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我们是否需要突破父辈的经验半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9:28 中国青年杂志

  这篇发表在网络上的帖子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为事业和爱好之间的抉择,困惑的儿子和深爱他的父亲有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对话。同样,网络上也针锋相对地发帖,有人赞同儿子的选择,有人批评儿子的幼稚,当争论的双方逐渐从最初的具体讨论转向更深层次的争辩时,一个不容回避的普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是什么阻挡了年轻人超越的步伐?

  我们是否需要突破父辈的经验半径?

  ——一场网络世界的“代沟”之争

  文-廖兰

  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几个月的儿子告诉父亲,自己用几个月攒下来的工资买了台相机,打算放弃目前收入可观的程序员方向,走“爱好和艺术”之路,于是,有了下面这场“意外”的对话。

  父亲:你买相机做什么?这山望着那山高,看你这一辈子能成个什么大器。从现在起你必须要有远景规划,以后买房、结婚需要花多少钱?这些你如何才能积累够?几年能达到目标?心里必须有个数,不要总想着靠家里。

  儿子:就是喜欢啊,现在只是业余爱好,将来学好了也一样能挣钱,我有兴趣也有信心,摄影是我的理想,这并不影响我现在的工作。

  父亲:你那些理想,实践将证明都是肥皂沫,我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你这样根本就不可能。你参加工作才几天?应该和你的老师、朋友多聊聊,征求人家的意见,不要自己想干什么就轻易决定。

  儿子:就算我干计算机的同时有个副业挣钱也不行吗?

  父亲:明确告诉你,想靠摄影挣钱,这条路根本走不通。那些商业、广告摄影师,人家是学什么的,人家什么时间出道,人家是什么水平,你能与人家比吗?

  儿子:现在国内职业搞摄影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学摄影出身,有什么不能比?

  父亲: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还跟我讲理?我什么没见过?算了,如果你这么说话,那你随便吧,以后的世界你自己闯,买房、结婚,家里也不会资助你,你好好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去吧!

  儿子:爸爸,您听我说清楚再批评。真正的摄影大师学什么的都有,就是几乎没有学摄影的。不管别人是什么水平,我难道就不能和他们比吗?如果我永远这么想,连比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超越?

  父亲:空话连篇!父母花钱供你上学,四年的时间你学的都是计算机,如果这么一下子放弃了,你就太让我们失望了,也太令人伤心。我们希望你沿着一个即定目标向前走,这样才会达到最终目的。

  儿子:如果已经知道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呢?还要继续硬着头皮往下走吗?

  父亲:你要让事实说话!为什么根本走不通?那么多人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为什么走通了。走不通国家还办计算机专业干什么?

  儿子:在单位我竞争不过他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我没有那种对工作的激情。

  父亲:那只能说明你在计算机方面学的知识太浅,你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也太少。你以为搞摄影就那么容易吗?以我的经验,你如果搞摄影,一个月可能连100元都挣不到,不信你试试。为什么每次见了困难你就低头逃避,这算什么?家里花了那么多钱就供出这么个结果吗?

  儿子:我不是低头,我也从来没有低过头,遇到困难我从来都是努力解决。硬件开发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根本竞争不过他们,那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我能两三天不睡觉,最后解决了。

  父亲:你在北京这五年多,都干了些什么呢?

  儿子: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在进步……不要我学摄影? 要我继续在计算机这条路走下去?我没说放弃计算机吧?我想多学一点儿东西多一条路不行吗? 我把我的想法、理由都跟你说了,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你就觉得摄影不是个正当职业,没有什么前途是不是?

  父亲:你这是与父母说话的口气吗?你真是无药可救的孩子。

  我对社会的了解比你多得多,不熟悉的行业我不敢说,但计算机这个行业我很了解,如果你不听劝告,执意要放弃在这一行业发展去搞什么摄影,这辈子可以说是彻底完了,如果你不听就干脆什么都不要说了,以后的路自己去闯吧,好自为之!

  这场对话被标题为“父亲要与我绝交”而在网络公开,很多人参与到讨论中,话题最终集中在“我们有没有必要超越父辈的经验半径”上……

  网友百事可色:我不忍心看到本该坦白的生命被教育得目带狐狼之光

  你的想法简单,但不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无畏,这些元素对一个人人生的作用,并不容易被那些善于从历史成败的字行里发掘遗憾从而带着一脸谨防上当表情的实干主义者所体谅和理解。正如父亲大人迫切地以自己在人生弯路上的经验,来预言你的人生将重蹈覆辙。正如众多直奔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网络大侠们,用带着责任心的口吻认定你的作为在十年后将自行破产而令其悔不当初。

  不妨请试想一下我们自己从“当年”走的弯路里得到了什么?似乎这一代人,直到现在都没有学会对这些错误标上对应自己人生的注解和价值评估,对于过去的讨论都围绕着艰苦和熬过来之类的话题,但当更年轻的一辈问到“你那时有什么值得时光倒流的东西”时,便哑口无言了。

  当我们最终发现除了大学比现在轻松外,确实没有什么让人来无限回忆,便毫不犹豫地说,我们那时哪儿像现在条件这么好有电脑、手机,我们只有两块红薯加两根葱就一顿饭!

