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李敖十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2:25 新周刊

  文/朱慧

  《康熙来了》第一期请李敖做嘉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李敖来了,所以“康熙”赢了。

  李敖的名字代表着娱乐精神、自嘲精神、嬉皮精神、玩世精神……更难得的是,他还
有一点文化的调料,一点史料的书袋,和传奇的人生,无疑,这一切注定了李敖这场“秀”能通吃两岸三地。

  李敖20岁生日才过,父亲去

  世了。父亲去世前是省立台中一中的中文科主任,教了多年书,桃李满天下。因此葬礼当日两三千人送葬,场面盛大。李敖在葬礼上坚持丧礼改革,拒不落泪、拒不烧纸、拒不诵经、拒不拿哭丧棒弯腰装孝子、拒不给前来吊丧之人磕头,一时间震惊全场。

  他的国文老师婉劝他:“李敖你读书明理,按古礼,不能这样干吧?”李敖的回答是慨然掉下一摞摞“书袋”,“按古礼,按《易经》是‘丧期无数’;按《墨子》是我母亲要殉葬;按《礼记》是我父亲不能火葬……今天我要真行古礼,更不得了了……”

  巨大的丧父之痛,背后还有一代才子初显的巨大得意——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老师他见我学识渊博,我的礼比他还古,为之语塞。那是我生平最得意的一次经验,是我独自一人在传统与群众面前表现‘吾往矣’的勇敢,如果你要找寻一个‘我对于丧礼的改革’那篇文章的试验人,你一定无法阻止我的自荐。”

  我完全是一个个人——最有力量的个人。在现代的战斗形态中,我是最后一位展现个人力量的,可说是“末代个人”。我死了以后,这个世界大概很难再出现这种伏尔泰式的怪杰了。

  李敖考取台大历史系,很快用

  “荒谬、迂腐已经到了不成样子的地步”来形容他的大学环境。没有可被他取法的“大宗师”,没有可与他并驾的“真奇人”,缺乏令人折服的友情、缺乏稳定的爱情、缺乏经济能力,被他认为“那是我一生中精神上最不随心所欲的阶段”。在历史学研究所时,李敖陆续发表《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状》、《台湾大学的“新十诫”及其他》,轰动台湾高校界,而他没有念完研究生就自动休学,留下的是给台大校长的一封“挑战书”。

  1960年代,李敖这位台湾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就此以孤傲反叛、爱“骂人”的青年思想者姿态崛起于台湾,一本《传统下的独白》洛阳纸贵,《老年人与大棒子》、《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等宏文,更大胆批评当时保守的文化政策,挑动大范围的思想论战,给当时沉闷压抑的台湾社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桀骜不驯、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

  一直,李敖在台湾文化界只承

  认两个人对他有影响:胡适、殷海光。年少时李敖看胡适的书长大,后来读书经济窘迫时,胡适爱才资助李敖千元救急。李敖给胡适写过一封长信示好,在信末,李敖表示——老祖宗们鼓吹“一介不苟取”,何况一千元乎?

  因为胡适突然离世,李敖这笔钱没还成,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后来虽没还他十万,但对胡适思想的流传,从写《胡适研究》、《胡适评传》……到编《胡适选集》等等,倒是尽了‘还十万’式的努力。”

  李敖眼中的真正的偶像只可能是他自己。他也被称为台湾继胡适、殷海光之后最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者。

  50年来和500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2001年,在李敖66岁生日时,

  他出版了一本自诩“黄色其外,红色其中”的书——《上山.上山.爱》,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一部自传体情色小说。小说以自然主义的性描写,描写“我”与女主人母女两代的交流。李敖称女主人公并不是一位特定的具体女性,而是浓缩了他的所有情人的美好:长腿、白皙、纯真、年轻、灵秀、聪明……这个名字的背后是胡茵梦、刘会云、小蕾、王小屯……无数显赫一时的台湾美才女名字,她们点缀着李敖一生的风流。

  虽然,李敖“正经”作秀,认为小说自有一颗红心,那是他与他所有红颜知己交流的1000多个议题浓缩而成的激越思想。但是,谁都没有放过小说的黄色外衣。大陆出版界私下戏称他为“西门庆”,打着“李敖”旗号大赚“风流钱”。而当李敖为新书宣传上台湾综艺节目,节目组回敬了李大才子一场秀,裸女带着很“男性”的大蛋糕为李敖“庆生”。

  不爱那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李敖对蒋家王朝的口诛笔伐,

  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仍以文贾祸,一生中竟然有三次牢狱之灾(其中一次曾经被判徒刑而没能监内执行),在狱中先后共呆了14 年。那是一场人生的炼狱,然而也是他价值连城的精神财富,李敖乐得为自己的狱中时光秀一把,在《回忆录》中,他详细描写了最初5年监狱生活的惨状,一切都仿佛是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描写的那样。

  1971年5月13日,李敖第一次被捕后,《纽约时报》如此报道:台湾特务机构上个月逮捕了一位著名的年轻作家。他的日记早已被他提早送达其美国友人的手中。这位现年37岁的作家,以讽刺文章闻名于世。他修理个人、团体以及种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他的日记写得轻松幽默,描述那些监视他的特务形状……李敖,一个斗士的形象在狱中完成最重要的一笔。

  首次入狱,李敖写完了两部长篇小说,并因其中《北京法源寺》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出狱后,李敖隐居两年半后公开露面,他自称这是继“中美建交”后最惊人的消息。

  现在我眼看着蒋介石死掉了,他儿子死掉了,他孙子也都死掉了,连私生的孙子也死掉了,都不在了,剩下的,也都老的老、死的死,我的敌人等于都没有了。他们不是我的敌人,但是他们曾经拦过我的路,我现在也老了。这种胜利也像海明威一本小里说的,叫“胜者一无所获”,“胜者一无所有”!

