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环球》杂志:中国官员哈佛大学学做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0:13 《环球》杂志

  美国如何培训高级官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高级行政官员”项目培训,能为我们提供这个疑问的部分解答。那种解剖麻雀式的“案例教学”、唇枪舌剑般的课堂讨论、自由平等的课外交流,以及体现在各个层面的节俭意识,有的也许能够“洋为中用”。

  彭烨

  领导战略、决策精髓、执行效力、谈判技巧、传媒合作、种族关系、国家安全、危机处置,……20多个专题构成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高级行政官员”项目培训。只看项目设置,就可以初窥到美国培训高级官员的神秘门径。

  作为培训班中的4名非美国籍学员之一,我参加了肯尼迪政府学院2005年度为期4周的“高级行政官员”项目培训。培训班的64位学员主要来自美国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其中近一半来自军方和国家安全部门。

  三种力量影响美国国策

  哈佛的培训使学员对美国基本的政治架构和政府运作有一个初步了解。美国行政体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应是它的简约和高效。

  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市政府,国家的行政管理层级只有三级,各州既受联邦的制约又能最大限度地独立自主,因此无论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来讲,行政管理成本都是比较低的。

  美国城市管理的职责主要来自市政部门,市长的领导力和领袖魅力对城市管理至关重要,从“芝加哥黑人儿童领养”、“纽约城市交通管理”、“911危机应对”等城市管理教学案例中,都能看到市长作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的作用。

  在美国国家政策的制定中,三种力量的影响绝不可小视:

  一是来自军方,美国长期以来充当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因此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上的考虑,始终是制约美国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培训项目中,反映国防安全、地区冲突的案例,在整个培训中占相当的比例。此外,美国在军事上的巨大投入,仅从服兵役的人数和在世界各地设置的军事基地数量上就可窥见一斑,足见国家安全在美国国家政策制定中的分量。

  二是来自游说集团。美国游说阶层大都是有各种专业和政府背景的人士,如资深公关人士、律师、前政府官员、参议员等等,这些人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很多都有在政府高层工作的经历,在政界有着超强的人脉,左右政策制定的力量非同小可。培训项目在案例分析中详解了两次海湾战争中游说阶层的影响力。美国的大企业集团更是与某些游说组织长期签约,以说服美国国会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充分体现他们的特殊利益。

  三是来自法官阶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联邦政策制定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往往通过法律解释来判定一项政策的合法性问题,从而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认同和批判中前行

  在美国短短一个多月的学习和生活,处处感受到多样性的文化在这里激荡、融合。肯尼迪政府学院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小小联合国,在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每年大大小小、时间长短不一的各类培训班有几十期之多,仅中短期政府官员类别的培训学员就有6000余人。

  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不同制度框架下年龄、性别、肤色和经历各异的人们,在哈佛大学里自由地交流思想,分享学术成果,感受迥异文化的魅力。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这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认同和批判中思考前行。这也正是哈佛不同凡响之处。

  作为班上仅有的几个外国学生之一,我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厚待。刚到美国由于时差和语言上的不适应,听课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每天的讨论时间里,我所在的小组为了让我能听得更明白,大家特意放慢语速,组长总是额外给我机会,鼓励我大胆阐述观点,课下还经常找我聊天,帮我克服语言障碍。

  美国同学带给我另一个深刻的感受是他们做事的一丝不苟和严谨的生活态度。他们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小组讨论、每一个角色扮演,无论多么枯燥的课大家都会积极地参与,热烈地和教师交流讨论,认真地完成课上课外的作业。

  美国人崇尚自由,但你不会在课堂上看到有人接听电话,没有一个人缺课或迟到早退。有两个同学脚扭伤,打着石膏,拄着拐杖,依然坚持参加所有的教学和集体活动,重规则、守纪律仿佛与生俱来,令人钦佩。

  除此而外,他们注重礼仪,诚实守信。我的两位美国室友,严格遵守与我约定了的洗漱时间,从未随意改变。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与人约定的事情件件会有交代。置身那样的一个环境,你会不由自主地时刻提醒自己要守时、守约、守规和守法。

  班上60个美国同学大都是联邦政府不同部门相当级别的官员,但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傲慢和矜持,他们个个能言善辩,善于表达、沟通,上台演讲从容不迫,幽默风趣;模拟谈判尖锐机智,游刃有余;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在哈佛同窗那里,还能深深感受到尊重权威、善于欣赏的重要。常常看到他们十分虔诚地对待授课教授的著作,课内课外对哈佛学术权威发自内心的信服和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融洽的师生关系令人难忘。

  美国同学非常善于欣赏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在用心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把赞赏带给对方。课堂上大家常常用掌声奖励有见地的观点和精彩的师生对话;小组学习中你常常能得到来自学友的鼓励和赞美;结业典礼上同学们自发地为培训期间的生活服务人员凑钱买礼物……这些体验,都会让学员,特别是异国学员,在今后更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欣赏。

  注重案例说法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在培养学员的领导力方面,非常重视通过案例教学,强调沟通和协商的重要,每一个领导者都需要具备与上下级和同事间良好的对话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这里,几乎所有老师都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案例教学。学院专门有教学案例的编写班子,他们每年从学员和实际工作中捕捉并撰写新的典型案例,有些是失败的教训,有些是成功的做法,加之以往的经典案例,总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在我国,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处理突发性事件和化解危机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地方处理不力引发更大的危机,而这些例子完全可以被当作教材,给人们许多启示。

  不少地方政府有时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要照顾群众利益又面临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但处理起来却有章可循。培训项目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某山区居民习惯伐树做燃料,政府怎样说服他们为了环保而不去伐树?案例中详细述说了政府如何决策,林业部门如何调查并协调其他部门的关系,如何动员社区工作者、如何造预算等,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各方最终达成共识。

  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一次“传媒合作”课上,校方请来一位杂志总编和一位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他们和学员一起讨论官员如何和媒体打交道,介绍如何引导并回答记者提问等技巧。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不停地提问并与客人当堂“过招”。

  追求学术纯粹化

  在哈佛学习及回来后的日子里,我总不由自主地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哈佛精神?是她自由的思想、包容的态度,还是严谨的治学、卓越的追求?

  很难用语言精确地概括出它的实质。在短短的30天里,我注意到两组有趣的对比:教学的多样性与研究的独到性。哈佛大学在学生选拔、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上无一不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在学术研究上却强调有独立的批判、独到的见解、独到的创新和独到的贡献。

  另外,哈佛大学注意平衡经营的商业化和学术的纯粹化。哈佛大学在招生宣传、经费筹集、学校经营等很多方面都是市场化的,但教授们对待教学和学生却不是市场化的,他们在学术上崇尚世界一流的水准,在教育中注重教学相长,博采众长。

  正因为哈佛不懈地追求对本土化的创新能力和向世界传播的影响力,当我们走入她古老而年轻的校园,徜徉在这座知识圣殿流连忘返的同时,明白了有容乃大的内涵。-

  独家声明:《环球》杂志独家供新浪网稿件,如需转载请获口头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相关新闻:新民周刊:中国官员培训“哈佛计划”调查(图)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