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0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杨颂斯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8:47 外滩画报

  2006 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杨颂斯专访

  杨颂斯近年来几乎成为古典音乐市场的票房保证,世界各地的主要音乐会都有他的身影。将于三周后举行的2006 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选择了杨颂斯作为指挥。几天前,他带着指挥棒出现在上海音乐厅。

  文/ 杨圣捷 图/ 彭辉

  马瑞斯·杨颂斯(Mariss Jansons)走路时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犹如一名冲锋的战士。这位成长于前苏联的指挥家的双手富有魔力,握起来很温暖,谈话也很亲切随和。

  12 月1日和2 日,世界三大乐团之一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两场音乐会。作为乐团现任音乐总监的杨颂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近年来,杨颂斯几乎成为古典音乐市场的票房保证,世界各地的主要演出舞台都有他的身影。2001 年柏林爱乐乐团的欧洲圣城音乐会,2002 年的柏林夏季森林音乐会,甚至2006 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选择了杨颂斯。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音乐的一件盛事,每年1月1日观看电视直播的观众人数超过10 亿,这一纪录直逼足球世界杯决赛,而每年站在指挥台上的执棒者,无疑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杨颂斯谦虚地说:“我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很熟,他们招呼一声,我也就答应了。”

  乐团委员会主席威纳(WernerMittelbach) 颇为骄傲地对记者说:“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重要,历任音乐总监都是伟大时代的缔造者,所以维也纳方面选择了杨颂斯”。

  年少得志的卡拉扬副手

  先是贝多芬的《A 大调第七交响曲》,再是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杨颂斯12 月1日晚在上海音乐厅的首次亮相即技惊全场,其严谨投入的指挥风格令观众为之倾倒。

  杨颂斯出生在拉脱维亚的里加(Riga),父亲是当地歌剧院的常驻指挥,母亲是一名歌剧明星。整个童年,歌剧院的后台就是杨颂斯的游乐场,歌剧院的工作人员就是他的保姆和老师。

  和所有音乐家一样,杨颂斯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超凡的感知力。他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3 岁时我就会看谱,常常想象自己穿着歌剧院里各种各样的演出服,模仿指挥家的动作。那时候,我面前放着一堆火柴棍,我就对着他们吆喝。”

  9 岁那年,父亲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谋得指挥职位。五年后,杨颂斯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就读,学习了小提琴,钢琴和指挥。1969 年,杨颂斯获得

留学维也纳的奖学金。在此期间,他获得到萨尔斯堡跟随卡拉杨工作的机会。当被问及作为卡拉杨年轻的副手,有没有受到卡拉杨过多的影响时,杨颂斯却摇了摇头。

  相比卡拉杨的崇尚激情与速度,杨颂斯的生活显得安逸舒缓。他说:“

赛车是卡拉杨的最爱,而我则喜欢在剧院里看戏。戏剧是我最大的爱好,我愿意死在戏院里。”

  1971 年,年仅28 岁的杨颂斯就赢得了卡拉杨大赛首奖。时任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指挥的穆拉文斯基(Evgeny Mravinsky)十分欣赏这个年青人的才华,于1973 年邀请他回到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担任副指挥。

  从列宁格勒到奥斯陆再到巴伐利亚

  虽然和小泽征尔一样,杨颂斯28 岁就赢得了卡拉杨指挥大赛的桂冠,但是境遇却远不如小泽征尔般顺风顺水。除了在前苏联获得寥落的掌声外,杨颂斯的名字对于西方乐迷来说,还是那么陌生。

  每一个前苏联艺术家注定都无法摆脱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当时,前苏联境内的艺术家不仅时时需要警惕当局,同时又要面对西方阵营的威逼利诱。谈起那段影响他一身的历史,杨颂斯对记者表示“: 我从来不参与政治,不依靠当局扶持,也没有寻求海外关系。”

  1979 年,命运给了杨颂斯一个转机。他应邀前往挪威担任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奥斯陆爱乐乐团并非世界级的乐团,但却让杨颂斯的音乐第一次触及了西方的乐迷。杨颂斯告诉记者:“对于一个苏联指挥家来说,去欧洲乐团担任要职,是做梦也想不到一件事情。”

  1988 年,一手缔造了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辉煌的穆拉文斯基去世。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寻找继任者,但是候选人之一的杨颂斯却选择了放弃。他说:“虽然那时候我已经不算年轻,但我还是没有选择回到培养我的地方。”

  穆拉文斯基有指挥界“沙皇”之称,他的暴君风范是当时的杨颂斯望尘莫及的。从1938 年到1988 年,穆拉文斯基用整整50 年的时间使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乐团之一。杨颂斯坦言:“穆拉文斯基之后,很难有人再能够驾驭列宁格勒爱乐乐团,这就好比卡拉扬之后,很难再有人能将柏林爱乐调

  教出卡拉扬时代的辉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将乐团带入歧途。”

  不久,杨颂斯又退出了继阿巴多之后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竞选,依然选择留在奥斯陆。作为一名音乐家,除了

  声望,杨颂斯似乎更看重“快乐”。

  他对记者说:“如果去一个更有名望的乐团, 我首先要确定在那里是否能让我像在奥斯陆时一样快乐。难道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出名, 到一个更大的城市, 就放弃艺术上的满足感与快乐吗?”

  2003 年,机会又一次降临,这一回杨颂斯没有再放弃,他众望所归地执掌起了世界三大顶级管弦乐团之一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2004 年,又兼任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

  一步一步抵达事业颠峰的杨颂斯似乎又找到了在奥斯陆时的欢乐,他对记者调侃道:“指挥家与乐团的关系就像一对情侣,我只不过同时有两个女人而已。”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