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武汉工人难忘的“酒泉岁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9:59 武汉晚报 | |||||||||
就在“神六”发射前夕,酒泉基地专门派人到武昌造船厂,为精良的“武船制造”颁发了荣誉证书和荣誉牌匾。 在酒泉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武船承担了部分关键任务,先后派出400多人次在基地施工。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5位工人,他们讲述了难忘的“酒泉岁月”。
离开酒泉抱头痛哭 冯宁 酒泉工地项目经理,5次到酒泉,在基地2年多 冯宁说:武汉人在酒泉,首先要过三关:“流鼻血、拉肚子、吃苍蝇”。前两关还好说,可是吃饭、喝水时,冷不防就会扑来一群苍蝇。最开始,工人们把苍蝇碰过的饭全部倒掉;后来,他们用勺子把苍蝇碰过的部分挖掉;再后来,他们用筷子把苍蝇拈掉,继续吃饭。 再就是沙尘暴。“只见一堵沙墙,铺天盖地地扑过来,有经验的人赶紧跑到房子里,有的人躲到箱子里,来不及跑的,就两人紧紧抱作一团,生怕被刮走。” 冯宁承认在酒泉的日子很苦很累:体力活很重,业余生活极单调,电视只能收看两个频道;想看电影的话,要和部队文艺队预约,然后找一堵墙,刷上石灰,放一场沙漠露天电影。 “有一件奇怪的事,酒泉那么苦,可是我们离开的时候,都是抱头痛哭,十分地舍不得。” 我们的管道做到了滴水不漏 唐忠 技术主管,5次到酒泉,在基地2年多 燃料加注供气管道十分重要,大管道可以容纳人,小管道只有一支笔粗细,管道总长超过6万米,不能有一丝泄漏。 唐忠说:“一开始,基地很多官兵都跟我讲,从来没有不漏的管道。可是最后严格地验收表明,我们确实做到了6万多米管道滴水不漏,从神一到神六的发射,都由它保驾护航,我们武船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录。就连基地的将军、总部的首长,也对我们的工作伸出大拇指。” 唐忠虽是技术主管,却更愿意回忆酒泉的趣事:“酒泉基地是个特区,那里晚上可以夜不闭户,一方面因为人们思想好,另一方面那里物资也不丰富。我们工人辛苦干活,可是有钱却买不到肉。为了解决吃肉问题,我们用带去的大米和附近的老百姓换羊,几百斤米才能换一只羊。” 唐忠笑眯眯地说:“我刚结婚就去了酒泉,现在孩子都5岁啦,她的名字里有个‘宇’字,我特意取的。” 不让管道里进一粒沙 余维 加注供气系统技术组组长,5次到酒泉,在基地2年多 飞船燃料里绝不能掺入杂质,所以输送管道的洁净度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无水渍、无油污,甚至连一粒沙子、一点灰尘也不能有。 余维回忆:当年他们在发射场做了一批管子,用层层白布将管口封死,以为可以防风沙。可是等第二年去看时,白布已经被外地民工偷走了,管子里积满了沙尘,只能重新清洗。管口太窄,他们就用蘸有酒精的绸布包裹着长铁丝,在管子里来回拉动,反复擦洗。 从此,他们留下人365天看守那些娇贵的管道。 那一刻我不能松手 王凯 管线安装组组长,6次到酒泉,在基地近3年 武船在酒泉施工期间,有次因外购的阀门质量不过关,造成管内气体外漏,必须拆卸、重装。王凯和同事们赶到工地时,现场已充满了有毒气体,救护车、消防车就停在施工口,如临大敌、戒备森严。 王凯他们两人一组,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下到十多米深的井下工地工作,每组人员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上来换班时,他们的防护服里已积了几厘米深的汗水。 有个同事拆卸阀门时,失足从施工架上跌下。当时王凯正在他的下方,条件反射般用双臂托住了同事和同事手中的阀门。 近三百斤的重量陡然压身,王凯咬牙顶住:“他手里拿着阀门,四周都是金属件,如果掉下来碰撞中产生火花,工地会造成大爆炸。”王凯硬扛了2分多钟,寸步未移,直到同事再次爬上施工架。 戈壁滩真的很美 吴秋芳 电焊工,进驻酒泉的8位女武船人之一,在基地3个多月 吴秋芳是优秀的电焊工,被挑中去了酒泉。当过兵的丈夫得知此事,只说了一句话:你去哪里,我都支持。 酒泉的工作、生活对女性而言是苦上加苦,吴秋芳和女同事们在工作上不肯示弱,扛钢管、埋电缆……男同事能干的,她们也抢着上。但有些生活上的难处却无法回避。 “最为难的是洗澡。一天只有两桶水洗澡,炒菜用的大铁锅洗净后用来烧水,8个女人拎着水,挤在食堂的角落里,几分钟就洗个澡。” 吴秋芳印象最深的还是酒泉的美。“戈壁滩真的很美,那山,那沙漠,那绿洲,连那风沙看久了都觉得亲切。我们在那里照了好多照片,现在还时常拿出来看!”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