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打住,而忽略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祭孔”的活动现在开始“勃兴”,并显现国际化的趋势?为什么在现代化背景下呼吁“重拾孔子主义的价值观”会得到广泛的呼应?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大问题,但不妨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其一,孔子不等于孔教、儒教,甚至不等于儒学,尽管在英文中,这些都被翻译成孔子主义(Confucian ism)。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经过“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其实是反对以纲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反对的是忠、孝、贞为主德的封建道德系统。包括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陈独秀等,对孔子本人都是非常推崇的。因此,祭孔活动,刨除意识形态的考虑,从祭奠文化名人的角度出发,获得民间甚至官方的广泛支持,是合乎逻辑的。

  其二,对孔子主创的儒学,要辩证地分析,其中由后世大儒逐渐建构并不断充实的纲常理论当然为害极大,但是,必须看到,这些思想在现代化背景下已经被从中剔除,根本在主流社会中找不到生长机会。而孔子关于个人道德修养,关于文化教育的思想,却仍然对解决现时代的相关问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些还可以直接拿来做指导。现在我们说孔子主义,说儒学,不再谈纲常,不多谈忠孝,儒学如果有核心,一般都认为还是在“中庸”,在“和”,这反映在现代化狂飙突进的过程中价值冲突的爆发。人们试图从

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些根据、一些解决办法,讲求和谐的孔子,正合所需。

  其三,孔子学说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还受到一定的推崇,是因为其中的伦理思想包含有普世道德的因素。儒学的一个本质性特点,在于超越。孔子所谓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是一种超越的爱,这成为超越意识形态和文化壁垒,达成大同的重要路径。有什么“比四海之内皆兄弟”更为动人的和平呼吁呢?作为反孔急先锋的陈独秀,看出了这个实质:“非孔,非谓其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恕之道不足取,不过谓此等道德名词,乃世界普通实践道德,不认为孔教自矜独有者耳……惟期期以为孔道为害中国者,乃在以周代礼教齐家治国平天下,且以为天经地义,强人人之同然,否则为名教罪人”。打倒孔家店,是要破除孔子学说一家独大的统治地位。而其中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底线伦理原则,与其说是Confu cianism的复兴,不如说它根本永垂不朽。

  正如孔子所主张,我们应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胸怀,并始终将这种伦理原则加以贯彻。对待“祭孔”,单纯以文化活动视之,可矣!尊重多重文化选择,重视社会的多元文化属性,这本身就是现代公民社会重要的基础价值观。基于这个逻辑原点,我们就不难达成共识———对那种独尊任何一家,而贬低、排斥其他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复兴,是要竭力避免的,包括对孔教的复兴的看法,也是如此。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