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王蒙深情回忆:巴老让我“多写点,要再多写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0:45 财经时报
王蒙深情回忆:巴老让我“多写点,要再多写点”

王蒙在现代文学馆巴金雕塑前接受专访(财经时报许兰武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19日上午10点,王蒙来到了现代文学馆的巴金吊唁大厅,向巴金先生遗像三鞠躬。他凝望着巴金的巨幅照片久久没有离开。后来,他在现代文学馆的巴金雕塑像前接受了财经时报记者的专访。他对巴金先生生前的回忆充满着深情,并对巴老对他的支持和勉励充满感激。

  50年代聆听教诲

  王蒙第一次见到巴金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据王蒙回忆,当时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时就开始接触巴老了。现在,对于巴金的讲话他都记忆犹新。王蒙说,当时虽然没有很深的交往,但王蒙对巴老的为人和文风感触很深。从此,王蒙立志在文学的道路上走走得更远。

  谈到小说时出现少有的笑容

  据王蒙回忆,1981年是他第一次去拜访巴老,从那以后,每次去上海几乎都要到看望巴老。他的平和谦虚,和对后人的呵护倍感亲切。

  巴金是很少笑的人,但王蒙遇到过说,当他和巴老谈及张洁的某篇

短篇小说时,巴金先生会心地笑了,笑容是那么灿烂。这是王蒙在以往任何场合中没有见到过的。后来听小林说,巴老也只有在谈到文学作品时才会有此灿烂的笑容。

  巴老常常显得有点忧郁,他不算太

幽默,他的文章也像是与你喁喁谈心,而每一个字都燃烧着热烈,都流露着真情。他提倡说真话,提倡文学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提倡多写一点,再多写一点,尊崇像俄罗斯民间传说里的志士丹柯那样,用燃烧的心照亮林中的黑暗,带人们到一个光明的地方。

  “多写,再多写”

  “当我在文化部工作时,把老很少问及我的工作。谈得最多的时,鼓励我多写点作品。多写,再多写。”王蒙很真切地回忆到。

  在他们分别时,王蒙都会说上:“您保重身体!”当分手道别时,我每次都感受到他的手特别亮,我就问李小林,是否应该给巴老多加点衣服。小林说,多加了衣服后,父亲那就不舒服,他很喜欢凉爽。据王蒙说,这种情况可能和巴老的性格有关系吧。

  当谈及保重身体时,巴金这样说:“争取多活几年,我给你们打气,作后盾(不是这样说的,巴老是用四川方言说的,记不太清楚了)”巴老的身体从70年代末就不太好。但是,在很多年里,巴老都是亲自从二楼出来,一直送到花园里。

  最本色最谦虚的作家

  从八十年代以来,巴金和王蒙的交往很频繁。王蒙对巴金送给他书很有感慨。“巴老把精装的有编号的《随想录》送给我,当时,老人身体也不太好,在书写赠言时,手不停地打颤,但巴老认真执着的劲儿,现在想来很是感动。”王蒙说。

  “我见过不少作家了,最本色,最谦虚,最关怀青年人爱护青年人的就是巴金。”王蒙这样评价巴金先生。

  吊唁厅简朴又很肃穆

  王蒙这样评价吊唁厅:这厅布置得很切合巴金的性格。他说:“现代文学馆的吊唁厅的设置很好,既简朴又很肃穆,很符合把老的人品和文风。工作人员对前来吊唁的人们照顾也很周到。听说,昨天一大早这里就已经布置好了,中国作协是一个很务实的团队。当然,这种工作作风和巴老也不无关系。”王蒙谈到。

  在吊唁大厅,记者发现有近百花圈有序地摆放在巴金遗像前的两侧。在大厅的西边挂起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挽联,对巴金给予哀思之情。昨天上午一大早,中国作协的李一信就送来了巨幅挽联,上面写到:“妙笔生花世人景仰大文豪,朴实无华自我谦称小老头。”记者还看到在挽联中,来自华夏时报等媒体的记者也表到了对巴老的敬仰。(财经时报 许兰武 胡劲华)

  财经时报供新浪网稿件,如转载请与财经时报联系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