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政协报:民营企业家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0:16 人民政协报

  企业家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如何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先贤早就做出了回答: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智,即智慧、才能。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对自己缺乏真正的了解,那是很危险的。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自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达到明的程度更不容易。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仅仅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学历如何、有多少财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特别是未来竞争中自己的地位如何。  德,即道德、德行。 

  细化起来,各行各业都有其道德遵循,而这些职业道德,都源于中国的

传统文化精髓。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官有官德,商有商德,但万变不离其宗,这种传统一直传承至今。尤其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一定要以德润身,大胜靠德。 

  德是一种境界,德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提纯思维,吸引财源的动力,德能使自己内功强劲,无往而不胜。所以,大胜靠德,业绩是与德行的修养成正比的。民营企业家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必须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必须把自己的德行修养做扎实。 

  朱熹说:“义,天理之所宜”。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有两种意思,一是从小处理解为情谊、恩谊,人要有情有意,不能忘恩负义。二是从大处讲,是“正义”,是“人之正路,是天理之所容”。是不能损人利己,不能伤天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道正派,扶危济困。今天的民营企业家身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不能见利忘义,取不义之财,否则,就是脱离了正路,天理不容。一位被喻为“经济奇才”的企业家,号称财产30亿,但为了一点经济纠纷,竞收买凶手杀人,结果可想而之,这就叫天理不容。现在有些商人唯利是图,不讲道德,甚至丧失人性,不讲仁义,导致假酒、假化肥、假农药、假奶粉、假面粉等“假行其道”,其严重后果是使得合理的正常的经济交流代价提高,成本增大,社会发展受到制约。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只是谋得一时小利,离真正的大发展却渐行渐远。 

  孔子云:人无信不立。商人的道德理念追求及标准即是“至诚参天地”。《礼记·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民营企业家要知道“诚”为万物资生之源,那么经商就不能背离“诚”的要求,做人能做到以诚待人,诚心、诚意、诚恳,你就会换得人们对你的好感和信任,你的事业就会顺昌,挫折就会减少,朋友多,就会得道多助,就会家庭和睦,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会众叛亲离,寸步难行。 

  “履中”、“蹈和”被晋商奉为经商的信条。“中”与“和”,出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坚持履中、蹈和则人人各安其道,各就其位,万物不会受人们互相错位的践踏,会自然发育、茁壮成长。民营企业家必须要“履中”、“蹈和”。“履中”是说企业家要行为中正,不歪不邪,否则便很难抓住商机;“蹈和”是说企业家处事要以和为贵,只有和气,才能生财。如此,方可“万物育焉”,企业家所追求的企业发展就能像雨后春笋一样蹭蹭地往上冒,而且生机盎然。  《论语·雍也》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观念有相通之处。民营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也要考虑顾客的利益。要像“臣忠于君”、“仆忠于主”那样,把客户视为上帝,视为衣食父母,让客户认为这个商家忠厚可靠,不唯利是图,购买自己的东西的人就多了,生意也就做活了。如果一味地坑、诓、拐、骗,以奸商的行为和手段来经商,就会失去信誉、丢去人心,不能长久。  今天的民营企业家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先从自己的德行修养开始,必须常怀克己之心。礼就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克制自己,使自己处处依法行事,礼诚待人,以义取利,以理服人,以信取谊,是为正道。民营企业家从创业到发展,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谦虚谨慎,要多学习,涵养自己,充实自己。以优秀的文化,公认的美德去润身,练好内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分基业,一分功德”,凡成就大事者,也必有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德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那么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高度,懂得吃亏是福,懂得童叟无欺,懂得诚信取利的奥妙,你就决不会为富不仁。用现在的概念说,你要积极从事光彩事业,以义制利,通过高尚的修养,以人人尊敬、人人信赖的仁爱和信义去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宏大的业绩,这样的业绩才会江山不倒,基业常青。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