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遏制台独全战略: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0:01 新世纪周刊

  -特约记者/刘若南

  1995年,李登辉开始宣传台独,由此开始,台海局势一再出现危机。10年间两岸经历了从“不放弃武力”到多角度、多层次促统合作,显现中国政府对台政策逐渐灵活、务实。

  6年不见的“烟火秀”重现台北街头。10月22日晚,台北市政府在淡水河畔举行的“烟
花庆光复——灿烂十月,风华再现”活动吸引了10万人。

  距原定的21时还差10分钟,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就将烟花点燃,民众的热情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在点燃烟火之前,马英九还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参加了新党发起的“光复再光复,除害平乱晚会”。

  光复日纪念前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10月21日在上海说,1945年后,每年台湾都会热烈庆祝光复纪念日,但过去几年因为民进党有意把它“冷处理”,节日的庆祝已不如往昔那样热烈。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由统盟、新同盟会等团体共同发起的“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系列活动于近日开始,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表示,在两任台湾领导人的刻意淡化下,光复日的意义不断地被抹煞,他们举办系列活动,就是希望唤起台湾民众对于台湾光复的记忆,反对台独,反对分离。

  光复日纪念,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海峡两岸反对“台独”共用的一种手段。早在9月22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表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纪念台湾光复,其中一个意义就是维护历史,历史证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个意义是“台独”分裂势力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任何企图都是不会得逞的。

  “台独”势力是两岸最大障碍

  1987年底,近40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开始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湾针对大陆的“三不政策” (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开始松动。

  1990年11月,台湾官方授权的民间中介机构——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其目的在于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作为一种回应,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这一年的12月成立了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商谈,最终达成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但未就“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内涵进行商讨。此后,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逐日增多,而与此同时,一股“台独”的潜流也开始在台湾政界勃兴。

  成立于1986年的民进党,在1991年通过“台独党纲”,党纲的第一条就写着:“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随着民进党在台湾的快速崛起,“台独”的主张有了更大的市场,但也遭到反对声浪。

  1999年,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两岸关系步入低谷。到了2000年,民进党开始执政,政治僵局更加难以打破。这一时期,两岸的政治分歧焦点由“一个中国”如何表述,转为“有无一中”的立场差异。

  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立场,到了1950年代中期,又转为“和平解放台湾”。“文革”之后,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发生重大的变化,“解放台湾”被“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所取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提出两岸之间进行通邮、通航与经济交流的主张。也是这个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明确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中共第二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设计了“一国两制”构想。第三代领导人执政之后,两岸关系有了新进展,但仍面临来自台湾方面的阻力,两岸三通难获根本性突破。

  江泽民基本延续了邓小平的对台政策路线,在对台政策上采取主动姿态。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等八项主张。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八项主张相对于邓小平的对台路线,具有了很多新特点:对“台独”的发展,表现了越来越强烈的担忧;试图与台湾展开高层次的直接对话,仍强调加强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并把这作为对台政策的一个主轴。

  1995年,李登辉访美时,公开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政治实体。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从此由温和变为强硬,不仅加大了对“台独”的宣传打击,还连续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并采取措施在外交上孤立台湾。

  多层面促进统一

  随着2000年民进党在台湾执政,中共对“台独”势力更加重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承并贯彻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在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发表十周年之际,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从法律层面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海外普遍认为,《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显示了中共新领导集体在处理两岸关系时的强悍一面。但强悍只是硬币的一面,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尚有其温和的另一面。

  2003年3月11日,胡锦涛发表被概括为“三个有利于”和“四点意见”的对台政策讲话。所谓“三个有利于” 是指:要做有利于台湾人民、有利于两岸关系、有利于中华民族振兴的事。“四点意见”是指: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力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之后,对台政策确实做了调整,变得更加务实、平和,也更讲究策略性。”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明说。

  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是,中共开始寻求与台湾反“台独”势力的进一步合作。2005年春夏之交,台湾两大在野党领袖——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王建明认为,中国政府对国民党的定位和评价做了调整,这是大陆对台政策变得更加灵活的表现,“一改过去对抗和不作为的状态,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岛内的反台独力量呈上升趋势。”

  前不久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提及了“支持海峡两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提出要扩大两岸民众交流和往来,推进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这是台湾问题首次被纳入五年规划。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共越来越重视从现实发展角度考量两岸关系。

  另外,台湾的民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胡锦涛“三个有利于”讲话中的第一条即是“有利于台湾人民”。王建明说,大陆近年来在台湾农产品的关税、台湾民众在大陆的就学和就业等问题上,均采取务实而友好态度。

  大陆对台的策略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9日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即是中国政府试图展现其民主性的一种尝试。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