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改善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8:46 中国青年杂志 | |||||||||
策划、执行-邱四维 信海光 蒋晔 张杰 昔日之日,常讲中国地大物博,今日之日,中国资源告急。 以2004年为例,中国的GDP是1.6万亿美元,但它是用50亿吨自然资源换来的,其总消耗量居世界第二。而日本,20亿吨资源同期换来的GDP是我们的3倍!目前,尽管我国进出口
尤其2005年,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能源危机征兆显现的一年。从年初的电荒,到年中的水荒、油荒,还有矿难频生背后煤炭供不应求的真相,无一例外都在表明:高速增长的经济正开始面临资源缺乏的严酷现实。经济学家杨帆先生撰文说:“基本资源不足,使用效率低下,进口不稳定不安全,构成中国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多么及时、重要!“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使用资源,大力倡行节约意识,而不能只顾今天,不管明天、后天。广义节能,是未来的关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中央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着眼点其实不仅在于我国目前面临的资源危机。我们认为,意义更深远之处还在于,节约同时意味着不浪费,节约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中华民族素有节约的传统美德,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又所谓“有时需思无时”。我们应该看到,消费时代的节约并不代表贫穷和落后,浪费却一定代表自卑和虚荣。一个习惯于浪费而不懂得节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今日之日,节约已是文明之呼唤、国情之所需,换言之,节约也是一种现代化! 英国等欧洲国家,在19世纪就出台了“马桶法律”,规定马桶每次用水不得超过9升,后改为6升;早在十几年前,德国就开始倡导商品“无包装”和“简单包装”,公布了《包装条例》;芬兰是纸张生产大国,在这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废纸回收率达7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为了更好地节约木材,防止污染,韩国人“武装到牙齿”,发明了由土豆、糯米制成的可食用的牙签;而资源贫乏的日本更是投入巨资研发节能产品,形成了全民节约的良好氛围。这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节约模式,对于今天仍在追求“豪华月饼”“天价宴席”“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我们中的一些人,无疑很有借鉴意义。 节约不是小事,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全体公民身体力行、共同努力。 中国将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