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评论:我们该如何纪念巴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2:5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听到巴金先生逝世的消息,相信各地的知识界都在举行悼念活动,媒体将纷纷以大篇幅进行纪念性报道。一个高龄老人的死亡引起如此广泛关注,说明巴金先生在知识界以及广大公众心中的地位之高。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不但要给巴金之灵送去真挚的祝福,更要好好仔细盘点巴金为我们留下的“遗产”,以便从这位文学老人那里获得有意义的训诫,因为这才是巴金先生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如果能将巴金先生的人格精神薪火相传,这也许将是对巴金先生在天之灵最大的祝福与安慰。

  巴金的第一遗产就是对自由的高度渴望。他的《家》《春》《秋》三部曲曾经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年的案头圣经,激励他们走出闭抑的旧家族的道德阴影,去创造自由的新生活。他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自传》,以优美的文笔,转达了一个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对自由精神的热切向往。他对自由的极度渴望,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薪火,递送在前赴后继的人们手里。

  巴金的第二遗产是对暴力的痛恨。他描述“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的伤天害理的侮辱和折磨,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忠奸不分、真伪难辨的大混乱,还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算不清的恩仇!”他的沉痛声音至今仍然萦绕在人们耳边:“我不曾灭亡,却几乎被折磨成一个废物,多少发光的才华在我眼前毁灭,多少亲爱的生命在我身边死亡。”

  巴金的第三遗产是忏悔和反省。十年“文革”中,不仅许多人成为互相迫害的暴徒,而且巴金这样的知识分子也被迫参与了罪恶。巴金回忆起自己“由人变成了兽”的历史,仍然语带战栗:“我怎样扮演自己憎恨的角色,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这一切就像是昨天的事。”类似的忏悔,还曾发生在许多知识分子身上。他们和巴金组成的“忏悔小组”,是20世纪中国涌现的最可珍贵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之一,尽管数量稀少,但他们的存在,还是令现代史获得了道德的深度。因为正是道德忏悔改造了人的灵魂,令历史有可能转入更符合人性的运转轨道。

  对巴金的精神遗产的关注不仅传递了人们对个人自由精神的渴望,也投射着对各种非正义暴力泛滥的忧虑,以及对通过道德忏悔来改造社会的诉求。但巴金并不是神明,我们既不要刻意贬损他的历史过失,也不要企图把他变成一个文学和道德

神话。正如巴金本人所陈述的那样,面对个人无法扭转的现实,他自己曾经如此软弱和怯懦,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制度本身的缺憾。

  巴金是一座微型博物馆,在他的履历中,记录了中国知识精英曲折痛苦的思想道路。他的故事,就是一部缩微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记录纪念巴金,与其说是为了怀念一个老人的一生,不如说是一次岁月的沉痛回溯,它请求我们返回到过去,对历史重新进行审视,并借此重新审视和设定我们的未来。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