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冰面不能承受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1:55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悦/哈尔滨报道

   11月23日下午4点20分。松花江畔。江风刺骨。

  银色的大河在平原上铺展,厚重的流冰缓慢而坚定地向哈尔滨方向前进。这些流冰下方30厘米处,是让哈尔滨人闻之色变的硝基苯——这次哈尔滨水危机的主角——冰面不能承受之重。

  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最初三种污染物质,苯和苯胺基本已经消失了,还有一种物质,硝基苯不溶于水,比重又重于水,隐藏在冰面之下。

  王军和宋连彬抱着冰冷的采样瓶在江边的滩涂上吃力地行进。王军身上的服装搭配让人心酸——从里到外依次是

保暖内衣、毛衣、防护服、救生衣、军大衣。他们脸上的血色向远方的夕阳一样渐渐消去,这是他们在白天最后一次采样,一个小时后的下一次采样时,北国已经是夜色笼罩了。

  “你别看他们刚才还能说笑两句,等到晚上就完全是苦挨了。”任友山告诉《望东方周刊》。任是哈尔滨水文局的局长,他给连续两天超负荷工作的司机替班,开车来到随着水污染逼近临时增加的太平镇取样点。

  临时站点没有任何固定设备,只能用土办法。江边土坡上,任友山身系拇指粗的麻绳,用力拉住,绳子的另一端系在岸冰上取样的宋连彬身上——对于任局长来说,手下的生命同样是冰面不能承受之重,使命反倒让他们可能第一个倒在硝基苯污染的水中。

  王军在他身后保护,宋连彬然后将四米长的竹竿深深插入江中。小桶装满水后,取样人再将小桶里的水装入指定的取样器皿中。来回三次,两升水样被提取完成,合盖,加封。

  取样人员按照技术要求,必须采到松花江的流动“活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样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相比于更上游的“88号照”监测断面的危险,他们已属幸运。23日凌晨4时,“88号照”送回的水样苯污染超标28.6倍,正式拉响了哈尔滨水危机的警报。

  在那里,取样人员需要淌着水岔(一种防水防护服),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冰块擦身而过,如果大块冰凌撞击到身上,他们获救的几率几乎是零。除了冰块,下水时他们还要避免水污染,除了防护服,还必须戴防毒面具。

  一班四小时一换,他们往返四次站在冰冷的江中,每次一站就是10分钟。现场四名取样人员腰部绑着绳索下河,每走一步腿都会深深地陷进泥泞中。

  四个小时之内的其他时间,他们只能在江边惟一的掩体——不熄火的车内取暖。

  “头一天不知道下水会这么遭罪,鞋子里穿一层袜子像赤脚一样,一个采样人员忍受不了把手套穿在了脚上。”任友山在寒风中呵出一口白气,湿润了他的眼睛。

  “太平镇取样断面是昨天新设的,按照省局的要求,根据污染团的最新动向,一点点往下撤,采到最有代表性的水样。”任友山话音未落就接到省水文局董淑华局长的电话,指示在哈尔滨市政用水取水口前再新设一个断面——这已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22日一定让董淑华刻骨铭心。在这一天中午,污染团的前锋到达哈尔滨境内,防治工作进入全市总动员。也是这一天,董淑华的母亲出殡,她5点起床,回到床上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多。23日,她又一早起来工作,在下午1点半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后旋即赶到省政府参与新闻发布会,这天,她没吃午饭。

  董淑华是个内敛温和的女人。和其他官员不同,她甚至不好意思拒绝《望东方周刊》记者咄咄逼人的责问,而前一天,她刚刚经历了自己人生的冰面,同样的不可承受之重,她只能接受。她的故事,是由水文局的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的。

  董淑华超负荷工作从10月14日开始。“13日吉石化爆炸之后,14日我们就按照水利厅和水利部水文局的要求,对可能的污染团进行监测预采部署,准备监测断面、检测次数和人员。到目前为止,共投入七辆越野车、50余人。”

  任友山说,从15日开始,水文部门就在这里取水监测。22日加大了取水频率,两小时一次,从23日开始每小时一次,24小时不间断,每两次取水后将水样运往哈尔滨检测。

  而在平时,水样是一个月一测,这意味着现在的工作强度已是平日的720倍。一线人员的艰苦检测,为延长全市供水时间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广大市民储水争取了宝贵时间。

  四小时一班,一天几班的轮休已经让不少监测一线人员体力大为透支,任友山担心,他的手下挺不过停水的四天。

  增加断面之后,车也要腾出来。任友山只能让太平镇监测点的王军他们到附近的老肖头家去烤火避寒。那里是农地中的房子,连电都没有,晚上只能靠点蜡。

  形势越发紧张。老肖头的井上午被封了。原因是他的自打井离江岸太近。“镇上的人跟我说了,不能喝这井水,现在鸡鸭也不喝江水了,全喝我用驴车拉回来的水。”老肖头说。

  预计11月26日凌晨,污染高峰将基本流过哈尔滨市区江段。

  那个时候,天会更冷。但是,对于水文人员来说,不会比现在更冷。-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