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调查称九成人对婚姻不满意 七成家庭遭遇冷暴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6:48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马小真

  10月11日, CCTV的一档调查节目—《历程》,做了一个关于城市家庭婚姻现状遭遇家庭冷暴力的问卷调查。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刘吉吉博士历时16个月,足迹遍及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四
大城市、两千多个家庭。结果表明,有93%的家庭对自己的婚姻质量不满意,70%以上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至此,一度备受关注的“冷暴力”话题又重新被提起。

  关于冷暴力,社会上的说法有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冷暴力?是言语上的谩骂攻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还是性生活的冷落拒绝?观察记者根据长时间以来对这个现象的关注,从“冷暴力”的字面意义上将其拆解成了三个内在含意—即“冷酷”、“暴戾”、“杀伤力”。

  但是,不可不提的一点是,记者通过此次调查采访惊异地发现,冷暴力出现频率最高的家庭竟然是受过良好教育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家庭。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会失守于情感婚姻的阵地?这个令人震惊的数据背后究竟藏匿着怎样令人震惊的事件? 家庭冷暴力究竟体现在何处?为什么说高知家庭冷暴力现象越来越严重?带着心中诸多疑惑,观察记者走访了杭州几位饱受家庭冷暴力之苦的人士。

  冷暴力之“冷酷”

  受访者:杨小萍,银行高级职员,29岁

  在大多数人眼里,婚姻不幸总是属于中年人或者所谓的“七年之痒”。但杨小萍似乎成了一个例外。

  今年29岁的杨小萍恋爱、结婚加起来还不到四年,按理说夫妻双方的感情应该正处于高峰期。可是在采访的时候,杨小萍却痛苦不堪地告诉记者,她的婚姻已经触礁。

  “我也记不清从哪天开始,我们一星期说的话加起来不到三句。我知道我们之间有问题存在,好几次我也很想和他做一些沟通,可是他却永远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每天下班后不是一个人占着电脑玩游戏,就是躲在卧室看电视体育节目。”

  毋庸置疑,杨小萍正在遭受现代家庭婚姻中“冷暴力”的伤害。而正是这样不闻骂声、不见血腥的“家庭精神冷暴力”让表面看起来生活得光鲜滋润的杨小萍日日“痛在心里”。

  “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想让他开车送我去医院,可当时正在玩电脑的他却以一句‘没空,自己打的去’就把正发着高烧的我给打发了。当我从医院打完点滴回来时,他竟然连一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依旧在电脑前酣战。”杨小萍说她以前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话从来不会憋在心里,可是现在,别说谈话沟通了,就连吵一场架都成了奢望。

  看得出来,杨小萍还是非常爱她的丈夫的。据杨小萍说,她的丈夫是外资医院的医生,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前途,而且长相帅气多才多艺。

  “我绝对相信我们的婚姻并没有出现第三者,但造成今天的局面我实在想不通。”

  “我今年30还不到呢,有时想想自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真的很伤心也很害怕。”

  其实记者也很想不通,眼前有着如此高尚职业且看上去如此年轻漂亮的杨小萍到底有什么地方令她的丈夫 “厌恶”至此,甚至都不愿多看她一眼,有时即使在街上偶尔遇见,杨小萍说她丈夫也会绕道而走。

  “原来还想,有个孩子或许会改善我们之间的这种情况。但就现在来看,上天虽然给了我当母亲的权利,但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杨小萍自嘲地对记者说,因为丈夫的冷漠,她早已过起了时下最时尚的婚姻生活—无性婚姻。

  杨小萍和她的丈夫至今还没有

离婚的举动,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间房,晚上各自把门一关,不像是夫妻,却像一对时刻保持距离的异性室友。

  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夫妻本是同命鸟,病苦来时相扶持”来形容“家”的重要。可是从杨小萍的案例上我们却看到,一个本该是避风躲雨的港湾竟然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冰窖。试问,有多少婚姻能在这样的低温下生存呢?