  在李敖所有的艳史中,与胡茵 梦这段往事最堪称“戏梦人生”。胡茵梦,红极一时的影视明星、公认美人。她把未谋面的李视作她最崇拜的文化偶像,在“李敖”复出后,写下第一篇力挺李的文章。美人才子初见,预设的一见钟情就一定发生了。

  胡茵梦任性地穿着睡衣与李闪电成亲,结婚3个月后的某天李敖读报发现妻子胡茵梦在参与一个反对李敖的集会。他一怒之下出门当众发布离婚决定,驾车甩开后面紧紧追赶的记者车队,驶向一家熟悉的花店,买了9朵艳丽的红色玫瑰花。前往胡茵梦居住的世界大厦。一直喜欢穿艳色服饰的胡茵梦迅速应和,换上一件黑色素服等待着李敖和尾随的媒体。李敖无言地将花递给她,两手相握,一瞬间,胡茵梦回忆——“一场荒谬的婚姻,可是手心里依旧有无法欺骗的感情,于是两人一时都泪花涌动”。

  分手的这一幕,演技打平手,但胡茵梦还是不及李敖有创意,她坚持需要传统离婚书,没有让李敖拿出早已写好的一份诗歌般的《离婚声明》:一、胡茵梦是我心爱的人,对她,我不抵抗……四、由于我的离去,我祝福胡茵梦永远美丽、不再哀愁。

  我跟女人的关系,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和我有性交关系的;第二类是没有性交但有肌肤之亲的;第三类是相识却长入我梦的;第四类是完全不认识的,主要是她们的照片,尤其是裸照。

  李敖的 “敌人”遍布古今中

  外,远不止一个蒋家王朝,因为他可谓骂人无数。他说过活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快乐就是骂人。他重炮痛批李登辉、陈水扁,骂过他的老师,骂过文化名流,骂过旗手——鲁迅。与骂人史互为一体的,还有李敖的官司史,35年来,从“被告”到“原告”,从“小民”到“刁民”,从“自卫”到“卫人”,乃至“好管闲事”,李敖这些年来已出庭几百场,下笔几十万言,至今仍有多起官司未了结。

  李敖最精彩的一场官司是状告李登辉。李敖多次发出“只要李登辉一下台我就告他”的战斗誓言。当李登辉黯然宣布下台,翌日一大早,新党参选人李敖就在20多人的簇拥之下,来到了台北市高等法院检察署,提交了一份控告李登辉的诉状。李敖在台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公开出示了有关李登辉犯有“内乱”、“贪赎”和“泄密”三大罪名的证据……此案最终不了了之,可李敖自认为告得很过瘾。

  我不只是一般的战士,还是神气活现的战士,快快乐乐的战士,使你哭笑不得的战士,这才有趣,绷着脸做战士也没劲儿。我的原则就是快乐地把敌人拖垮……

  李敖看着如此堕落而好玩的

  台湾政坛,又想搅局,两度参政。2000年,他戴上了“总统”大选参选人的大帽子,连续几天在媒体间赶场,对着镜头慷慨激昂,私底下,俨然老顽童的他明白——“有什么好严肃认真的?台湾不过是一个小岛、一堆屁事和一群烂人的组合体”。李敖如一枚炫目的烟花,为沉闷的选举和僵化的政治舞台,带来颠覆、搞怪、爆笑又痛快的活水。

  2004年10月,李敖再度一人单挑参与“立法委员”竞选,无为而治,坐着计程车去竞选场,一派逍遥。最终,一不小心被选上了“立法委员”,他继续解构,面对自己的照片宣布就职,用一个好玩的动作把“就职”的游戏搅了下。

  人家说民不聊生,我偏要让"官不聊生",我参与竞选,就可以让"官不聊生"。

  当李敖走下竞选“台湾总统”

  的舞台,他感叹“政治秀是他若干电视节目最好的广告”,无数台湾年轻人追看穿着红袍的老先生在电视上“骂人”。

  1987年以后,台湾言论开放的空间逐渐扩大,李敖需要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舞台。1990年代,开始主持电视脱口秀《李敖笑傲江湖》、《李敖大哥大》, 10多年过去了,娱乐化的台湾需要更娱乐化的节目,李敖的“文化气”被轻视着,而李敖肆无忌惮地笑骂也让电视台老板们承受着不少压力,李敖转战凤凰卫视,主攻大陆市场。电视制作人游本嘉赞叹,李敖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电视、天生有表演欲望的人。摄制400多集节目,居然只“NG”过一次。没有什么忘词、说错话、走神这些毛病,20分钟的“脱口秀”,他几乎是一气呵成。

  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说“他薄薄的两片影响了全球华人”。说到此,镜头前的李大师很配合地动了动嘴唇。

  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

  和20岁时与天下作对相比,李 敖这次的大陆行非常循规蹈矩,很中国,很文人:看望小学老师,寻找初恋情人,宴请昔日同窗,在北京喝豆汁,吃烤鸭,没有逃脱一个文人衣锦还乡的一切套路。他显然深谙人际游戏规则,在故宫,一些Fans拿着李敖的书请李敖签名,他来者不拒很谦和,放言要在大陆表现出“我菩萨的一面”;看望小学老师、大女儿李文,他在媒体镜头前递出厚信封,前者一边递送,一边朗朗公布着——1000美金啊,后者是悄无声息的厚厚一叠。李文说:“我给父亲的回乡礼物是我‘

维权’赢的三个案子,因为立案费、律师费是他出的。”经济搭台,亲情唱戏,毫不避讳公众。

  拿我和鲁迅相比的人,这个人没有进步!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的文章比他们写得好,我们其实比他们有勇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