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30位浙商清华集体上研修班 好事还是集体心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7:58 时代人物周报

  邓艳玲

  11月21日,为期半月、备受争议的号称亿万身价浙商清华研修班结业了。

  半月前,这30位所谓“草根浙商”跨过浙江省人事厅设立的严苛的财富、级别、年龄、学历门槛,进驻清华。浙江省同时向外界宣布: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期合作,成
立“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两期,这批是“黄埔一期”,学费政府出。

  浙江省政府支这么一招,本是一件好事,坏就坏在,浙江省政府服务太到位了,许是真的很财大气粗,他们豪气地对世人宣称:12天42万学费由政府掏了。

  于是,炮轰之声从网络、报纸等媒体铺天盖地地弥散开来。

  人们开始算帐:12天,42万,30人,每人每天是1167元,再加上他们每人每天130元自掏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每天的学杂费是1297元,近1300元,价格还真是可以与这些亿万富翁相衬。

  “没有钱上学的人,政府偏要他掏钱上学,有钱的腰缠万贯的人,政府反而不让他掏钱上学。”“这是政府作为过度!”“赢者通吃,马太效应。”……新华网有网友愤怒地认为浙江省政府此举是媚富之举。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指出这是一种权力经济的表现形式——认为这种政府出钱只挑选资产上亿的富豪免费进修的行为,“不但会对健康的市场经济造成强大的挤压,更可怕的是,还会造成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平等和不平衡”,“知识扶持忽视一般的民营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政治不平等。”

  在本报记者的观察和简短的访问之中,发现老总们其实真的是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一整天的课程,上午从早上8点到12点,在学校食堂吃饭,中午稍事休息,下午又是一下午的课,他们都很努力,课间也在热烈地讨论着,倒没有像之前有媒体称,他们课间是疯狂地打电话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当记者询问一位在一旁抓紧时间吸烟的穿黑皮衣的男士时,他说:“我们当然很愿意来了,都是清华的名师,我们每天的课都排得满满的,中途没有休息的,昨天晚上我们班还组织自己的朋友家人一起来请教授加餐讲座呢。”

  据统计,浙江经济以民营经济唱主角,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60%左右的财政收入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是由民营经济创造和提供的。国有企业老总、

公务员可以无偿地接受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自己为什么要受到这种不公正的讨伐?老总们颇有些无辜,也不愿意面对媒体了。他们 “心虚”是不是颇有些无奈?

  在媒体紧追快骂声中,开学两天后,浙江省人事厅就宣布:按计划,首期班次的学费由政府部门支付,目的是起到启动、示范、引导作用,从第二期开始,公家出资行为将逐步退出,直至完全退出,所有培训费用将由民营企业“老总”自行承担。说他心虚,有道理吧?

  对于

清华大学,人们也颇多怨言。11月14日上午,本报记者联系到整体设计本次培训课程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却被不耐烦地告知:“这个事情,不归我管,你找办公室。”但是办公室负责人的电话一周来都没有人接。

  从一个网友的发言中,也许可以一窥清华保持沉默的某种原因:“说到大学精神,1996年,牛津大学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塞义德向牛津捐款340万美元、让牛津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的提议。校监们决定: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教育。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认为:‘大学应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是大学真正的价值所在,大学更要推广一种价值观念,做一种知识的传播。’对比之下,清华大学是否应感到羞愧。”

  从早先的陈丹青请辞,到博士生王垠退学,清华都没有作什么正面回应。这次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沉默是心虚的表现吗?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