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箭指蓝天待揽月:神六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2:16 舜网-济南时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通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

  据悉,“神舟”六号飞船将搭乘两名航天员,执行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常目前,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晴好天气”助行

  “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尽管如此,偶尔出现的太阳爆发仍然十分厉害。

  不过,他强调,我国的空间环境预报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虽然无法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发脾气”,但却能预知哪几天肯定不会“发脾气”。

神舟六号发射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太空中“风和日丽”。

  分析历史任务

  “神舟六号要解决的问题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安排,是完成整个载人航天工程必不可少的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向记者介绍了这艘飞船发射的历史任务。

  王永志说,神舟六号的历史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继续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第二,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并且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

  第三,继续考核和完善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据介绍,由于神舟六号是多人多天飞行,除了要完成一些空间科学试验之外,对环境的控制和生活的保障也比神舟五号要困难得多。神舟六号的发射要就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包括多人多天的吃、喝、拉、撒、睡,航天员在舱内的运动以及与航天员自身相关的航天医学问题等。

  详解飞行程序

  神舟号飞船飞行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发射阶段、轨道运行段、返回段及轨道舱留轨运行段。

  发射段:当运载

火箭离开发射台后,飞船上的相关逃逸和救生系统进入待命值班状态,8种预定救生模式随着飞行时间或飞行状态等的变化进行切换,确保发生故障时立即进入相应的应急救生程序。同时,推进舱推进子系统在起飞后130秒开始实施使用准备工作,随后进入泄漏故障的自动检测与处理程序,为入轨后的飞船姿态控制做好准备。

  轨道运行段:飞船入轨后,通过控制制导与导航分系统建立飞船轨道运行飞行姿态。随后,太阳电池阵展开。

  在飞船入轨阶段,地面测控网对飞船进行跟踪和测轨。正常飞行情况下,飞船在第5圈飞行到远望2号测控区时飞船进行变轨。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从在轨道运行段的第3圈开始就由地面向飞船注入“自主应急返回控制参数”,一旦发生紧急故障,航天员可以通过键盘操作中止飞行程序,并实施自主应急返回程序。

  当飞船决定返回时,在飞船制动点火前约150秒左右,由船上程控和地面遥控发飞船第一次返回调姿指令,随后,再发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解锁分离指令。

  返回段:在接收到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信号后,程控和遥控发第二次返回调姿指令。

  当飞船制动结束后,进入惯性滑行飞行,当飞行高度降至145千米时,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随后,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调整,进入大气层后升力控制开始,在20公里的高度时,升力控制结束。当返回降落至10公里高度时,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弹掉主伞舱盖、拉出引导散减速伞,然后拉出主伞,返回舱乘主伞下降,在距地面约1米时,点燃反推火箭

发动机,返回舱以不大于每秒3.5米的速度实现软着陆。

  轨道舱留轨运行段:轨道舱与返回推进舱分离后,经过消除分离姿态偏差、引入红外信息、建立运行姿态、控制太阳电池阵跟踪等程序后进入正常留轨飞行状态。地面测控网对轨道舱进行跟踪。在轨道舱过测控区时,一般都要安排数据注入,同时下行工程遥测数据。

  神舟号飞船的轨道舱留轨利用飞行时间长达6个月,其姿态控制主要依靠惯性动量轮系统。

  (本报稿件均据新华社10月11日电)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