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一代文坛巨匠巴金的泉州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13:14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为纪念巴金三次旅居泉州,70多年来始终不忘泉州,同这座美丽的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24日晚,就是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当晚,由泉州市文联、黎明大学巴金研究所和本报联合主办、黎明大学团委承办的“一代文坛巨匠的泉州情缘”将在黎明大学行政楼二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当晚7:00~9:00的活动,包括泉州文艺界畅谈巴金为人为文的体会,以及
泉州的文艺界应怎样继承和发扬巴金的精神;黎大教授谈巴金与黎大的交往故事和对巴金的研究成果;展示由本报和市楹联协会负责征集的101副挽联(取巴金享年101岁之意),并在活动现场宣读部分挽联,表达对巴老的悼念。活动期间,黎大师生还将朗诵巴金有关泉州的几篇文章,包括《春天里的秋天》、《电》、《南方的梦》等的精彩段落,并由泉州作家、专家对这几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体现的现实意义进行讲解。此外,黎大学生还将演出自编自导的话剧《家》片段。

  想参加此次悼念活动的人士,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13600786110)报名参加。

  又讯昨晚,记者从黎大获悉,经过黎明大学师生连续几天几夜的加班加点,巴金图片展终于完成翻拍、装裱等前期工作,今日下午进行布展,明日正式在黎明大学

图书馆主楼三层巴金赠书特藏室向社会公展,欢迎市民朋友前往参观。

  此外,今天,黎大派出的代表也将前往上海吊唁,并参加24日举行的巴金遗体告别仪式。

  巴金,当您走向泉州热土

  作者:孙碧良(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泉州文学”主编)

  时光一转六十多年

  一个文静儒雅青年

  曾经3年走向温陵

  为了九万里写作之路

  让白纸无限延伸

  他领略泉南的灵秀之美

  感觉开元寺的钟声

  目睹镇国塔下刺桐花开

  听晋江潮起潮落

  当倾听了泉山的林涛

  又丈量后渚丝绸之路的漫长

  伴着黎明校园的读书声

  他把一腔心血滴在笔头

  奋笔疾书

  于是《春天里的秋天》……

  在这片热土上诞生

  他自问

  为什么男主人公的命运如此坎坷

  为什么女主人公的香颜比纸还薄

  没有狼烟的斗争

  字字充满血泪

  陨落无声

  他忘却春夏秋冬

  透过字里行间

  我阅读到了

  他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对温陵的一缕缕情缘

  于是

  巴金的名字

  根植在我心中

  光阴如箭

  当黑发转为白发

  他将视为最珍贵之财富的书籍

  捐给黎明

  八千册书籍九万里心路

  是巴老对温陵情有独钟之见证

  寄托了他无法泯灭的魂牵梦萦的情思

  中国现代文学馆留下他感人的故事

  他的每一部书籍

  都是他追求光明之呼号

  永远激励追求光明与真理后来人

  巴金——

  当您枕书而眠

  我不忍呼唤您

  只有一瓣心香

  悄然奉上

  我所知道的巴金先生

  “我和他几十年从未中断联系”

  巴金生前挚友黎丁昨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我与巴金是70年的老朋友了,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到现在,几十年从未中断联系。现在,他比我先走了。”昨晚,电话那头的北京,耄耋老人黎丁的声音有些沙哑。

  黎丁,泉州市石头街人,与当代著名散文作家单复、华侨大学教授阮温陵一起,被称作“石头街三大才子”。退休前系《光明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高级编辑。现定居北京。

  以下是记者昨晚与黎丁老先生的采访记录。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巴金生前的挚友,与巴金长期保持着书信联系。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巴金是什么时候吗?

  黎丁(以下简称黎):记得,是1936年,鲁迅逝世的那一年,在上海。我当时住在上海南霞的一个农场里,因为有泉州的朋友吴朗西、伍禅等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经常到那里拜访他们,而当时巴金就在那里工作,所以就认识了。

  记:巴金年轻时前后三次旅居泉州,那时您在泉州吗?

  黎:我不在。我是1917年出生,巴金是1904年出生,我比巴金小13岁。巴金来泉州时,我在台湾。大概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从台湾回来到平民中学读书。小学时,单复是我的同学,我从老师叶非英处听说了巴金的名字。

  记:您在上海那段时间,经常和巴金在一起吗?

  黎:我在上海只呆了半年,就回泉州了。半年后,又去了广东、成都、桂林等地方,后来是成都今日新闻社驻桂林办事处的主任。当时,上海沦陷了,巴金从上海来到桂林,我们经常接触,在一起探讨文学,促膝长谈,深夜不归。

  记:听说很长一段时期内,光明日报向巴金约稿,都是您联系的?

  黎:我是1953年到光明日报工作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金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作品。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任文艺副刊的编辑,又是巴金的朋友,与巴金的联系自然比别的同事要多,作为文艺副刊的编辑,约稿也是分内事。

  记:这期间的书信往来,您还保存着吗?

  黎:保存着,后来又都“还”给巴金了。巴金将写给我的这些信都捐赠给北京现代文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巴金全集》第24卷中,收录了巴金写给我的近30封信,起讫时间分别为1946年和1987年,时间跨度长达40多年。我们一起谈生活、工作,谈我们共同的朋友,也谈国家大事。

  记:在长期的书信往来中,哪一件事给您的印象最深刻?

