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时空之新闻人物彭碧波:南亚地震救援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8:53 央视《东方时空》

   10月21日,《东方时空》播出节目《彭碧波·南亚地震救援归来》,以下为节目实录:

  解说:2005年10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南亚地区——巴基斯坦发生了7点8级地震。

  灾难的发生,牵动了世界。

  在北京,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做出了反应。武警总医院的8名医疗救助队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行动起来。中国救援队医疗分队队长彭碧波也在他们中间。

  主持人:当时你第一时间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是在北京吗?是怎么样接到这个任务的?

  彭碧波:当时是在刚下班回到家里,这时候国家

地震局应急救援办公室打来电话,说北京时间11点50分,当地时间相当于8点50分,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地震。已经有60多个人员的死亡报告,但是死亡人数还在上升。中国地震局正在密切地关注灾害的进展情况。当时我们就开始进行搜集有关的信息。

  主持人:在到达灾区之前你所掌握的信息是怎么样的?那边的灾情对你们提供的条件大概是什么样的?

  彭碧波:未到达灾区之前,我们就很快地就通过因特网去检索了灾区的消息。然后呢我又迅速地查阅了一下大百科全书,了解了一下巴基斯坦的人口分布、气侯、地理、交通等等基础的情况,这样便于我们救援行动。

  主持人:那从你接到命令到必须要出发,中间给你留了多长时间?

  彭碧波:七个小时

  解说:彭碧波今年36岁,是武警总医院医务部医疗科的副科长。在这次南亚地震救援当中,担任医疗分队的队长,在此之前,他曾6次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救援。积累了丰富的救援医疗经验。他说,灾难救援,最为宝贵的就是时间。而这一次,正是彭碧波和战友们的快速反应,为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到达救援现场赢得了时间。

  主持人:据说这一次到巴基斯坦去进行地震之后的救灾,是你们出发最快的一次。是怎么样的一种快?快到什么程度?

  彭碧波:这种快就是灾后第一个时间段,也就是说在48小时以内就到达了灾害的现场。而且呢我们明显的标志是第一个到达巴基斯坦西北边省曼塞赫拉区巴拉考特镇的外国救援队。甚至比当地的军方都早到一天,这便是快到了这个程度。

  解说:正在由于中国救援队到达灾难现场的速度,一些幸存者,保住了他们珍贵的生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彭碧波自己也亲身体验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救人经历。

  主持人:你救的三个人当中,相比较来讲,哪一个最困难一点?哪一个让你们最觉得欣慰?

  彭碧波:第一个是最困难的。

  主持人:当时你们刚发现她的时候,她什么状态?

  彭碧波:刚发现她的时候呢,她的上面有一个男子,可能已经死了,手都已经肿胀了,他处于一种这种支撑的状态,顶着。旁边刚好是一个桌子吧。在他的怀里面,就是躺着是这个女人。因为在他的脚的这一侧呢,可能是他的孩子。也就是说,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死了。但是这个女人还活着,伸着手在外面。所以说当时我们心里感觉到特别震撼,就觉得这种情况,这种场景太让人感觉到悲伤了。因为那个男子虽然死了,但是他一直支撑着。旁边的倒塌的房屋和桌板,那个姿势还在那里挺立着,而且他的妻子和孩子就在他的怀里面,侥幸才避免了一死。所以说我们当时就是想办法要把她给救出来。但是随着一边往里边施救,里边尸体腐败的那个刺鼻的臭味就越来越明显。当我们最后把她救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妇女身上的衣服好多地方都被血水和那个腐烂的尸体给浸泡了,甚至就没有一块干的布。而且双侧的下肢都已经被压得变形和发黑了,手都特别干枯了,就像竹子根一样的。

  主持人:那能把她救出来,你们采取的所有措施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什么?

  彭碧波:最重要的医疗措施,我们就是给她提供了水 。因为她喊的第一字就是Water

  她要水。因为被压埋了几天几夜之后,她最需要的是水。因为没法给她静脉输进去,就直接通过口里面导管给她导进去。

  主持人:那她压在废墟下面,这个导管送进去也是要费一番周折吗?

  彭碧波:对。我们的搜救队员就趴在地上,匍匐前进靠近她,然后再把这个导管帮着她塞到嘴里面去。而且还怕她喝着给呛着了,也是一边看着她,一边给她提供了200毫升左右的水。

  解说:此次救援当中,中国救援队取得的救助成果赢得了当地的尊重。中国救援队队员也受到了灾区百姓的普遍欢迎。不论是在废墟,还是在营地,不时会有巴基斯坦人主动上前和队员握手,或者向队员伸出大拇指。巴基斯坦军方一位少将对救援队员们说:“我们为中国救援队感到自豪。”

  然而对于这些救援队员们来说,要完成救人这项任务却也并不容易。还有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主持人:作为救援队的队员,自身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

  彭碧波:第一,你处理灾害救援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出现各种意外。已经有报道,因为参加灾害救援的时候,有的队员在路上就因为碰到车辆故障,或者说

车祸而丧生的。还有的因为发生灾难之后,社会治安不好,遭到劫持。还有些其它灾难性的事件,都有可能发生。

  主持人:那么您的家人清楚您可能面临的这些风险吗?

  彭碧波:因为我首先是一个军人。所以说军队里面的职业风险,这也是家庭就已经预料到的。我自己的父母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因为做母亲的,可能她没有太多的奢望,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很平安就可以了。实际上她并没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光宗耀祖,这是第二个层次的要求。所以说他们只要看到我平安。有时候在电视上面,即使在人缝里面看见我一晃而过,他们就会高兴地说,我看见他了,他还没死呢。就会感觉到特别欣慰。

  主持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所以您见过很多重大的自然灾害灾后的场景也见到生死离别。

  彭碧波:灾害之后,看到那么多死亡的尸体,灾民告诉你灾害就是在那么几分钟之内就发生了,感觉到生命原来也是如此的脆弱。可是当你从灾害现场救援一段时间,发现那些受灾难的人并没有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又在废墟上面,重新建造自己的家园。就在埋葬他们死难的亲属尸骨的旁边,他们又重新再那么艰难地活下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生命原来也是如此的顽强。因此总的来说,每参加一次灾害的救援,你会越来越珍惜生命,也会越来越珍爱生活。你会以一种更博大和宽容的心胸去对待生活中的事,你生命中的人。这也是从事救援之后所自己能感受得到的。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