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神龙探天揭秘——神六回家将连闯四道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2:15 北京娱乐信报

   在“黑障”区航天员与外界将完全失去联系

  经过多天太空之旅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确定在今天凌晨按计划回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说,飞船回家之路并不轻松,要闯过“烧蚀关”“黑障关”“过载关”和“冲击关”四道关口。

  第一关就是“烧蚀关”。在距地球约100公里时,返回舱开始再入大气层。由于返回舱对大气的高速摩擦和对周围空气的压缩,返回舱的速度急剧降低,这样它的大部分动能变成了热能。虽然大部分热能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散失掉,只有百分之几的热能传给返回舱,但这也会使飞船变成一团火球,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为此,飞船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使返回舱内的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

  进入大气层时,飞船会出现极为危险的“黑障”现象。由于飞船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在飞船表面和周围气体中产生一个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气体和飞船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一个

等离子区,像一个套鞘似的包裹着飞船,从而使飞船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出现“黑障”现象。在“黑障”区内,飞船、航天员与外界失去联系,这对飞船的性能和航天员的心理、生理都是严峻考验。

  接着,航天员还要过“过载关”。飞船在大气层内减速的过程,会使返回舱内的人员和设备受到过载的作用,就像是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感受到向前的推力一样。当过载超过一定限度时,航天员就会出现生理失调,轻者会出现呼吸异常、代谢紊乱、头昏、疲倦,重者会出现中心视觉消失、视觉变红、昏迷。因此,返回再入时的最大过载应限制在10G以内。

  最后一关“冲击关”也不轻松。尽管经过降落伞减速后,返回舱的着陆速度会从200米/秒降低到7米-10米/秒,但是,在重量超过3吨的返回舱着陆的瞬间,航天员仍然会感受到很大的冲击力。针对这一点,飞船上设计了缓冲

火箭
发动机
和缓冲座椅。着陆前,航天员的座椅会自动提升,把航天员受到的着陆冲击力降到最低点。在返回舱降落到离地面大约1米时,缓冲火箭发动机点火,使返回舱以1米-2米/秒左右的速度着陆。

  安全回家

  途中至少要“打”三把伞

  “神舟六号飞船回家要‘打’至少三把桑”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告诉记者,飞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散减速散主伞,共三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四把瑟—备份桑

  降落伞的开伞程序也大有讲究,主伞并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伞会被高速气流冲破,返回舱也会随之被摔烂。

  返回舱大约在距地面10公里的高度开始开桑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出减速桑此时返回舱速度大约为180米/秒,航天员将会受到很大的开伞冲击力。为了把冲击力减小,减速伞设计为两级充气,先张开一个小口,8秒后待返回舱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再全部张开。通过减速伞,返回舱的速度可降到80米/秒左右。

  减速伞工作16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桑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米-10米/秒。

  为防止主降落伞出现故障,返回舱还配有备份桑在返回舱从6公里高度向5公里下降时,如果用时少于预定时间,即意味着返回舱以高于正常开伞降落速度下降,系统会判断为主伞系统工作异常,从而自动启动备份伞,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在距地大约1米高时,返回舱的4个反推火箭点火工作,使返回舱速度下降到2米/秒以内,从而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

  飞船落地后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的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了航天员的安全,在返回舱落地的一刹那间,返回舱上的切割器会自动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

  本版均据新华社

  神六降落伞三宗最

  伞面最大

  神舟六号降落伞主伞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这种降落伞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降落桑

  缝纫最难

  降落伞是依靠人工一针一针缝起来的,一名缝纫女工一年也只能缝纫一副。

  可靠性最高

  为确保“保护杀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科研人员做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验。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