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搅史棍李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2:25 新周刊 | |||||||||
让李敖去读书,我们来读李敖——是相信一个70岁的老头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多,还是相信他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多?在提倡后喻文化的今天,为什么一个老头有话说,坐在那里讲单口相声,就让我们这么津津有味?以至于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相关新闻竟引起网上过千万的点击,电视上过亿人的关注? 吸引我们的不是李敖讲的故事和历史,也不是他的狠话、狂话、趣话、刻薄话和情色
没有态度就没有李敖,他就没有96种被查禁的书,没有3次牢狱之灾。早年,李敖一直在写,甚至以一个月一本书的速度在写;但他不是写在历史的边上或人生的边上,而是以身试史、直捣历史关节点,翘起历史的假基座,不断地搅假历史的局,又戳穿现实的假面。近年,李敖一直在说,光在凤凰卫视就说了400多集节目;但与其他传媒人不一样的是,他想得深沉博大,说得尖酸刻薄,秀得老奸巨猾。 这个对历史较真的愤青,长期扮演着“搅史棍”的角色:他搅大学教育的保守史,檄文声讨自己学校的黑暗,自动休学;他搅国民党保守文化政策的酷史,以反极权、争自由、揭真相的写作批评当局,陷狱14年;他搅历史人物已定论的正史,大不敬地深挖政治人物的真面目,一人独担千秋评论,邀全民一起笑傲江湖;他搅政治选举的当代史,高调参选,不求成功只求反讽,不求政途只为发声;他搅日本欲以小利掩盖的侵华史,拿出百件藏品义卖义助慰安妇;他搅日本不归还台湾遗族祖灵的谬史,高调声援高金素梅;这次神州文化之旅的演讲中,他又搅清华创建资金来源的旧史,指出“美国总统布什讲了一句谎话”。 这个“搅史棍”没有世俗的权力,却秉持知识分子作为政府天然的反对派和监督者的立场;他没有成为历史学家和专业学者,却运用历史把现实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他的“搅史”手法不止是骂,不止是诉讼,也有化正剧为闹剧,也有揭微显隐、正本清源,也有历史承担。 自我评价为“文化基度山、社会罗宾汉”的李敖,通过有血性的历史态度,话糙理不糙的匕首型、麻辣型文字,指点江山型的电视表演,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从一个有态度的人变成了观点供应商。 李敖老了,有人说。他变得擅于作秀,也擅于理财。李敖当然老了——历史在进步,失去了“禁忌”这堵墙,自由主义者们不再有密集的标靶,时势不再造这种英雄。 但我们依然需要一根有态度的“搅史棍”,我们的时代依然缺乏清醒而独到的观点供应商。在更多、更受欢迎的“搅史棍”和观点供应商出现之前,观众和读者依然爱看、看听李敖说话。 2005年9月23日,李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改编了富兰克林的话,现在我们再改写李敖的话:这里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使它自由。而实现的方法,正如李敖所说:“大家要务实面对今天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的前途。”(文/何树青) 相关专题: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