  你可以归结为这是时代的错误,一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都过于贫乏,而另一代却丰富过剩。一代人从不认为自己以前农村稻田里的经历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另一代人则认为兴趣爱好要发挥,就算学了以后不能谋生也是将来值得一提的自豪。

  拜托,请不要过多考虑诸如“值不值得”或“有太大的未来问题”压力,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你会遇到什么、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事情,这一切只有你自己去把握。

  特别是别去想什么20年后会后悔之类的话,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本该年轻坦白的生命被教育得目带狐狼之光……

  网友killer:对父辈而言,学会放手是最难也是最好的选择

  我读到一个父亲在面对儿子提问时的苍白无力,因为他每每到了实质问题都只是说:你太不懂事,太没有礼貌,没有出息。

  家长肯定不会害孩子……但是那只限于主观上!父辈由于自己历史环境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往往对事物的看法是片面和局限的。所以在包含亲情教导之时给的只能是以建议为主,而不是强制接受。一旦变成了强制,那么他首先错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是单纯体现在盲目听从吗?

  父亲认定搞摄影没有前途,因为身边有例子,社会上强人太多也会打压住儿子的发展。好!身边的例子能代表什么?按统计学连可以做依据的样本空间都不够!同行强人多,哪个行业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强人少呢?

  我也是学计算机的,但是一个月前毕业后我选择了医药行业。很多人说那你岂不是白学了,什么话?大学的意义在书本吗?大学的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较高平台的思维模式、社会观念。

  放弃原来的专业并没有你想像的可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优势,因为我玩摄影、玩计算机、学习经济,超过身边人的知识范围也会让我在工作环境里面能做得更加出色。

  父亲也是知识分子,说话有条理,但缺乏说服力。请允许我猜测父亲很可能有失意的经历而先入为主地强加自己的经验到别人头上,但在说到一定深度时往往就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理由了,于是,要么放弃,要么强加!

  父亲怎么可能详细了解每一个现代行业细致又重要的细节呢?谁也不能!在这个时候,一个聪明的父亲只会选择给出建议,而不是命令!

  成功的父辈对于后代只是扶着他学步,帮他在跌倒后疗伤,这样在他成熟后才具有为父母做这些的能力。虽然我只有23岁,但是我知道做父母最难的不是养育,而是试着放手的时候!很难,但正因为难才伟大。

  网友kemmi: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

  两代人的观点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五彩缤纷,当然也包含目前不成熟人的普遍的对人生、工作、未来的片面看法。

  一切按父辈的要求做是不合适的,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怕就怕一代不如一代。按父亲的要求做也许困难,但从父亲的谈话中隐约感到他比儿子强得多。年轻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是坏事,但没有资格让父辈替你分担财务上的支持,以及精神上的压力,最好自己努力。

  “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一定是什么好性格。先问问自己,摄影是不是你的最爱?不管遇到什么境况,都一如既往地爱下去吗?如果说你将来贫困潦倒照样爱摄影,吃了上顿没下顿照样爱摄影,那么,就坚定不移地去爱吧,你是好样的;如果让你要饭来爱摄影你不干的话,让你睡露天来爱摄影你也不干的话,那么你还是别把这个宝押在摄影上。否则,撞上南墙再回头能回得来吗?

  一个人如果将来成功,不在于现在的活力,而在于在现有奔放不羁活力的基础上,吸收古代中外和现有老、中、青观点的基础上,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吸收他们长处的基础上,运筹帷幄,高瞻远瞩,那么,你将来也许就是人上人;否则,如果只是凭热情和要求别人(包括父亲)来给自己创造条件,那么,最大的前途就是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而已,这没什么了不起。

  网友红白蓝: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系统,你必须学会去适应

  我在大学里也是喜欢自己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大学里考了程序员,虽然学的不是计算机。后来发现自己也是爱好很多,最终选择了做硬件。现在出国了,年纪大了,逐渐发现没有那么多闯劲了。大学毕业以后,我虽然一直在读书,但是再也没有让家里负担过。

  大家都活得很功利,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很好的保障体系,这个一方面逼着你为生存而奋斗,减少了懒人,但是也会扼杀一些天才。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系统,你必须学会去适应。

  爱好和职业大可以分开,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度痴迷。理想和生存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能够处理好的人才是最终的英雄。凡高是天才吧?可是你愿意成为他吗?

