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做巴金的好邻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38 重庆晚报

  幼年时,常听老外婆说:“李先生(即巴金)曾是我们的邻居,小时候,他常拿着竹竿到我们汪家院墙外面来打枣吃……”稍长,又听母亲说:“巴金的《寒夜》就是写的你舅舅(母亲惟一的兄长)……”迁居重庆之前,母亲家族世居成都正通顺街数代,支脉繁衍茂盛,与巴金家比邻,老辈有些交情倒是有可能,但若把小说里的人物也当了“真”,似乎就有点牵强附会。

  不过,那时候我很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毕竟不是人人都能与大师“沾亲带故”。出于这一原因,我特爱看“邻居”的书,如《家》、《春》、《秋》、《寒夜》、《毁灭》等,只要能抓到手,笃定一睹为快。

  我看《激流三部曲》时,尚在念小学二年级。那时家贫,买书困难,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就到离学校很近的新华书店去“蹭”书。进得书店,便径直朝巴金专柜奔去,选好书,然后盘腿坐在磨石地上,心无旁骛地看起来。记得看《家》时,还有这么一段小插曲。那日正看得兴趣盎然,忽听得一位邪蹭”友喊:“你被画下来了1抬头一看,原来自己已被西师美术系的一位学生“收”进速写本:扎着羊角辫的我正专注看书,书封面那个飘逸秀气的“家”字还依稀可辩。在我的要求下,对方将这张题为“小书迷”的素描写生送给了我。

  后来,参加工作的哥哥节衣缩食买回了心仪的巴金全集,正念初中的我又狠狠地过了一把书瘾。

  不久,文革爆发,巴金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他的书也被批判为“黄书”。其时,我正在大巴山插队落户,四周皆是纯朴、憨厚的山民和同病相怜的知青,尽管曾看过几箩筐“黄书”,但我却没有受到冲击。然而,被哥哥“坚壁清野”在家中的巴金全集却没逃过劫难。

  如今已知天命,我早已不在熟人、朋友面前吹嘘“母家是巴金的邻居”、“舅舅是《寒夜》里的男主人公的原形”,但内心深处却以这样“结识”巴金而倍感幸运——他的高风亮节,他的博爱精神,他的“说真话,做好人”,无不随着他优美的文字“润物细无声”,使我辈翻检灵魂时,还可以说一声“无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金不仅是成都人的“邻居”、四川人的“邻居”,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邻居”。

  如今,老人以百岁高龄驾鹤西去,怀念之余,更多了一份“道德标杆”的仰望,于是便把成都正通顺街小学的孩子们的心声,作了我这篇小文的标题:“做巴金老人的好邻居1

  白兰

  网络编辑:翁正平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