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故宫博物院8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王冲霄:这里面能看到中国人五千年来的心灵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9:03 新浪网

  网友:什么时候重播?

  周兵:重播台里肯定会安排,但什么时候不是我们能够确定的。

  主持人马骧:大家每天都看CCTV,关注一下节目预告。如果大家想看到可以在网上看到,我们新闻中心有一个故宫博物院80年纪念的专题,关于故宫这一套片子我们上面都有。
当然是授权了的,不是私自播放的,大家可以从网上看一下,另外重播消息也请网友从电视上多关注一下。

  还有一些问题也是关于看了这个片子之后的感受,因为网络是一个很放松的,很自由的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所以会有负面的意见,你们想听吗?

  周兵:听听,我们特别愿意听。

  网友:我对这个片子很期待,现在虽然每集必看,但是感觉在编排上还有不足之处。第一点,既然为故宫,就应该首先对故宫格局做一个详细介绍,然后再引用典故和皇帝往事,虽然片子很华美,但是经常感觉摸不到头脑。

  主持人马骧:这位网友可能熟悉了传统纪录片,我开始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这样一点点说下来,对于他的评论,两位怎么看?

  王冲霄:我们觉得这样,首先我们确定这是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把它定位区分于那种传统的科教片,或者传统的专题片,我们实际上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有限的空间,精华版只有12集,有限空间里告诉观众更多信息量,我们通过我们准备,包括专家给我们大力的知识上的支持,能够提供一个尽量的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给观众,我觉得大家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期望值不要以那种看一个旅游片,或者是一个故宫的风光介绍片,刚才这位观众说的思路,可能是游客所具有的思路,旅游风光介绍片。一方面我们想通过故宫表达我们对故宫的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凝聚在这个地方,无论是它的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在这里有一个凝聚,包括这里面甚至能看到中国人五千年来的心灵史,我们更多关注这些层面。

  从我们出发点来讲,我们一开始尽量避免做传统旅游风光片的这种做法,我觉得观众对这方面是有需求的,如果我以观众身份我可能也希望看到关于故宫旅游的宣传片,我们可能通过剪辑,以另外一种方式更接近那样一个角度来表达。但12集里面,在中央一台黄金时间播出,我们希望给大家看到更多的内容,更多思考,出发点可能不一样。

  周兵:在我们电视创作中,除了一个信息的普及和传播之外,还有很多艺术化的手法,和人性化和情感的一些创作。那么在这套12集的片子里面,实际上刚才王冲霄也提到了,我们坚持用电影的技术和电影的理念、方法去拍摄这套片子,同时我们还借鉴了戏剧化的结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我不敢说它是十分成熟的,但这是我们一种尝试,无论从技术还是创作方法上一种尝试,这种尝试肯定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本人也是承认的。作为总编导我们确实在若干集里面,有一些信息叙述的缺失或者是逻辑上的一些不清晰的东西,这是肯定存在的,但是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危险性,就不做新的尝试。刚才那位观众期待的纪录片,在很多年前,对我们创作经验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更新的,或者更高一点的创作方式,甚至是跟世界同步,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马骧:我也是特别感谢这位网友的评论,因为他写了很多,而且肯定动了脑筋,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我觉得你的建议和意见和我们编导人员说的,正因为两种思路,不是同一种东西,可能你觉得普及性不够高,因为这位网友在留言中也说到了,要给老百姓看的应该普及性更高一些。

  刘潞:我补充一句,其实网友提的这个在这12集里面事实上也体现出来了,为什么我这样说?它实际上是层层递进的,层层深入,头一集它讲的是建故宫,皇宫怎么建设,第二集讲皇宫的建筑,然后才进入皇宫的历史,再进入皇宫的收藏,再进入故宫博物院,实际上有这样一个大框架,然后逐渐的往里深入下去,有这样层层递进的线索。关键是说要从头看到尾这不太容易,一天放一集,你偶尔缺了一集或者半集,在思路上和感受上会有中断,可能会产生这样,很正常。

  主持人马骧:这位朋友最好的方法是买一套DVD从头看一遍。

  网友:我觉得有点遗憾,有一些关于珍贵文物的表述不够详细,比如那些

瓷器,到底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都只是概括说这个什么很珍贵,真的想明白到底珍贵在哪里。

  周兵:因为那一集我参与的创作比较多,珍贵一般从普通老百姓角度来说它值多少钱。这个我们曾经也考虑过,所以在节目里实际上有一个提示。作为央视这样一个平台去播出节目,我们不可能每一件瓷器都说它价值一个亿,价值五千万,实际上在我们整个节目中,我不知道大家昨天收看的时候发现没有,我们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在前不久英国拍卖一个元青花它价值2.3亿,随后节目马上展示这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而且特地提到青花釉里红比普通青花还要珍贵。

  网友:我看了一些片段,我觉得很多画面都使用了快镜头,还对不同季节的同一景物进行了拍摄这样的手法,统篇使用你们是怎么看待这种方法的?

