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种种争议中闭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7:21 世界新闻报 | |||||||||
规则有漏洞 体制太复杂 科技不成熟 《世界新闻报》赴南京特派记者 陆毅
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种种争议中闭幕。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本次全运会被誉为“2 008年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全方位练兵”。既然是练兵,就要有效果。现在看来,效果是有了,但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 镜头回放:10月13日,十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决赛。伴随着台下教练刘永福的暗示,奥运冠军孙福明只 用了几十秒,就以一个“一本”的绝对劣势败给了对手。看台上抗议声不断,场边的孙福明伤心落泪。 规则让他们如此“默契” 这是一场明目张胆的“假摔”,孙、刘两人在赛后对此也不讳言。虽然刘永福最后把所有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但“ 双计分制”的体制问题还是被不留情面地牵扯出来。 “双计分制”从八运会开始实行,十运会实行得更为宽松,允许解放军招收的专业队运动员实行双计分。这就使某些 人动起了“默契比赛”的念头,反正让解放军选手在决赛中获胜的话,双方各得一枚金牌,皆大欢喜。 规则的漏洞,导致了很多钻营漏洞的潜规则孳生。而由于没有及时正视这个问题,潜规则已经成为席卷十运会的瘟疫 。造假者愈加明目张胆,誓有将潜规则演变为显规则的势头。 一旦潜规则向显规则转变,那些坚守体育精神的人就会成为受害者,“公平竞赛”就成了空话,“更高、更快、更强 ”也就成了奢谈。 镜头回放:10月19日,十运会女子1500米决赛。在邢慧娜第一个冲过终点,开始庆祝时,场外却跪倒了一个 人。因认定邢慧娜在冲刺阶段肘部挤压山西选手刘青,刘青的教练张敏哭跪着“伸冤”,要求改判比赛结果。 男儿膝下有……金牌 金牌难道就这么重要?是的,因为它是代表团的命根子,关乎一连串人的切身利益:从分管体育的政府官员,到体育 局长、体工队队长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再到总教练、主教练、教练,最后是运动员。每个人,都眼巴巴地盯着金牌,金 牌关系着他们的职称、住房、奖金,甚至饭碗…… 记得全运会创办之初,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如今事过境迁,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尽管还在 举办,但全运会“练兵”的味道却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唯金牌论”、“唯成绩论”。 服用违禁药物、追打裁判、赛场静坐耍赖、向裁判竖中指、破坏其他选手或代表队的器械……在金牌面前,许多东西 开始变味,有人开始不择手段。 镜头回放:10月19日,女子4×400米接力赛预赛。起初上海队因抢跑被取消参赛资格,但随后发令枪连响3 次都发现有人抢跑,比赛推迟了半个小时。最终证实,原来是起跑器和记时器出现故障。 高科技也犯低级错误 十运会理直气壮地喊出了“高科技”的口号,却没想到,连起跑器这样的基础环节都会出错,“高科技”还处于初级 阶段。上海姑娘含冤出局时疑惑的表情,可以说是对“高科技”的一种无奈和讽刺。 展望2008年奥运会,人们清晰地感觉到,未来奥运赛场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科技水平的大比拼。但空谈 无益,只有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开始,把组织工作和竞赛工作“高科技化”,才能实现北京奥运会口号中的“科技奥运”理念 。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