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一谈到巴金 傅恒就感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4:39 成都晚报

  他参予了巴金文学院的筹建,他曾在病房里为巴老过生日,他知道许多巴老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巴老影响了他的 人生……

  ○记者刘静摄影李豫龙

  走进位于四川省作家协会702室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傅恒的办公室,靠墙深色书柜的最
顶上一层摆放着巴金的文集, 进门右侧的墙上挂着十多年前一位知名摄影家,为巴金老人拍摄的艺术肖像照,但具体是什么人,又是什么背景下拍出的,都 已经难以追溯了,只是如今照片上巴老炯然的神情依旧透过玻璃相框闪闪发光。

  傅恒一谈起有关于巴老的人和事,他就有讲述不完的崇敬之情。凝望、感慨、回味是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表情。在 这间15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资料、文献、实物……这里的许多事物都可以找到与巴金有关的联系,俨然一个小小的陈列 馆,而对于傅恒来说,巴老在这里存下的则是一种人生态度。他说:“我的人生准则与巴金有关。”

  像巴老那样真诚的对待“文学新人”

  42年前,有一个叫夏时云的“文学青年”,有才气但没有名气,他写了一部长诗寄往《收藏》杂志,意外收到巴金 亲笔回信。巴金身为大作家,大主编,给不认识的小青年回信,语气却异常谦和,称“诗稿拜读”,很坦诚地说:“我不懂诗 ,提不出什么意见,不过,我觉得您(用的不是“你”字)缺少生活体验,因此写得不深,结尾的悲剧也很不自然……太巧合 了,没有安排这样一个结局的必然。”

  信是1962年7月20日写的。巴金的信极大地鼓舞了夏时云,他按巴金的指点重新对生活反复思考,认真修改了 作品,于次年再次寄去。不久又收到巴金1963年4月9日给他的信。

  夏时云后来在创作上取得不小的成就,有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介绍到国外。后来夏时云说,当初他只不过是一个无名 小辈,谁也不认识,如果不是巴金,他绝对走不走后面的路。

  傅恒说,巴老真诚谦虚的待人态度,影响了我的为人和创作,时常在寄来的稿件中,不乏“文学新人”的作品,仔细 阅读之间,我也体会出了巴老的那份真诚与谦虚。

  巴金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慈善家

  巴金说过,他要“把自己微薄的心愿献给自己的同类”(《真话集》)。他这么说,也坚持这么做。若干年来,每到 春节,巴金必定要向上海慈善基金会捐款。从未间断。

  1998年,华东遭遇水灾,巴金正在外地,他从电视上看见有关消息,马上打电话叫家人捐款。当时他在杭州汪庄 ,看见那里在动员职工捐款,巴金又以一个普通旅客身份主动捐款。

  回家后,巴金想到灾区孩子上学困难,又将一笔刚刚收到的7万元稿费,一分不留全部捐了出去。这些钱,每一分每 一角,都是他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写出来。时至今日,巴老个人捐款给“希望工程”已达50万元。

  千里隔不断家乡人的牵挂和祝福

  2002年11月,由于是家乡人,我们一行被巴老的女儿特许进入了病房内。陪伴巴老在病房度过他99(虚岁) 生日。

  按时下的某些价值观,巴金老人已经不可能给谁带来什么直接“好处”,但他病房里和病房外长长的走廊上,人们自 觉送来的鲜花和祝愿长寿的贺词,仍然多得让人惊叹。其中有一件不起眼的小礼物,尤其令人感慨。

  那是一张仅两三本杂志大的“四川竹编”,上面编的不是画,是几个字,做工平常,字及字的内容也平常。然而,真 正打动人的不是这件小礼品本身,而是它的来历。

  这是20多位家住在成都市的老人,他们中间最年轻的也过了60岁。这些老人骑着自行车,从四川一直骑到上海, 在路上整整骑了一个月时间——货真价实的千里迢迢,专程将这张普通的竹编送到巴金身边,亲手交给巴金。

  这20多位老人中,没有一个人曾接受过巴金的资助,换句话说,他们和巴金之间没有任何物资上的往来,更没有所 谓的“私交”,他们全是巴金的读者,是一群从内心深处崇敬巴金的人。与其说他们送来的是份贺礼,不如说他们送来了真诚 的心。

  对·话

  巴老对纪念馆持不赞同的态度

  记者:请问巴金文学院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背景下筹建的?

  傅恒:是在2003年正式批建的,政府投资1千万元。当时,正赶在巴金百岁华诞,为确保在巴老11月25日之 前筹建完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在他们关心和支持下,巴金文学院如期完工。

  记者:为什么会选在距离市中心遥远的龙泉建造呢?当时在选址上主要考虑有哪些因素?

  傅恒:建成之初,巴金文学院主要是作为培养和联系作家的机构,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中青年作家。它担当着六大作用 ,创作、研究、培训、展览、陈列、收藏。考虑到这些因素,在环境的选择上就没有选在人流密集的市中心,尽管如此,却丝 毫没有影响大家对巴金和巴金文学的热爱,每年巴金文学院都有上万人前来参观访问。

  记者:巴金陈列馆是巴金文学院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陈列资料和实物的征集过程是怎样的呢?

  傅恒:有关巴金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是全国最齐的。为了征集这些资料,我们辗转了全国许多地方,北京,上海、福 建……

福建省对我们的征集特别支持,公开表示资源共享,我们需要什么,如果他们有就无保留地提供什么,这一点上很不容 易。许多地方,这方面很保守。

  记者:巴金文学院建成之后,巴老是什么样的态度?

  傅恒:巴老是位非常谦虚、品格高尚的人,他老人家一直对各地的纪念馆持不赞同的态度,他认为是一件劳神费财的 事。但正因为这一点,巴老的人品更值得人们敬仰。

  记者:在众多有关巴金的资料和物件中,最让你感动是哪一件?

  傅恒:哪一件都是宝贝,但最让人感动是巴金曾住院的上海华东

医院的王院长寄来有关巴金的实物。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