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专访潮州市副市长曾晓红:知识型市长的和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5:52 《小康》杂志

   与潮州市副市长曾晓红聊天,你会发现她没有任何传统官员的架子,而更像是一名循循善诱的老师,思想敏锐,分析事理入木三分。

  事实上,在担任潮州市副市长一职前,曾晓红是大学的一名教授,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底蕴使其颇具学者气质,同时又态度和蔼,令人备感亲切。在潮州,曾晓红分管的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工作,尽管不具备经济、金融、城建等领域的强势话语权,
但曾晓红的管辖范围无一不关乎民生大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平公正问题更值得细细斟酌,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足够的耐心。

  作为一名知识型官员,曾晓红很乐意将她的“领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恰逢其前来参加本次市长论坛,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小康》:能简单介绍一下您所在的城市和您所分管的工作吗?

  曾晓红(以下简称曾):好的。潮州地处广东省最东端,被称为广东“东大门”,人口250万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是粤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享有“岭东首邑”、“海滨邹鲁”之美誉。拥有众多文物古迹,有著名的湘子桥等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多达700多处。特别是以潮州菜、潮州音乐、潮绣、潮刷、潮州木雕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鲜明特色和独特民俗风情的“潮文化”,在海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有崇文尚学的传统美德。目前全市有中小学生近50万人,教师2万多人,是全国、全省的先进德育单位。潮州先后获得“省卫生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潮州菜第一乡”等殊荣。

  我在2000年1月份任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工作。如何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挖掘和发展独特的历史人文优势,使之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增强全民体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如何在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民生问题方面,提供更优质和更公平的服务是分管领导所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康》:时下社会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格外关注,请问潮州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潮州市如何来实现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曾:要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地发展,实现全面的小康,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并实现公平和公正,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与正义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为此,我们首先从领导决策的层面上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潮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提出了“教育兴市,人才强市”的工作思路;每年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抓基础教育的工作实绩,包括管理体制、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核,高度重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纠正了以前重经济生产,轻教育的发展;重形象工程、短期效益的建设,轻长期效益如教育建设等的思想。近年来,一批批新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危房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家庭贫困的学生都及时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资助和捐赠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教育与经济的失衡发展,导致教育上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小康》: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城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潮州是否也遭遇这样的困境?

  曾:我市有近50万中、小学生,其中农村学生30多万人,占70%多。如果农村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农村的孩子在教育资源上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或严重失衡,都将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把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教育经费的投入。如认真落实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的政策,每年有2万多名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农村家庭子女受惠;抓好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到2005年已完成三批共119所老区山区学校改造任务,建立和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助学政策体系,每年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并发挥侨乡优势,做好农村教育扶贫助学工作,如每年李嘉诚基金资助就读山区基础小学70所,受惠贫困学生达3000人;市红十字会、市妇联、海外热心人士、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维护弱势群体受教育的合法权利的行动中,使我市外来工子女、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就读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小康》:潮州的公开录用教师制度也确保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曾:是的。2000年以来,我市建立了公开录用教师的制度,全面实行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纪委、人事局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监督小组对整个考核过程实施监督;严格规范全市中小学收费制度,全面实行“一费制”和“公示制”,及时召开全市教育收费协调会和教育收费征询会;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为考生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对“家教”现象,重点班、尖子班、“奥数”班等进行督查,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

  另外,我们还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近几年来,我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变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单一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现已有国有民办学校3所,民办公助学校1所,民办学校3所;二是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适应潮州是“中国瓷都”、“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婚纱晚礼服名城”等人才需求,正在积极建设一所陶瓷学院,并按照电子、陶瓷、五金、食品、服装、旅游等特色产业的要求,办好相对应的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三是促进教育内部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各级各类教育结构,积极推进“三教统筹”,即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小康》: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医疗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请问潮州市对此有何考虑以及措施?

  曾:我们认真抓好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即医疗救治体系、疾病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相继建成了人民医院、疾控中心、保健院、“120”指挥中心等使全市的医疗救治水平大大提升;市、县、镇三级疫情网络的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等,使各级卫生部门的疾病控制能力大大提升;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卫生许可证的监管、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等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又极大地提高了百姓的医疗卫生水平和质量。

  我们还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2005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107.5万人,覆盖率55.9%;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全面发展,潮安、饶平两县新建10所镇卫生院;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全市有7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8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加强卫生支农工作,提高农村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县以上医疗机构卫生支农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向乡镇卫生院建立定点挂钩扶贫点,从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我们规范了医院内部管理,坚持和完善医疗服务,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深入开展服务质量和社会服务承诺活动;认真开展纠风工作,重点整治收受红包、回扣,进一步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归档制度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度,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医患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您对此有何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思考?

  曾:我认为一是要在观念和机制上更加重视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要通过法律法规、市政规划等方面对教育、卫生作长远的设计和规划,并通过制度确定下来,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变动或失去连续性。目前,市政规划局已对教育、卫生等未来10年、20年的土地规划、布局、标准等进行整体的设计,确保未来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可持续性,使之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其次,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不能把本属于政府投入的公共卫生、教育等一味地或过早地推向市场,这必将使各种利益冲突凸显,造成百姓读书难、就医难等状况。所以,各级财政将加大政府方面的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提高其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不能因政府投入的不足,使我市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其失衡的结果,必将阻碍和谐社会的建立。

  再次,在我看来,向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倾斜是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目前,最大的不协调还是城乡之间的不协调,所以,市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等各个方面继续开展富帮贫,城市帮农村等的对口扶持活动,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和谐进程。

  最后,要与时俱进开拓性、创造性地发展公共教育、卫生等事业。市政府决定将重点推进教育、卫生等在观念上、体制上、管理上、发展模式上的创新等等,通过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改革创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使潮州市成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张显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潮州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富裕安康的广东“东大门”的宏伟目标。

  《小康》:作为一名知识型和学者型官员,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和其他一般官员有什么不同?

  曾:目前,随着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地方领导干部中知识型的官员已很多,他们与当地已融为一体,我认为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知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越高,他(她)可能对知识的尊重、接人待物方面的谦逊、与上下级关系的融洽度、对事物看法的公平公正以及对人对事的谅解和包容等方面所反映出较高的个人素养,这种个人的素质和魅力加入到一个团队或更多这样的人加入到团队里,必将提高团队或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增强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本刊记者 张辉 报道

  曾晓红简介

  曾晓红,女,四川内江市人,汉族,1957年5月生,学历研究生,硕士,教授,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现任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76年8月后,四川省名山县前进公社七大队下乡知识青年;

  1978年3月后,就读重庆西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大学本科、研究生);

  1985年1月后,任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教师;

  1993年5月后,任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会计系主任,1994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5年8月后,任广东工业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1997年12月后,任广东工业大学会计系副主任,省民盟妇委会委员,1999年12月晋升为教授;

  2000年1月后,任潮州市政府副市长。

  民盟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新进展,与航天员一同感受神秘太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