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巴老,走好!(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5:1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巴老,走好!(组图)
  图:来自成都东城根小学的学生自发来上海为巴金爷爷送别。阮巍/摄
巴老,走好!(组图)
  图:一位来自无锡的小学生手持红玫瑰参加巴金遗体告别仪式。新华社发
巴老,走好!(组图)
图:送别文坛巨匠巴金。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阮巍
    巴金遗体昨在上海火化;胡锦涛对巴金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贾庆林等专程前往上海送别

  据新华社电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
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遗体,24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

  巴金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巴金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24日专程前往上海龙华殡仪馆为巴金送别,并慰问其亲属。

  24日下午的龙华殡仪馆庄严肃穆,下午约2时,贾庆林、陈良宇、陈至立、刘延东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巴金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巴金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贾庆林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巴金亲属的深切慰问。

  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巴金生前友好和家乡的代表也前往送别。

  昨天下午,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生前最爱的红玫瑰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声中,和我们作最后的告别。数不清的朋友和读者从中午就开始涌向上海龙华殡仪馆,送别的人群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为巴金先生送行”,黑色背景的横幅挂在灵堂上方。整个灵堂素雅、简洁,上百只花圈整齐林立在两旁,巴金先生静静地躺在灵堂正中间的灵床上,他安详而自然,脸上甚至还有点微微的笑意。最灿烂的笑

  巴老生前表示不设立灵堂,不搞追悼仪式,家人将尊重他的遗愿。今天送别大厅内悬挂的巴老遗像,是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巴金笑得非常开心,非常灿烂。摄影者徐福生特别自豪,他说,那是1995年的夏秋之交,当时巴金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汪庄小住,老朋友杜宣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去探望巴老。巴金看到老友来访,精神特别地好,两人聊得兴高采烈,正好让徐福生抓拍到。这年巴老生日,徐福生和报社领导去华东医院为巴老拜寿,就把这张照片放大送给了巴老。巴老非常高兴,说这张照片拍得好。巴金逝世后,女儿李小林就想到了徐福生拍的这张照片。用心来作别

  厅堂外,长长的送别队伍中,有巴老多年的朋友,有巴老一生挚爱的读者,也有巴老生病住院时看护他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有太多的话要对巴老说。特意从绍兴赶来的鲁迅儿子周海婴说,从父辈开始就有往来,然后是母亲和他自己,以前每次到上海都要探望巴金的。巴金先生著书很多,包括《反思录》等给予人们很大的教育。

  不一会儿,来自成都的代表们在巴老灵堂前一字排开,将蓝底白字的横幅展示出来。“巴老走好,家乡人民想念你。”22位成都市民代表中有学生、教师,有老人,他们都是通过电话报名产生的代表。乘坐早班飞机一早从成都赶来的唐文彩老人,是巴老门挨门的邻居,也是巴老热心的读者,一走进龙华殡仪馆,老人的双腿就不住地打颤,她说,她是看着巴老的激流三部曲成长起来的,她特别佩服巴老的人格,巴老离开我们,心里特别难受,今天特地赶来送故乡的亲人一程。

  队伍中还有一个来自广东汕头文化大革命博物馆的花圈,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馆是巴老首先提出的,这个花圈特别引人注目。大海是归宿

  巴金先生遗体自22日下午离开华东医院(巴金在此居住了6年),被送往龙华殡仪馆后,一直安放在高规格的“瞻苑厅”———一个在大厅后方古色古香的中式园林。他的至亲好友则昼夜陪护在巴老左右,送他最后一程。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后,萧珊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床前。生前巴金表示,希望自己去世后,家人将自己的骨灰与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所以,家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为老人了却心愿。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