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深圳探索自主创新型城市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9:06 南方都市报

  专论

  “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系列评论之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得风气之先的深圳就提出“科技立市”的口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最为发达和集中的地区之一。今年5月,深圳又
适时做出了创建自主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选择,以创新优势取代过去的政策优势。

  产业集群:孕育深圳自主创新新模式

  经过25年的发展,深圳的市场体系比较完善,企业众多,用发达的企业社会来涵盖都不为过。结合这个特色,深圳孕育出自己的自主创新之路,就是要继续确立和发展以企业为主体要素的自主创新模式,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传统的企业可以看成一个个孤立的实体,每一个都能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直接面对消费者,承担最终的市场风险。现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分工到了十分细化的程度,产业链成为企业存在的外部环境,每一个企业实际上都是其所在的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这些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降低创新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产业集群,是深圳抢占自主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形成了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高技术产业群,并呈现出很强的产业配套优势。无论是从事研究开发还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都能以较合理的成本找到为自己配套的上游企业。产业配套优势使供货实现了本地化,大大缩短了物流链条,降低了流通成本,进一步保证了质量和交货时间,提高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但一个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可能什么都做到,要有核心优势。深圳市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形成了较强的应用性创新能力。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深圳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有自主研发机构、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这样的企业不仅包括华为、比亚迪等大企业,还有一大批具有良好创新活力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在某一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的竞争力极强,占据了民营科技企业整体产业链上的高端,甚至可以和国际上同类的大公司叫板。

  “场地维护员”:政府为自主创新提供各种配套的软硬环境

  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体系,发展产业集群,不仅要有企业的力量,还要为企业提供各种配套的软硬环境。在这个方面,政府不能放任无为,也不能越俎代庖,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战略能力提升和政策创新来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营造环境。“我们不当‘运动员’,也不当‘裁判员’,只当‘场地维护员’”,这是深圳决策层对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深圳市政府始终把政策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1994-1995年间,深圳市决策层为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宣布取消对传统制造业的许多优惠政策,导致这些产业纷纷迁到东莞、惠州、中山等地。1999年,这一努力结出了一批硕果:华为、中兴、金蝶、科兴等本地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一些跨国机构也纷纷在深圳设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基地。同年,第一届高交会在深圳召开,确立了深圳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除了政策推动外,深圳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由政府主办了一系列种子期高科技项目孵化体系——创业中心,以及成长期和成熟期高科技项目孵化体系——科技园。据有关部门测算,“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项目投资将达800多亿元,建成后新增年产值1842亿元,到2010年可新增产值3000亿元,相当于深圳市2001年工业总产值,等于再造一个深圳。

  企业创新离不开技术支撑,但深圳大专院校少,科研基础薄弱,现有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缺乏基本技术条件,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为此,深圳依托大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向社会开放,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根据经济特区的自主创新模式特点,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五大公共平台”步伐——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组成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以促进高新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为目的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体系,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深圳目前在政府直接投入、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融资中介等多方面的投融资体系上日趋完善,令大批成立初期面临资金困难的深圳民营科技企业直接受惠。其中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是对研发集群资金支持的根本办法,在这方面深圳已颇具规模。

  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体系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深圳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了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与工商、文化、公安、法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而在2000年正式开张的“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完善了深圳的产权交易体系。这个交易所与一年一度的高交会形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逐渐使它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技术与资本汇集、融通的专业化市场之一。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根本所在,如何招揽一流的人才,如何让一流的人才发挥一流的作用,关系到深圳能否建成一流的自主创新体系。由于深圳本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力量依然薄弱,一直以来人才主要从外地、外国吸收。比如,硅谷的一些

留学生对国内用高薪吸引留学生回国的做法不以为然,他们宁愿拿公司
股票
期权,与公司同生共死、荣辱与共,如果将来公司取得成功并最终上市,就可以获得巨额收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深圳改革分配制度,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增强技术创新动力,使科技人才能够得到足够市场化、制度化的激励。

  未来之路: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任重道远

  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建设自主创新城市,深圳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其间固然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自主创新体系的创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今后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如何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让技术创新机制由现在企业工作中的助推器变为企业制度本身一部分,建立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其次,为了解决人才不足和研发能力不足的瓶颈,深圳要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研发能力相补充。

  再次,还需继续完善技术入股政策,合理解决技术入股企业中技术方和出资方在资源整合中产生的矛盾。当前,深圳市技术入股企业中的主要矛盾,已由企业成立前投资阶段的矛盾发展为企业成立后公司运作过程中的矛盾,表现为技术方和出资方在资源整合中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既影响企业技术入股以后的技术开发进程,也影响到经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当前深圳市完善技术入股政策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技术入股企业在运作中产生的矛盾,解决技术方与投资方在资源整合中的矛盾。

  最后,除了自己研发,壮大深圳研发产业的一个途径是引进外部研发力量,尤其是国际研发力量。近年来,海内外研发中心大量落户浦东,成为提升浦东乃至上海经济竞争力的有利条件。而包括微软、英特尔、IBM、NEC、SUN、朗讯、贝尔实验室等国际知名企业在内的40多个跨国公司纷纷在北京海淀区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显然,继IT软件硬件产业集群之后,研发正成为北京海淀区的又一重要集群产业。深圳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

  查振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