  冷暴力之“暴戾”

  受访者:陈强,中学教师,47岁

  坐在记者面前的陈强看上去起码比实际年龄大10岁。50不到的人,两鬓却已完全斑白了。然而比容颜更苍老的则是那颗原本充满活力的心。

  “其实不是只有女性才会遭遇冷暴力,连我这个1米78的大男人也饱受家庭冷暴力的痛苦,不知在外人眼里,我是不是很窝囊?”在采访陈强的1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除了不停的叙述自己的境遇之外,剩下的只有叹息和满眼的落寞。

  在陈强所执教的中学里,已经有20余年教龄的他应该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并多次获得过省、市嘉奖,并深受学生的尊重及爱戴。“有谁知道在教育领域中颇有地位的我,一回到家就连一条宠物狗都不如呢?”

  “结婚18年,曾经的恩爱与温馨早被生活涤荡的踪影全无。尤其是现在,带高三班,压力多重可想而知。总希望回到家妻子能和自己说几句贴心话,可她却老是对我冷言相向,刻毒的讽刺挖苦更成了家常便饭。”

  陈强说,他和妻子是大学校友。妻子年轻时相当漂亮,有不少追求者。当初嫁给他这个在海滨小城中颇有些名气的文学青年,着实在同学和亲朋面前风光了几年。

  “可自从5年前参加了大学同学会后,她整个人就变了。老是数落我是个穷书匠,没有能力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可我只是个教师,能挣得了买大房子买车的钱吗?”

  “有一次我在家里用微波炉,不知怎地给弄坏了。当时家里还有客人呢,她就毫不留情地指责我,说我不中用、笨到骨子里,还说什么倒了八辈子霉嫁了我这个窝囊废……唉,你说这日子还能过吗?”

  陈强不是没有想过离婚,可妻子却不愿应诉。时间一长,陈强想想反正自己也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就将就着过日子吧。但多年的谦让却更助长了妻子的暴戾,陈强常常因为生活上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被妻子数落得“体无完肤”。更令他尴尬不已的是,妻子还对他实行经济控制,每个月只允许他有200元钱零用,而当陈强抗议妻子的做法时,她却振振有词:“就你那点钱还不给计划着,将来儿子不娶媳妇了?”可是陈强说,家里的那条金毛宠物小狗,每个月的进口狗粮和美容费用就要花费近300元!

  “男人有时候比女人脆弱。你们妇女有三八节,遇事可以找妇联诉苦,可是我找谁呢?双方的父母年岁也都大了,还能让他们为我们小辈操心吗?”陈强对记者说,因为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觉得自己似乎变得越来越懦弱没有主见,原本在单位也称得上是个活跃分子的他,现在却除了教书,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了……

  在1千多年前的中世纪的黑暗年代,家庭婚姻生活中,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压迫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如今,在文明社会里,冷暴力却也如同一把软刀,将人的尊严和人格践踏到了极致。在这样的境况下,更多如陈强们一样遭遇的人们心灵的痛苦永远无法消除。

  冷暴力之“杀伤力”

  受访者:戴文燕,

公务员,42岁

  和许多正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人一样,戴文燕也正在遭受着同样的“折磨”。而相较于如前所述的两位冷暴力遭遇者,戴文燕的情况尤甚。

  “在家里,他向来是个大老爷,什么都得听他的。即便我很疲劳或人不舒服,还照样得给他洗衣做饭。体贴的话?想都别想了。在家里,我只是个免费的保姆。”

  “你知道吗?我患焦虑症已经二三年了。现在我经常失眠、偏头痛,内分泌也有点紊乱。这是什么原因?我在单位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工作也不累。还不都是这样的婚姻给闹的!”