  黎:对朋友的真诚。许多朋友一度失去了联系,但巴金对我们共同的朋友很关心、牵挂,一有消息,他就马上写信告诉我,我也是一样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都没有忘记过去的朋友。1976年,唐山大地震,对北京也有些影响,巴金写信问我是否平安,字里行间流露出很焦急的样子。还有,前些年,他身体还好时,托朋友问我身体可好。这些,都难忘啊。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记:您最喜欢巴金的哪些作品?哪些作品对您的影响最深?

  黎:巴金的所有作品包括翻译的,我都读过,有的读得深些,有的只是粗略翻翻。要说最喜欢的,还是《随想录》,敢说真话,这是知识分子的良知。我只读他的作品,没有好好研究。

  记:黎老,您认为巴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黎:他优秀的作品和“讲真话”的精神。还有,他在建国以来很长时间内,是唯一不领工资的专业作家。这一点,我很钦佩。

  记:听说,您年轻时爱打牌,还经常输钱,被巴金批评过,有这回事吗?

  黎(电话那头传来呵呵的笑声):他是听朋友说的,没有亲自逮到我。那是1946年的事,我和毛一波他们一起打麻将,玩点小刺激,我手气不好,输的多,巴金关心我,就写信劝告我了。我记得他是这样写的:“听说你爱打牌,每赌必输,大可戒赌了。”呵呵,那么多年的事了……

  记:您会参加巴金的遗体告别仪式吗?

  黎:我有接到上海的电话,但最近眼睛不好使,去不了了。北京去的朋友已把我的话带去了。

  记:您多少年没回泉州了?想回来看看吗?

  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回来过一次,是到厦门开会经过的,在泉州住了三天,去黎明学园看了一些老朋友。身体好的话,还是想回来看看。

  “挽联情至意达,读者热情可嘉”

  泉州市文联负责人盛赞本报读者踊跃应征挽联

  本报讯“挽联情至意达,读者热情可嘉”,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孙碧良,昨日在盛赞本报读者踊跃应征悼念巴金挽联时说,积极宣传巴金,是提升泉州城市文化品位的一次良机。

  孙碧良说,巴金辞世,是海内外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开展悼念巴金活动,要突出颂扬巴金的文学思想精华和人文精神实质,要突出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性。

  他认为,本报在参与全国悼念巴金的媒体宣传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征集挽联活动,既有中国浓厚传统文化气息,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同时便于双向互动,为社会各界群众悼念追思巴金,提供了一个“十分巧妙且宽阔的平台”。他对广大读者踊跃参与应征挽联活动,感到特别的欣慰。

  当孙先生听说应征挽联的作者中,既有20来岁的青年,又有七八十岁的老者;既有专业楹联人士,又有各行各业群众;既有闽南人又有外省外地人时,他鼓励道,泉州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与爱好者,还要继续保持参与热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挽联作品,以悼大师,以励后人,以勉自己。随后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长诗《巴金,当您走向泉州热土》。

  昨日是征联活动的第2天,共征得挽联161副,至此短短两天已征得挽联306副。至10月23日下午5时,本报征联活动继续进行,请读者发短信或拨打电话:13600786110、22564110,本报还将继续择选刊用。

  三首七绝纪念巴老

  本报讯“文坛巨匠忽星沉,噩耗初闻泪满襟……”昨日傍晚,泉州市楹联学会会长林中和老先生一连作了三首七绝,用诗的形式纪念巴金这位与泉州有诸多情缘的文坛泰斗。

  今年76岁的林中和老先生,曾任泉州五中校长。作为泉州市楹联学会会长,他说,用传统的挽联纪念巴老,很有意义,也很切合泉州文艺界对这位世纪老人的悼念,他说将发动更多同仁,写更多更好的挽联。

  悼巴翁(林中和)

  之一

  文坛巨匠忽星沉,噩耗初闻泪满襟。

  巴翁足迹依稀在,后人到此漫追寻。

  之二

  巨星三度过泉州,雾雨电光证旧游。

  黎大平民曾小住,丰碑留予世人讴。

  之三

  化作春泥印履痕,传承薪火古风存。

  于今万众悼巴老,文苑繁花春满园。

  挽联选登

  编号:0149

  家何在,春去也,秋霜寒夜,振臂呼叫醒黎民

  雾茫茫,雨潇潇,电光岁想,毫端火焰照神州

  作者:刘德锦

  编号:0150

  雾雨般唁电悼巴老

  春秋夜万家念金书

  作者:刘德锦

  编号:0161

  巴人百载,饱经雾雨惊天地

  金匠世纪,远著春秋泣鬼神

  作者:张雨明

  编号:0188

  学富世柱文才修天上

  才雄大师艺兴殒人间

  作者:林勇康

  编号:0189

  巴老终生德泽留典范

  金秋盖世品德传嘉风

  作者:林勇康

  编号:0222

  春雨惊逝,寒月气怀当家学者

  秋雨潇潇,憩园泪悼大师巴金

  作者:施小鹏

  编号:0277

  巴老神州游

  金光鲤城明

  作者:叶培宁

  编号:0278

  巴泉激流家春秋

  金州爱情雾雨电

  作者:王树斌

  编号:0300

  巴老遗书雾雨电后生致哀愁

  金玉留笔家春秋今世齐悼念

  作者:吴足情

  征集令

  您是否曾与大师有过往来?您是否知道大师在闽南的故事?您是否受过巴金作品的影响?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3600786110、0595-22367110或传真:0595-22567362,亦可发E-mail:hxqz@hxdsb.com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世纪文豪。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