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高峰:中国第一谈判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3:48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刘俊

  “你打算怎么写我,写多少字,发几个版,登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出?”刚一坐下,还没等开口,高峰就先抛出了这一连串的问题,言语中透着几许霸气。

  似乎等不及解释,他就把手指向对面的书柜,“看到那厚厚一堆的报纸没,都是报
道我的。”随后,他又顺手从桌上拿起一张报纸继续他的开场白,“这是今天刚寄来的,一整版都是写我的。”

  看得出来,眼前这位高壮的中年男子是一个应对新闻媒体的老手,他既有极力推销自己的愿望,又故意装出一副不屑的样子以显示自己江湖老大的地位。

  当然,他确实不是个等闲之辈。从刚刚的表现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位传说中的“中国第一谈判专家”绝非浪得虚名。

  而按照高峰自己的叙述,像这样“第一”的头衔,他远不止拥有一个,其中还包括“国内公共危机干预权威”、“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中国第一人”、“中国反劫持谈判专家总教头”等。高峰掰着手指头很得意地回顾着这一个个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的名号,然后又话锋一转:“这不是我自己说的,都是媒体给我封的。”

  牛皮不是吹的

  其实,高峰完全没有谦虚的必要。这位51岁的武汉人,2003年4月从湖北警官学院调入北京,现在是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授。他不仅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反劫制暴战术理论,还为中国培养了80名专业反劫持谈判专家(第四期26名新学员将于11月6日毕业),同时亲自指挥过三起反劫持谈判,无论是理论架构、专业技能传授,还是最后的实际效果,他的地位在中国反劫持谈判领域都无人可以撼动。

  2004年7月,高峰出版了《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一书,这本45万字的理论著作填补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反劫制暴战术谈判理论第一人”。

  而这时高峰还没尝到出名的滋味,若没有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劫持事件,他或许也只能是个“理论第一人”。

  但就在《反劫制暴战术谈判》出版当月,长春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最后劫持者和人质双双身亡的结局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按照惯例,媒体需要找专家对此事件进行评论,刚出版相关专著的高峰自然成了第一人选。

  此后两个月内,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时上演,这让高峰有了更多在媒体面前露脸的机会。发展到最后,只要一有劫持事件发生,他就会准时在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以嘉宾的身份出现,绘声绘色地解析每一场谈判背后的成败得失,仿佛他比当时参加谈判的专家还更了解现场的状况。这一切自然事出有因:他是那些现场谈判专家的老师。

  也是在那本书出版的同时,一个名为“反劫制暴谈判战术研修班”的培训组织就在高峰所供职的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成立了,高峰不仅是这个培训班的发起人,而且几乎所有的课程都由他一人一手包办。

  很快,这些由他亲自教育出的学生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有的解救了被绑架人质,有的成功阻止了轻生者的自杀行为……没有什么比这更令高峰兴奋了。

  说起学生们的出色表现,他如数家珍:“首批学生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现案队队长顿松涛,在一起9岁男孩被绑架案件中,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小孩父亲,教他如何运用语言与嫌疑人周旋,最后成功解救了人质;第三届学生杜连伟,四平市公安局铁西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1人救了8条人命……”

  培训效果的立竿见影,再次让高峰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这说明我的定位完全契合了中国实际。”

  选人四大指标

  别看学生们都这么英勇能干,当初他们进入高峰的培训班却并不容易。拿第一期来说,学员只招17个,而报名者却有1700人之多。高峰选拔学生有四项基本标准:35—46岁之间,智商在120以上,布鲁卡区(语言中枢)发达,社会民俗经验丰富,知识面广泛。

  之所以限定年龄范围,是因为“太年轻了没有阅历,年纪太大了体能又跟不上”。另外,仅仅脑子反应灵敏还不够,嘴皮子还得够厉害,谈判是“要让他的嘴能成为武器深深感染、打动甚至改变劫持者”。

  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有时高峰会让考生讲一个到目前为止最能使他心动的事,时间在两分钟到三分钟。“能不能把事说清楚,有没有基本的逻辑,能不能在说清楚的基础上感染我,不仅让我听懂了,还得把我感动了。”光这一项就刷下了不少人。

  谈判拼的不仅是体能、脑力、口才,还需要很深的阅历,而“对中国社会民俗的熟悉”在高峰看来是作为谈判专家最起码的素质,也是最后谈判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要知道穷苦人是怎么受苦的,没有钱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什么是一时逼死英雄汉,要知道一个人从民间社会走出来是多么艰难。”