  周兵:最初是在拍摄之初我们的摄影指导赵小丁,跟我们几个导演一起商量确定拍摄的特点,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普通老百姓来到故宫,他只能看到一个小时,二十分钟那个景象的故宫,我们这个剧组进入故宫以后,故宫对我们的开放度力度非常大,我们当时想春夏秋冬的故宫到底是什么样的,每一个宫殿或每一个角度春夏秋冬的角度,包括快放是特殊的摄影方式,我们叫延时摄影,通宵拍的太和殿冬至,每年的冬至日。

  王冲霄:我们用了十几个小时,三天拍的。

  周兵:十几个小时拍一个镜头,经常我们用一个角度三十秒展示给观众,我们大概用了十多个小时,这样的镜头大量的有,这也是体现我们在故宫的特殊情况下,拍出来的特殊的故宫景象,所以在每集反复使用,也是我们这次拍摄特点。

  网友:这个片子的解说词应该更好一些,不如《探索.发现》解说的吸引人。

  周兵:他们可能说的非常有道理,站在我们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尽量写的要吸引人,或者是尽量显得文学化和艺术色彩,更富有看点。

  其实我们在有些集里面也想去借鉴《探索.发现》的一些手法,后来实际上为什么没有这样使用?来源于我们这个团队,我们这个创作团队主要来自于《东方时空》,主要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我们这个团队特点可能创作风格一贯是这样的,当然不是说我们这是创作风格就非常好,当然我们所做的许多,包括王冲霄创作的两集,还有我参与的几集,包括刘潞老师看了几集,这些所有文字也是经过非常多的专家,故宫的很多权威的学术专家审定的。因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历史上不能有非正确的硬伤或者杜撰的东西,至于吸引力这一块,如果确实不够,非常抱歉,我们以后改进。

  王冲霄:如果这位网友的意见确实代表了很多网友的意见,我们应该检讨。但是我觉得我们之所以采用现在这样,其实我现在文字经过字斟句酌,如果看到我们每集片子,从初稿到最终定稿,最终定稿六七千字,我们写所有稿件,我估计我自己每一集里面大约将近二十多万字。故宫是一本大书,比如说我不知道他说那个《探索.发现》,是我们央视的《探索.发现》还是美国的,如果以美国《探索.发现》为参照,它因为是更商业化的纪录片,往往要提供很多悬念,制造很多悬念,一个一个破解它,这里面势必要提供很多的商业化元素,如果有点大言不惭的说,这种手法我们也会。但对于故宫这样一个地方,我不知道这个敬佩之心后来造成我们对文字处理那样慎重或者每一个字都要推敲它到那样一种程度,可能我要检讨的在这个地方,我们做过了。如果真是这个观众代表了大多数观众的意见,我们要检讨。但是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更多是对故宫的敬佩,对历史的敬佩。

  周兵:解说是我们整个两年创作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刚才王冲霄说了八千字的解说写了二十多万字,我也有这样的经历,第一集写了十万字以上,但我们查阅了至少一百万字以上,从一百万字里历史资料里面,最后我剩下只有六千多字,可以说这两年来一直在不停的,甚至说在我们快上播出线的前一天,我们总策划制片人赵微包括我本人都在酌句酌字在改解说词,包括我们现在正在播出的节目还在改解说词。刚才那个话我不好意思说,王冲霄说出来了,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来的《故宫》大型纪录片,有一个态度叫正大光明,我们可以去揭秘,我们可以去有些新鲜的东西给大家,但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心态,应该是像故宫的太和殿一样,非常的端庄,故宫有牌面,正大光明那样一种风格。

  网友:三位嘉宾不容易,跑到新浪网来接触这么多反面的负面的质问,以及建议和意见。

  主持人马骧:其实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请嘉宾来,包括嘉宾很坦诚回答我们问题,就是要跟网友做一个直接的沟通,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件事情,像刚才周导说的,正大光明,我们就一起来评论和谈感受。

  网友:你们拍了这么多,肯定有这么多剪辑版本,现在风格我也很喜欢,但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以后不同的精选版,会不会做?

  周兵:应该会做。

  主持人马骧:素材拍了多长时间?

  周兵:三万八千多分钟,可能还不止,因为我们还在增加。现在剪出来540分钟。

  网友:我也同意应该出不同版本的《故宫》,因为这么大心力花在里面,做的更多样化一些才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故宫博物院80周年纪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