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敢于否定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6:45 成都晚报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全书四十余万字,前后写作历时八年。巴金称之为一本“讲真话 的书”,又说它是自己“一生的收支总账”。

  《随想录》是一部具有“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感染力的作品,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无时无刻不在 经历着灵魂、意志和体力煎熬。他那颗真诚的心,仿佛是一团火点燃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他那颗真诚的心,又仿佛是一块纯净 透彻的水晶,使每
一位读者心为之澄清。

  《随想录》是作者回顾过去、立足现实、前瞻未来的真实“思想汇报”,用巴金自己的话来说:“是我自愿写的。” 全书一百五十余篇文章,篇篇可见作者人生探索的足迹和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他对人对事的真诚感情和态度。

  在写作《随想录》时,巴金已感到写字很吃力,甚至觉得拖不动手中那支圆珠笔,但在他内心里有感情要吐,有话要 说,他这样描述写作时的情景:“我坐在书桌前干着急,慢慢将笔往前后移,有时纸上不出现字迹,便用力重写,这样终于写 出了一张一张的稿子,有时一天还写不上两百字,就感觉快到了心力衰竭的地步。”这是何等感人的场面和情形啊!然而,这 一页页字迹越写越小的稿件上面的文章产生的影响和价值,却早已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现当代文学的领域 和范畴。它将是我们每一位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理解巴金作品、了解巴金本人不可缺少的钥匙。

  巴金一直为十年浩劫中无数珍贵的作家著作、手稿、文献等资料被焚为灰烬而深感痛心,他急切地呼吁中国作家自己 集资建立一个文学资料馆。“搜藏‘五四’以来有关我国现代文学的资料。……现在外国都在搜集、保存、研究我们文学的资 料,我们自己却视之如粪土,太可惜了。”为后人保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巴金晚年最大的一桩心愿。在巴金的大力呼 吁和全国作家的积极响应下,1982年11月16日,在北京西郊万寿寺举行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组的挂牌仪式。1985 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万寿寺正式开馆,巴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万寿寺的办公地因占用文物遗址,不利于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巴金预见到此点,从1985年 开始便一再提出建设永久性馆舍的问题。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和北京市委的大力协助下,1996年11月25日,中国现 代文学馆新馆在北京芍药居的新址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巴金感到十分激动。他说:“‘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这句话在 我看来,有很深的意思,这不是一句空话。”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只剩下10天的那个早晨,在写给冰心的一封信中,他特地在 信纸旁边一笔一划地加上了一句:“为香港回归而欢呼!”

  1987年10月,巴金最后一次回故乡成都,10月13日,巴金在沙汀、张秀熟、马识途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李 吉力人故居参观,为李吉力人故居题词:“巴金来看望吉力人老兄,我来迟了!”巴金无限深情地说:“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 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

  人对他的同胞必须真诚,必须互助;离开了合作与互助人便不能够生存。

  ——巴金语录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