  高峰自己就是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人。他6岁丧父,随后母亲罹患精神病,13岁就开始当家。他知道在中国,劫持者跟被劫持者一般都素不相识,从来不是为劫持而劫持,都是有目的而来。

  根据高峰的经验,劫持者不外乎这样几种人:失去土地的农民,下岗的工人和他们的后代,房屋拆迁中没有受到公平对待的人,受到重大人身挫折无处告状的……“他们对社会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和悲愤情结,在这种情况下,用说教绝对解决不了问题,你必须把你说话的温暖、理解深深地插到他的心坎儿,像兄弟一样对话和呵护。”

  没有对底层的关怀,也就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去,中国出现了那么多失败的案例,就是观念上出了问题,始终居高临下,认为劫持者应该屈服于我。”高峰说,这样做不但不会让劫持者降服,反而有可能会使劫持者更加恼羞成怒,而对人质生命构成威胁,如果一旦人质遇难,则意味着谈判的彻底失败。

  这也是高峰在他的书中提出“反对以暴制暴、生命至上”理念的原因所在。“劫持者也好,人质也好,两个都毫发无损,才是谈判最大的胜利。”

  好汉重提当年勇

  一次现场谈判都没参加过,“第一谈判专家”的称号是否名符其实?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高峰还在湖北警官学院当老师的时候,外界就风传他是一个突击审讯的高手。提到这些,高峰抿着嘴笑了笑说:“也许是因为那个‘江南第一扒’吧。”

  这个据说从17岁偷到29岁从来没有失过手的“贼王”,在高峰跟他见面之前,已经被警察盘问了无数次,但他都只字不说,最后公安局决定请高峰去试试。

  高峰带着两包香烟进入审讯室,“我今天来没什么事,是公安局的老师,警察的师爷,专门训练警察的,对你那点破事(案件)不感兴趣,但是我对你委婉凄凉的人生故事和悲壮的人生经历充满莫大的兴致,我想了解你的心理活动。”

  这是高峰说的第一句话。“贼王”不冷不热地看了他一眼,“心想这也不是什么好鸟”。接着,高峰点了支烟,轻轻地吹了一口,袅绕的烟雾把“贼王”不大的脑袋都给笼罩了,这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两米。

  高峰平常也是个喜欢抽烟的人,他知道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抽烟,一个是酒足饭饱或喝酒期间一支烟,一个是最痛苦最愤懑的时候要抽烟,“贼王”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

  “你要不要抽一支?”高峰试探性地问他,对方瞅了高峰一眼,半信半疑地说:“你跟谁说话?”这是“贼王”第一次用人跟人的方式说话。“当然跟你说话,屋子里还有第三个人吗?”“我能抽吗?”“哎呀,烟搁这儿就是抽的嘛,还分家?!来吧,我给你拿。”

  “贼王”硬生生地看了高峰一眼,这个偷钱时手从来没抖过的少年在接过香烟时手却在瑟瑟发抖。高峰知道机会来了,他从对方腿上一条缝了24针的伤疤聊起,“贼王”便心无芥蒂地开始跟他侃侃而谈。

  “谈他的生活,他的阅历,悲从喜来是怎么发生的,他怎么留恋父母,怎么埋怨这个社会,我也谈我人生的体会,谈我对他的理解,谈他现在应该做的事,谈他每一次在盗窃当中成功的心理活动,告诉他本质上应该是一个什么人。”

  就这样,他们从早上9点一直聊到下午3点,最后,“贼王”泪流满面地对高峰说:“你说的话全部是人说的话,入情入理,我就冲着你说的话,今天栽了我也认了。”当晚,他供认了9起案件。

  此后,高峰屡试不爽,利用在心理学方面的优势成功挽救了三个自杀未遂者的生命,而他在理论方面的建树同样不落后于实践。

  调到北京之前,高峰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近20年,他独创的《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和《多元犯罪心理理论》被中国法制心理学界确认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两大学派理论,这两本书至今仍是公检法系统的经典理论教材。

  “没有人可以胜于我”

  可回过头来看高峰的成功,怎么看都有点大器晚成的感觉,但高峰自己不这么认为,“我是在原来成功基础上再成功一次,(圈内)没有人可以胜于我。”

  两年前,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也正是看中了他扎实的研究功底和突击审讯经验才把他调来,同时也把一项重要的课题交给了他:中国反劫制暴谈判理论。

  这是一个中国从来没有人涉足过的领域,也就意味着并没有任何资料来源。找寻中国四大金牌案例的当事人,了解各种细节是高峰调研的第一个重点。从这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警察参与反劫持谈判最后成功的案例中,高峰不仅归纳出了谈判规律和特点,而且还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谈判方式——近距离谈判。

