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李敖影响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2:25 新周刊

  文/殷贝贝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对着书本电视上的李敖,暗自比划、丈量彼此间的距离。抛出“李敖影响了谁”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明显遭遇了一个他者效应,每个人都仔细思考,但最终小心地说:“可能别人会受到李敖的影响更多一些吧。”

  “我们也出一本吧”

  黄志平 中国友谊出版社编辑

  三十年前,李敖写过一首诗,最后四句: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千仞的高冈必被爬上/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

  这最后一句,是中国友谊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第一本李敖

散文选的书名。“我当时为这书取什么名想了好久。”黄志平说,“直到我读到了这首诗,我觉得,就是它了!”时隔15年,黄志平还能大声背诵这首诗。

  尽管出版了第一本李敖的作品之后黄志平称“完全没有收到来自读者的反应”,友谊出版社还是坚持了下来,从《李敖回忆录》到《李敖大全集》,从《北京法源寺》到《李敖有话说》,李敖的作品悉数在大陆出版,启蒙和培养了一大批的李敖忠实而坚定的读者,出版社本身也形成了出版李敖作品的品牌。

  “但是他的书还是太激进了。”1980年代末,黄志平向领导推荐的李敖作品并没有得到许可。1989年的某一天,黄志平在美术馆门口的地摊上花几块钱买了一本书,名字叫《传统下的独白》,作者李敖,“人民文学出版社”,黄志平心中又喜又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李敖的作品,“相当于认可李敖的作品属于‘人民文学’的范畴,”黄志平拿着这本书再次来到领导面前,“我们也出一本吧。”

  说到个人对李敖的评价,黄志平说:“他是个大师级的人物,虽然很狂妄,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名副其实的吧。虽然因为两岸历史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他的评述我有时并不认同,但我很敬佩他的思辨力。 ”

  “李敖对我没什么影响”

  王斌 广东电视台记者

  “李敖是个很厉害的人。”王斌反复在说这句话,但一口咬定说,“李敖对我没什么影响。”在念大学泡图书馆时,他清楚地记得就在进门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架子背后,就是一整排40本《李敖全集》,“我至少一口气看了20本。”在王斌眼中,李敖始终是一个文人。“他的文字真的很精彩,而且简练。能用两个字说完的东西,他绝对不用第三个字”,王斌说李敖是自称一人独揽了中国白话文写作前三名的狂语也不完全是吹牛。

  王斌最早是从凤凰卫视窦文涛主持的一档节目中知道李敖这个人的,但王斌说他不大喜欢看《李敖有话说》,因为他觉得李敖的“口才明显比不上他的文采”。王斌甚至认为,真正的文人是从骨子里鄙视电视的。

  “《李敖有话说》卖得最好”

  黄洪明 余姚市秋雨书苑老板

  “李敖的书当然有了,李敖被称为‘台湾的鲁迅’嘛。”黄洪明的书店在宁波下属的县级市余姚多少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因为那是全城唯一一家卖《新周刊》、《凤凰周刊》的书店,很多曾经激愤却最终臣服于柴米油盐的中年“眼镜”们也经常光顾。

  黄洪明最早也是从杂志上看到一些零星的李敖文章,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人。于是他开始留意他的书。“1990年代中期我开始看他的书,当时我还没有开书店呢,最早看到的好像是《中国性研究和命研究》。”后来开书店之后,黄洪明发现,来买李敖书的人多是中年人。“我猜可能是因为凤凰卫视的关系吧。因为李敖在凤凰卫视开辟的《李敖有话说》栏目,收视率一直不错。”《李敖有话说》也是他的书在他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本。

  黄洪明早期接触李敖的印象是他大胆的政治评论,“那时他可真是个斗士”。但“我觉得他有些方面还是有些过了”。黄洪明觉得李敖早期以胆量征服人心,后来则以他博大的阅读面取胜。“在黄洪明眼中,现在的李敖已经从政论家的身份更多转向了政治活动家。

  “其实最早看的倒是李敖的情书集”

  米小瓜 北京广告人

  这位自称“东方不狂”的广告人开头就说“李敖是个狂人,而我骨子里也有狂的基因”,他喜欢李敖的原因就是因为李敖的痛快和李敖的不中庸。他是深受李敖“狂”气质影响的一个人,身为广告公司的创意,他需要保持观念的新锐和敏感。黄燕东声称大众媒体就是要尖锐,“不刺激消费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

  从小想做作家的黄燕东最后成了广告公司的文案(copywriter),他说这多少和李敖也有些关系。黄燕东坦言“其实最早看的倒是李敖的情书集”,他说李敖的情书写得极度肉麻,但“这很吸引人”,很少看到这种“赤裸裸的,甚至有点不要脸的”。从这时起,李敖成了他和同学谈论的焦点,他开始去图书馆和书摊寻找名叫李敖的人的作品,并开始痴迷。

  “台湾可以说是无人不识吧”

  曾翔 台湾大学会计系大四学生

  “李敖?在台湾可以说是无人不识吧。”曾翔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知道李敖是何时了,“但我是因为李敖作词的《忘了我是谁》知道他的: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小时候他不知道李敖是谁,只是听大人讲,知道那是一个横冲直撞的人。

  父母都在台湾“中科院”从事科研工作,曾翔本人却对文学情有独钟。曾翔从初中就开始读李敖的书,看了他的回忆录和《李敖全集》中的部分。曾翔觉得《北京法源寺》其实写得蛮失败的,因为他认为如果要在小说中表达思想,应该是要通过构思情节、设置桥段或者机锋的问答来完成,李敖那种“让一个人开口讲个两三页”是种很烂的表达方式。

  曾翔说,现在的李敖多是以政治评论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因为他总是官司缠身,“他有时一周打7个官司!”目前在台湾媒体上还是以负面报道为主。虽然李敖年轻时因敢于同专权对抗而几次入狱, 对台湾的民主进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只能说,现在的台湾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人了,因为在台湾,对政府和政策的批评都是非常厉害的,李敖这样骂也不算骂得太狠。”

  “所以说,台湾特别喜欢李敖的应该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因为都在年轻时偷偷看过李敖的禁书。曾翔称大部分的年轻人对李敖的印象就是“聪明+烂讼(很多官司)”。

  作为李敖校友,曾翔说台大学生“比较不会以李敖为傲”,理由是“我们一般不会以政治人物校友为傲”。但曾翔还是很敬仰李敖,因为李敖除了聪明和烂讼,还有勇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