  对父母的话,还是要多思考思考,不要和他们着急上火,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人一定会对你好,一定不会害你,那就是他们。假如父母离开你的帮助生活就会窘迫,那我宁愿劝你放弃理想。跟父母沟通,也要讲究战略战术,很多事情也许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很多东西你现在感觉不到,失去了才会后悔,但是那时已经迟了。

  网友gudailang:其实每每在希望可以去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就来自父母的爱

  80年代以后生人的父母们:拜托不要重复“可怜天下父母心”之类的这些话。

  其实我们(80年代的人)听到这些话心理上是有很大压力的,谁不知道父母对自己好呢(尤其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的人)?其实每每在抵触父母的意愿的时候,每每在希望可以去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就来自这里。

  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变革时期,上下两代人之间有很强烈的思想矛盾,俗称“代沟”,事实上也不光是这一代,从来代沟的问题就没有消失过,而有关“寄托了父亲的希望和未完成的理想”的儿子也一代代降生着……这就是悲剧所在。

  很多父辈说我们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缺乏磨砺、缺乏信仰、缺乏上进,但是却营养过剩、脾气过剩、知识过剩……可你们已经承担了太多、太重、值得让人尊重的养育儿女、建设祖国的责任之后,创造了这样一个让孩子们准备接受幸福生活的时代后,你们却开始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真差劲。

  事实上,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父辈们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活理论,并认为绝对遵守这套理论才能生活得小康。于是,父辈当中的某些人,在完成教育下一代这个伟大使命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成了这套理论的传道者。

  可惜,这套理论是建立在另一个时代的经验上的。对于80年代后出生的——这个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剧烈变化年代的人们来说,父辈们所崇尚的大多数只是我们所认识并且不屑的中庸之道。

  我只是想和你们寻求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不要把解决矛盾的方式局限于一味的指责,80年代以后出生的比你们年纪小,能够说些什么呢?尊老爱幼是我国永不过时的优秀传统嘛,再说了,我们小一辈的一反口,你们还不得更气?

  看到这么多人参与和这么多的“建议”,父亲给儿子在MSN上留言:

  儿子,爸爸知道你志向很高,但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表现出色,那才是真本事,你证明给爸爸看。我不是想让你通过计算机去挣什么大钱,爸爸在单位的福利加上咱家的房子顶20多万,这方面不用你考虑太多,最关键你要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一直走下去才能成功。

  你应该有远大一些的理想,不要因别人一句吹捧或夸奖,就把什么都忘了,你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挣钱,是学习,学本事,没有真本事,只能给别人打工。生活和社会是复杂的,要想在社会上混出个样儿来,不是看一本 《穷爸爸富爸爸》就能解决问题的,你要永远记着,只有拥有最多的知识,才能改变你所处的困境。

  至于说到经验,爸爸知道自己所知也很有限,但这足以成为你的参谋,我只是希望你能平平安安一辈子,超不超越我,都不重要。

  儿子最后在网络上给所有人的帖子:

  我知道我年轻冲动幼稚,我也知道亲情的宝贵,可与父亲的这场对话却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难过……

  虽然刚刚开始正式接触摄影,但是我对摄影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啃两本教材,Bill Corbett的《35MM Photography》和英文版《摄影指南全集》,上大学花家里的钱,我舍不得买一台相机,直到参加工作,这几个月省吃俭用,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相机,虽然很普通,却寄托了我的热爱。

  用重一点儿的话说,我的老爸很专制,一直希望我能在他看得到的“视野”里按照他设计好的前途发展。

  还记得我从高一的时候开始学吉他,那时老爸就强烈反对,觉得我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我借来的琴差点儿被他砸掉,借钱买来的吉他教材都被他全部撕碎……一赌气我背着木吉他离家出走,为了一个音乐的理想第一次来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琴,那年我只有15岁。

  2000年,我来到北京读大学,天天饿肚子啃馒头,省吃俭用买到了自己的第一把电吉他。

  老爸总用来批评我的一句话是:“学这个对你在社会上生存有帮助吗?”我不知道父亲的经验是什么,难道一个人爱好什么都要对生存要有帮助吗?仅仅是出于热爱够不够理由?

  2002年,我利用网络做了中国第一个新古典主义金属音乐网站,并得到世界顶级吉他大师英格威·玛姆斯汀的认可,同时,被业界称为“中国摇滚传教士”的曹平先生很欣赏我的演奏,我先是应邀在他的音乐学校里教授电吉他,后来成为他的乐队吉他手。

  说到我不够上进……总让人觉得委屈,什么样可以算做不好好上进?1998年我16岁时,自学通过了全国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大学里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网页设计和程序设计一直都是全年级第一,比起那些优秀的人,我算不了什么。不过至少我不能算作不求上进吧?

  也许老爸说的有道理,摄影和音乐不能用来吃饭,但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陪伴我成长,我从不后悔自己的投入,时间上、金钱上。从2000年开始,我陆续买了效果器、DI盒、音箱模拟器和其他的录音设备、乐谱。2004年8月,借钱终于拥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二手Fender,日产,DiMarzio拾音器……这一切我从来都没有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2005年2月,我在北京找到一份网页设计师的工作,上了几个月班,终于把近一两年欠的外债6000多块钱全部还清,还买了我多年来一直想要的Line6 XT音箱模拟器。

  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可是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道路?为什么不趁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有信心还有精力还有激情还会冲动的时候,做一些喜欢的事情?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呢?……

  看起来,这场争论,父亲和儿子谁也没有说服谁……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