  “我从来不借鉴任何人的东西,全部原创。”高峰说这是他最喜欢自己的地方,“我跟别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我的阅历和我的知识能跟理论融为一体,随时能提炼出新东西。”而他的阅历之深,从当年在湖北大学读遍中外心理学著作时积累下的12万张卡片即可见一斑。

  如今,教学反而成为高峰的副职。他凭借在“反劫持谈判”领域建立起来的威信穿梭于各地公安机关之间,就连北京的城管部门都找他上门讲课,教城管如何跟摊贩打交道,中央电视台也请他去讲解主持人应该如何与人沟通。

  回首过去,高峰说他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28岁以后就领略到了受人嫉妒的痛苦和压抑,我一旦在什么地方出现,会给别人带来生存危机,说话太尖锐,太出头了。”在他最消沉的时候,还曾写过一篇1万字的《论嫉妒心理》。

  到现在,揣摩人的心理仍是高峰工作之余的一大乐趣。看电视,他尤其喜欢看两个女人骂架,“这是思维状态最集中,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不是学她粗俗的话,而是学语言的精炼和思路。《篱笆女人和狗》里牛莉扮演的那个女人笑着骂人,她思维怎么来的,怎么个俏皮法,《大宅门》里那个湘绣和陈宝国的妻子在一块,怎么被骂也不生气,最后还反唇相讥,颇有力量准备了一句话把对方打倒……”说起这些,高峰再次滔滔不绝起来。

  “哎,兄弟,你口渴吗?”

  有关选择谈判专家的标准,外界还流传着高峰的一句经典名言:要丑的不要帅的,要矮的不要高的,要胖的不要瘦的。

  “从心理学角度说,越高越大越完美,对对方越有压力。”一次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主持人问他:“姚明、白岩松、濮存昕、阿丘这四个人,哪个更适合做你的学生?”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阿丘,“想做谈判专家,里面要比外面更精彩。”

  授课过程中,高峰经常是讲几句就演练一下,一会儿扮演谈判专家,一会儿又扮演劫持者。但对于台下的学生来说,听他上课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轻松。每次为期四周的培训,至少有6次实战模拟演练课,每个人都要经历好几次高峰这个“劫持者”的刁难,“参加这个(演练)他们头一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的。”

  在演练课上,高峰经常会一反常态,把学生弄得哑口无言,这时,如果学生反问他“这个你好像没教过啊?”高峰就会以“谈判场上就是这样充满变数”回敬过去。“刁难”其实不是他的真正目的,“我就是增加你的压力,发挥你的最佳状态。”

  在持续6、7分钟的演练中,高峰关键看学生能不能进入阶段性角色,“第一个看他的开场白,能不能稳定我的情绪,第二步研究条件,第三步面对最后期限,研究出路。如果真把我说动了,我会承认。”

  一边演,高峰这个“劫持者”还要一边反过来纠正“谈判专家”的错误。他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是:要做到“脸上没有蔑视,口中没有否定,动作没有威慑”。

  “每一步都必须温暖他的心,感染他的情绪,让他感觉你跟他是坐在同一条凳子上。眼神、语调的升降起伏、遣词造句都要大众化,不能奢华,不能调侃,要完全趴在地上跟他说话,不能站起来跟他说,更不能跳起来说。”

  在高峰的设计中,有这样几句常用的开场白。“哎,兄弟,你口渴吗?”“哎,我说话你听见吗?”“哎,我是正在帮助你的警察,我们可以聊聊吗?”

  然后双手高高举起,在原地360度旋转,衣服自然解开,拍拍上下摆明什么都没有。说话在前,走路在后,说话快,而走路相对慢,一直到对方叫你站住。告诉他:“我没什么恶意,这样是为了让你听得清楚一点。然后站这儿,问他听得清楚吗?他一说清楚,马上开始。”

  说着说着,高峰就现场演练起来,然后以颇为肯定的口吻说:“这样就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感情攻势,“我们通过了解,你人还是不错的,你看你都是一脸善像,你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也是我们有的社会因素没跟上,你有什么问题跟我说,我帮你解决……”

  绘声绘色的介绍,使高峰很容易进入“状态”。这个在生活中说起话来自信得近乎张狂的人,平时讲课从来不带讲稿,只要走上讲台,幻灯机一开,他全身的细胞就都活了起来,“你要是来听我的课,比现在听我说话不知要精彩多少倍。”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