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神舟六号昨起绕地五日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5:33 人民网-江南时报

  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茫茫太空中增加了两个中国人的名字:费俊龙、聂海胜。两人曾同为中国空军飞行员,现在又同为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们在完成119小时的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地面。

  神舟六号昨日发射圆满成功

  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

  

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点火第12秒,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

  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

  点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成功。飞行中,整流罩能保护飞船免受热和气流的作用。此时,第二级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指挥员宣布:飞船飞行正常。

  指挥员宣布,飞船遥测信号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全面启动。

  雷达发现飞船目标,雷达跟踪正常。

  神舟六号飞船上升运行260秒后,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承担的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解除。

  船箭成功分离,此时距点火时间约583秒。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拍下了从点火到船箭分离的全过程。

  点火583秒时,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船箭分离”的声音。

  此次载人航天工程着落系统的任务区包括: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银川、榆林和邯郸的陆上应急着陆区,3个海上应急搜救区,以及国外多个应急着陆点。

  神舟六号飞船正常上升运行449秒后,着陆场系统榆林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

  神舟六号飞船正常上升运行544秒后,着陆场系统邯郸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

  航天员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仪表显示:帆板打开。感觉良好。”

  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进入轨道之后,着陆场系统承担的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全部解除。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兴致勃勃地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实况。12日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

  总设计师昨详解“神箭”数字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有关数字作了一番详解。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比人体含水量还大。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神舟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

  火箭轨道近地200公里,远地350公里。地球半径6400公里,火箭轨道与地球的距离,仅为地球半径的几十分之一。如果站在地球外面看,飞船就像贴着地面在飞行。

  神舟六号肩负三大历史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目标的开端,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有三大历史任务。

  第一大任务是继续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

  王永志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第一阶段里通过发射四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成功解决和考核了发射、在轨飞行和返回等技术。但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每一次任务都比上一次更难,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基本技术有待攻克和验证。

  神舟六号的第二大任务是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

  空间科学实验对我们并不陌生,从返回式卫星到神舟六号的“兄长”们,各种搭载实验一直在进行中,涉及空间物理、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空间天文等多个领域。

  为什么要到太空中去做实验?王永志说,太空的高真空和微重力环境,是科学实验的宝库,可以进行地面上无法或难以进行的科学实验,生产地面上难以生产的材料、工业产品和药物。比如,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冶炼,可以获得高纯度、高品质的合金。

  神舟六号的第三大任务,则是继续考核和完善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行都成功了,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王永志说,“所以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工程总体及其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

  “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王永志说,“这是将来神舟七号、八号成功的基础。”

  地面一昼夜 飞船“十六天”

  地面一昼夜,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要经历16次的日升日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介绍说,正在太空中遨游的神舟六号,每90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24小时内要绕地球飞上16圈。飞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飞船太阳帆板在阳光下开始发电;飞到地球阴影中时,太阳帆板放电,每一圈飞行,航天员都经历了一次日升日落。

  据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舟六号构型与神舟五号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构成。由于这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飞船取消了附加段。

  按照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状态,3个舱段由前到后的安装次序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返回舱是载人飞船惟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这些数字并不直观,而且由于信号干扰,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通过这枚火箭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从而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

  昨开始空间飞行试验

  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在距地面343公里太空中的这个小小动作,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神舟五号的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刚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赶回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神舟五号时,杨利伟以小月饼加矿泉水度过了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没有进入轨道舱工作。这次飞行中,航天员脱下舱内压力服,换穿工作服,打开返回舱舱门,使两舱处于联通状态。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今后几天,两位航天员将进行包括穿舱、工效学评价、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全面考核轨道舱的设计水平,检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可靠性。

  “人的参与使空间科学试验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说,“有人参与,就会有机器无法实现的试验成果,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解开“多人多天”悬念

  万众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12日发射成功。与“一人一天”的神舟五号相比,“多人多天”的神舟六号因为要进行一场更为自由、更为持久的太空之旅而备受人们期待。

  航天员由一人变为两人,在轨运行时间成倍增加,神舟六号的发射,将是对我国“多人多天”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全面考核,因为“多人多天”会带来一系列技术考验。

  航天专家对记者介绍说,相比神五21小时的飞行时间,由于这次神六飞天时间长,“多人多天”所需要的相应工作也更多,比如在轨道舱内做有关实验的数据结果也需要传输,所以,这次的图像、语音通讯,从时间和数据量上都会比神五那次多出很多。

  神五航天员只在太空飞行了一天,而这次神六的两名航天员将在太空飞行数天,并要往返于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在轨道舱内进行科学实验。航天员在太空使用的饮食系统、排泄处理系统等问题,都是神五飞天时不曾有过的考验。

  天地通话聂海胜流泪

  昨日,在太空遨游的费俊龙和聂海胜还与地面进行了天地通话,通话时间总计持续了7分钟左右。参加对话的有费俊龙的妻子王洁,儿子费迪;聂海胜的妻子聂捷林,女儿聂天翔。

  据了解,聂海胜将在13日迎来他41岁生日。聂海胜妻子聂捷林说:“今天早上,基地飘着雪花,你带着自信踏上征途,再过几小时,你将迎来41岁生日。好运海胜!”他的女儿聂天翔为爸爸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全场为之鼓掌。与地面通话的聂海胜流出了感动的泪水。费俊龙的妻子王洁,也感动地抹眼泪。王洁说,看到你们精神状态非常好,我们很放心,同时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家里人都很好。费俊龙说,谢谢你对我的支持。王洁说:“小费,祝你圆满完成祖国交给你的任务,顺利凯旋!”儿子费迪问费俊龙:失重的感觉怎么样?费俊龙说,感觉很好。费迪约父亲回来后一起去钓鱼。

  神六具有十二大新特点

  船,还是那艘“船”;箭,还是那支“箭”——与两年前的神舟五号飞行相比,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究竟有些什么不同?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详说神舟六号十二大新特点。

  不同点一:一人到两人。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个乘客,神舟六号增加为由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组成的乘组。

  不同点二:一天到多天。神舟五号仅飞行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距离总计60万公里。神舟六号要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必然大大增加,费俊龙和聂海胜将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不同点三:一舱到多舱。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也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但这一次,两名航天员要从返回舱到轨道舱吃饭、睡觉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不同点四:航天员的“衣”。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要脱下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

  不同点五:航天员的“食”。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吃了些小月饼,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航天员吃上了热饭热菜。

  不同点六:航天员的“睡”。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睡觉时间增多了,而且要用上太空睡袋。

  不同点七:航天员的如厕问题。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舟六号飞船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

  不同点八:飞船更舒适。基于两人多天的飞行任务,神舟六号飞船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不同点九:火箭更安全。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

  不同点十:副着陆场首次启动。与神舟五号着陆场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次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

  不同点十一:发射更成熟。7月6日发射的实践7号卫星,8月2日发射的中国第21颗返回式卫星,8月29日发射的第22颗返回式卫星,加上神舟六号飞船,3个月内发射“三星一船”,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写下了发射最频繁的记录。

  不同点十二:航天人更年轻。尚志、张柏楠、刘宇、陈善广……在神六飞行任务各系统的“老总”中间,记者发现了不少40岁出头的年轻的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神舟六号为48.7岁。 (宗禾)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