  戴文燕的左手手腕上有好几条伤痕,她说,每当受了丈夫的气,她没处发泄,就只能用刀划自己的手,这样方才能让心里的痛苦减小几分。“或许哪一天我真的崩溃了,就在这个地方一刀割下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戴文燕抚摸着手腕内侧自语。而她的神色则完全是一个得不到家庭关爱而无比失落的中年女子的愤懑与哀怨。

  戴文燕三年前发现丈夫有

婚外情,她也曾试着努力挽回丈夫的心,可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两个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他们却不愿就此放弃这段婚姻。不想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孩子、仕途、来自双方长辈的压力……压抑的情感和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终让彼此的心灵越来越扭曲—一个变本加厉的在情感上折磨对方,看到她越痛苦他就越满足;而另一个却在日复日的哑忍中维持着自己的面子,让表面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家庭成为旁人眼中的楷模,自己却承受着心灵最大的鞭挞和煎熬。

  “我女儿今年才15岁,原本多天真乖巧的一个小姑娘,可家庭的气氛却让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乖张孤癖。一旦看到家里气氛不对,不是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把音乐开得震天响,就是用怨恨的眼光来看我们。甚至去年还因为青春期心理障碍休学了半年。真是作孽啊!”

  一句沉重的“作孽啊”,让我们看到了伤害的不仅是夫妻间原本美好的情感—抑郁的心情长期得不到宣泄、生活长期缺少快乐的体验……身心的不健康,子女的不快乐,正如戴文燕所说:“维权热线再多,也无法解决冷暴力的情冷淡。冷暴力所带来的杀伤力不仅仅是最后家庭的解体,它给一家人—夫妻、子女、长辈……造成的痛苦甚至伤害有谁能想像得到?”

  冷暴力: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冷暴力”虽然一度是个极热门的社会话题,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清楚“冷、暴、力”这种深层次的,从精神、心理上直接或间接体现出来的暴力究竟表现在何处。据《中国区域性妇女受暴力侵犯研究报告》对4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尚有31%的人不认为“在经济上限制丈夫(或妻子)、对丈夫(或妻子)视若无人、辱骂丈夫(或妻子)” 等行为是家庭暴力。

  同时,记者也发现,在已遭遇冷暴力的家庭中,宽容与忍让是否能让自己的配偶愧疚或反省,是很多受虐者常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在受虐后对配偶的宽容、忍让非但没有让施暴者反醒,却更助长了他们的施暴气焰,这种看不到的伤痕给无数家庭酿成了无法逆转的悲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遭遇冷暴力的人很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爆发—自杀和杀人。

  新婚姻法的成立确实让婚姻生活中武力造成的伤害有了法律解决的途径。同时,普法力度的加大,也使人们越来越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然而面对冷暴力走近越来越多的家庭,记者认为,这是因为法律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隐藏性让许多施暴者找到了新的暴力方式。然而,同普通家庭相比,知识分子对感情和精神的要求比一般人更高,也更细致。所以当知识分子家庭的夫妻出现矛盾而又找不到其他“发泄”的方式时,夫妻中的一方就故意冷落对方,要不就故意“挑刺”、“找茬”,用言语等刺激对方。同时,选择冷暴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会被高知家庭认为是符合他们的学识、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解决矛盾的形式。同样,他们选择冷暴力的目的,也是为了用家庭斗争的内核来维持其幸福生活的表面形式。

  但实施冷暴力的人们却忽略了,冷暴力其实是把三刃剑,不仅夫妻间彼此严重伤害,如果有孩子,那连孩子也不能幸免。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精神暴力的同时,也常对子女实施精神暴力。专家指出,受到精神暴力虐待的孩子,轻者会性情忧郁,变得或懦弱或残暴,重者可能产生自杀倾向。而这些影响即使在孩子长大之后也很难消除干净。

  冷暴力给家庭造成的种种危害由此而见,它亦成了婚姻不能承受之重。而婚姻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彼此的担待不起—包容、谅解和体贴。要担待偶尔的出言不逊,要担待突如其来的失败,更要担待生活中由柴米油盐带来的琐碎和平淡。如果真的到了彼此担待不起的地步,那不如把这一段婚姻放下。何必要让原本情深意浓的两个人生活在冷漠、苛刻、相互刁难与折磨的无休止的冷暴力之中呢?

  婚姻的常态不可能是永远的相敬如宾琴瑟和谐,但也绝非是许多人想像的漫长苦役。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律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完善,以及21世纪婚姻的变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将朝着理性的、进步的,以人为本的,男女更加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而婚姻中的人们亦会在“良知、正义、道德”的交锋中,重新赢回“尊严、幸福与尊重”的人生砝码。

  (注:出于对个人隐私保护,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