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银行业欢迎境外战略投资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1:12 瞭望东方周刊

  11月18日,距与德意志银行正式签署《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不到一周,华夏银行行长吴建率银行高层悉数集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高调推出其最新研发的集团结算中心、外汇及时达等五项高端新品。

  吴建此番并不仅仅是为了推介新产品,更是表明华夏银行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后进行的战略转型。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字,到目前为止,总共有18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
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30亿美元。审视华夏等银行战略转型的得失,对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银行改革思路当有更清楚的认识。

  华夏银行副行长李国鹏说,华夏银行吸引德意志银行入股,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从转让价格来看,李国鹏此言不虚。此次华夏银行的转让价格每股4.50元,不但高于普通银行的溢价,甚至高于目前华夏银行流通A股的市场价格。对华夏银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划算的价格。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控股,只要能有话语权,能够让它说得上话,以改变银行的治理。这么高的价钱就是为了得到话语权。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提出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五原则中,首条就是“要保持国家对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不过,作为股份制上市银行,华夏银行显然不在此列,更何况,已有深发展银行成为外资控股的先例。

  中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已成为金融界的热门话题。面对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大限,国内银行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业内因此有人说,对于参加股份制改造的国有银行来说,上市成为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目的。一方面国有银行急于股改上市,另外一方面自身资产质量并不好,不论在境外投资者的入股,还是在上市时,国内银行的资产定价水平肯定不会高。这就是目前关于国内银行“贱卖论”的由来。与此同时,“财富外流”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也一并成为质疑的焦点。

  但无论如何,银监会所制定的“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能达到或超过25%”的界限尚无人突破。

  对于在股权分散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中,外资争夺相对控股权的问题,业内有人认为,这和管理层的想法是一致的:外资得到控制权,是希望能够改变银行的管理,而管理层引进外资,也是为了改善银行的治理和管理。

  而外资银行的取向也很明显。德意志银行零售银行主管Rainer Neske较早前表示,德银入股华夏银行后,将停止策略入股中国企业。因为德意志银行相信,华夏银行已足够为德银提供平台,接触中国的散户市场及未来的扩张需要。

  新加坡的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的布局则更深远。淡马锡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更是新加坡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尤其是投资金融业,新加坡将未来长期发展的很大一部分前景,与中国的增长和发展牢牢地绑在一起。

  在各种争议声中,管理层的意图越来越清晰。“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安排,不是不慌不忙,而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作为三大国有银行的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发出的呼声。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也公开撰文表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参股现有中资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入股金融机构的比例。”作为首家完成海外IPO的国有银行,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近期表示,“中国的银行不开放,不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自己搞好,但时间上可能要更长些,效率上可能会更低些,中间的不确定性就会更大些。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可以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不管是国有银行改革,还是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都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思路。根据安邦研究的不完全统计,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之外,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8月,中国至少有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了外国投资者。

  改革的手段和路径已明确,但能否达到“建立起有效的绩效激励、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成自主承担风险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参与主体”这一目的,也并不是水到渠成之事。

  实际上,金融体制的变化不那么简单,金融体制问题的基础是产权问题,但还包括监管、政策、法规、市场开放等多个方面。业内亦有人称,银行的问题,不仅仅是银行管理的问题,主要还是

中国经济体制的问题。许多坏账是由于一些行政干预造成的。另外,市场缺乏诚信,企业间形成很多三角债,最终导致银行受累,这不是银行系统自身改革所能解决的问题。■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