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情的历史结束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7:54 现代文明画报 | |||||||||
——评周瑟瑟长篇《暧昧大街》 - 张颐武 周瑟瑟的长篇小说《暧昧大街》有很高的声誉,我仔细读后,觉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说,确实写得和米兰·昆德拉很像,我觉得他以此向米兰·昆德拉的致敬是够格的。
现在中国的作家也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力量,我觉得周瑟瑟的力量表现得很好。我认为这部长篇有两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像翻译过来的书,如小说中的“企鹅城”的名字等等,确实像翻译的书,不像中国人写的。但是这恰恰就是中国人写的,好像越看越不像,最后发现越看越像,太像米兰·昆德拉了。人生感慨,该讲故事该讲男女之情时就讲,该发表意见的时候、该讲人生哲理的时候,他就发表了,都恰到好处,看起来跟大师差不多,我觉得可以把《暧昧大街》周瑟瑟著换成米兰·昆德拉著。 翻译文体在中国的发展,从五四以前就开始了,中国开始学欧化翻译的文体。但是学来学去,学其实是一方面,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也越来越欧洲化,越来越像西方,这个过程也是一百年来中国经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用翻译文体来写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色。周瑟瑟这部作品出神入化,语言像翻译,像翻译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特色,我们往往觉得像翻译文体不好,像翻译文体是盲目照搬西方。但我觉得周瑟瑟把翻译文体变得出神入化,把翻译文体活化了。 中国的诗歌其实在句法上也有很多接受翻译文体的革命,最彻底的是在现代诗歌里面。我觉得诗人的传统里,欧化的传统是很强的。现在周瑟瑟正好把欧化的传统延续下来,欧化不是盲目照搬,不是模仿,他其实是一种创造,就像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译制人员,像我们80年代初看的洋电影《简·爱》等。看这些东西我们觉得怎么就是洋人的说话,这就是英语,跟英语一样,这就是英文。所以外国文学其实具有一种中国性,外国文学经过翻译到中国就变成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了。 周瑟瑟这部小说的好处就在于他把外国文学转变成了我们血肉的一部分,这使他非常有力量,他的思考是在中国市场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结构里面去思考的,这个结构里面的生活经验已经越来越像欧洲、像美国,他也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追问。生活里面有很多的皱褶,有很多的微妙之处,有很多的难解之处,生命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地方,周瑟瑟把它展现出来,用一个非常洋化的、欧化的方法展现本土的经验。本土和欧化现在成为一个非常暧昧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洋味好像吃西餐,现在周瑟瑟不是吃韩国菜,不是吃川菜,他吃的是烤牛排,吃一个五成熟的牛排,这个五成熟的牛排恰恰是中国人需要的,这是本地厨师给我们赢得的光荣。周瑟瑟的妙处看起来非常法国,但是他其实是非常中国的,他就像上海译制厂的奇迹,今天我又看到了,再现于今天。这部小说的魅力和意义就在这儿,贴着名字像米兰·昆德拉,但是翻译成法文绝对是中国作品,翻成捷克文绝对是中国作品,在翻译出去前绝对是中国作品,其实是不可译的,只是在中国语境里面像外国作品。 周瑟瑟现在给我们端出来的这个五成熟的牛排,对中国人充满了吸引力,“本地厨师”周瑟瑟,还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这部小说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上的东西。特别是他还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历史记忆的发展,在当下的日常经验里面,这种非常混杂的环境,他写到很多流行事物穿行在欲望的空间。我觉得这个快感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快乐之感,另外一个快感就是快速之感,他这个小说是用一种非常缓慢的结构观察,观察两种快感所造成的文化里面所空的东西,他把我们人生里面最坚硬的部分表现出来了,来触动我们内心里面最柔软的东西。这个妙处很难传达,他表现的好像都是我们心里面最硬的那部分,在生存斗争里面最硬的地方,但妙不可言地就回到我们很软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写完了以后让人感动,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妙处,用具体的坚硬来表现具体的柔软,这就是米兰·昆德拉。周瑟瑟真正抓住了这个妙处,用具体的坚硬来写具体的柔软。后来我发现这个五成熟的牛排,还没有硬起来,还带着“血丝”,但是这个“血丝”是非常美妙的“血丝”,有一种生猛的柔软,非常可吃的、可占有的,可以让你感受的,这是生命的非常强有力的东西。 这部长篇小说最终让我感动了,这部长篇告诉我们一个很妙的东西,就叫做:“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米兰·昆德拉者生,似米兰·昆德拉者死,我觉得中国的大历史和周瑟瑟的小历史都结合在这部长篇里面,他让我们感到了沧桑的历史。 我们原来读米兰·昆德拉的书读的可能是一个对原文没有理解的版本,现在我们终于对原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自己精神也得到更大的升华。周瑟瑟见证这段历史最好的一本书就是这部《暧昧大街》。 (本文作者系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