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神六:无数中国航天人托起的辉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5:03 《人物》杂志 | |||||||||
作者:任雾 50年前,当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向中共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时,他是新中国当时的航天人中,唯一亲眼见过火箭的人。 那时候,国际上航天事业已经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1957年,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二号”首次搭载了一只地球生物小狗莱伊卡,到1959年,美国的“探险者六号”卫星向地球传送了第一张电视图像; 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载人飞船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到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8号”飞船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行走,到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登月。 50年来,人类在征服太空征程上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人类为了社会进步和生活需求,总是不断地扩大活动领域,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资源。这是包括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外层空间是人类扩大其活动范围的最新疆域,它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一类是天然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另一类是因航天器在轨道上运行而自然产生的资源,如航天器对于地球表面的高位置和高速度,航天器的微重力环境等。空间资源也可以分为信息类、能源类和物质类三类,这三类资源的开发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开发空间资源需要人在空间现场直接参与工作,必须为人创造一个可以在空间长期生活和工作的条件,这就需要发展载人航天。载人航天的实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这50年间,中国也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向太空大国转变。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算起,长征运载火箭共发射了87次,研制了12种运载火箭,其中包括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二号火箭已经连续45次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 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成功,这一次,飞船上搭载了一个模拟人;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发射升空,这次飞船上有了两个模拟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2005年10月12日到17日,我们又见证了经过5天5夜、115个小时太空遨游的“神六”取得圆满成功。“神六”不仅创造了中国人遨游太空时长的新纪录,也书写了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后发优势的新篇章:苏联从单人飞行到3人飞行经历了3年半,三人飞行时间为1天17分钟;美国从单人飞行到双人飞行经历了3年,飞行时间为4小时53分。而我们从“神五”的单人飞行到“神六”的双人飞行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飞行时间是5天,航天员的姿态也由“固定式”变成了“可活动式”,我国航天员首次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 此时,已经距离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过去了整整42年的时间!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飞船,突破了再入升力控制、防热、舱段间分离等13项载人飞船的关键技术,总体性能达到国外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并在很多地方有自己的优势。一步迈过美苏的40年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中央电视台对“神六”的发射到返回全过程进行了航天发射有史以来最透明的一次现场直播,它的完美成功使世界为之震惊。 美联社报道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将航天员送上太空能力的国家,这对中国这个日益发展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国家荣誉,这次“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航无疑为中国下一步太空探索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正在日益发展壮大的技术强国的地位。 继杨利伟之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他们步出返回舱,站在“神六”成功的辉煌巅峰时,全中国全世界为之瞩目。航天英雄们受到了他们应该受到的欢迎、嘉奖、歌颂与崇拜。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在航天英雄们身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航天人几代的努力。正是他们托起了“神六”的辉煌,托起了中国航天的希望。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一百一十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涉及到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心血,凝结在了运载火箭二十多万个零部件上,凝结在了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十二万多个元器件上;凝结在了飞船系统七十多万条软件语句、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一百四十万条重要软件语句,以及更多不为常人所知的地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所创造的奇迹般的辉煌中,凝聚着亿万人的汗水心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七大系统组成,包括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神六”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上将,副总指挥胡世祥、孙来燕、江绵恒、张庆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还有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以及各路人才队伍,都是我国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神五”发射时,活跃于发射场的“少帅军团”让国内外备感震惊。仅仅过了两年时间,“神六”腾空而起,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比“神五”时又降了4.9岁,仅为48.7岁。十余年来,火箭设计师平均年龄降低了18岁。飞船、火箭试验队中35岁以下的占到了80%,而副主任设计师以上人员平均年龄仅32岁左右。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次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领导人中出现了6张新面孔,他们是: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他们绝大部分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都有硕士以上学历,都是随着参与从“神一”到“神五”载人飞船工程成长起来的专家。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他们中间,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与中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总结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要成就在于,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黄金一代的人才,必将创造中国航天事业的黄金时代。 在11月2日召开的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论坛上,长征2F总设计师刘竹生展望了我国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的载人航天计划:今后的载人飞船发射时间间隔将大大缩短,目标飞行器发射当年就可以发射对接飞船。我国将在神舟七号实现宇航员出舱,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神舟九号实现无人对接,神舟十号则实现载人对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六”副总设计师杨宏介绍说,我国已经进入载人工程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载人航天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短期内有人照料的小型空间实验室。为此要实现5个技术突破,其中包括航天员出舱、空间交汇、实现天地联系的载人飞船、建立目标飞行器和航天员出舱交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介绍,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但和国际领先水平仍然有6年以上的差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大运载火箭,该项目立项后,可以在6年半内研制成功有效载荷25吨的新一代火箭,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神六”是无数中国航天人托起的辉煌!然而辉煌未尽,中国的航天英雄们已经开始向新的目标冲击了!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