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杂志:陈云和可持续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7:36 《人物》杂志 | |||||||||
作者:曹前发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云就指出:“像植树造林、治理江河、解决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这类问题,都必须有百年或几十年的计划。”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同时从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植树造林、治理江河、解决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五个方面提出要有百年计划的,陈云是第一人。陈云是全党公认的实事求是的楷模。在20世纪50年代初
在经济建设中注意防止污染 陈云提出在经济建设中,要防害于先,这是非常有远见的。1979年3月21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防止污染,必须先搞,后搞要多花钱。”同年6月17日,陈云致信李先念、姚依林,提出经济建设必须尽早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水资源问题,二是工业污染问题。关于工业污染问题,陈云指出:“现已办了的工厂,哪些还未处理污染问题的,我们应该心中有数,逐步加以改变。今后办厂必须把处理污染问题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真正做到防害于先,这是重大问题。”信中请姚依林商请经济研究机构或有关单位收集资料,准备出意见书,以便讨论。1983年初,陈云对国务院领导说,要注意保护环境问题,这个钱总是要花的,晚花不如早花。这一年的6月30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把防治污染作为建设中的重点之一提了出来。他说:“建设要有重点。” “什么是重点?现在看,农业、能源、交通是重点,一批骨干企业的建设和改造是重点,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防治以及知识分子生活待遇的提高等等也是重点。”早在1979年3月14日,陈云和李先念就财经工作联名给中央写信,信中就谈到“钢的发展速度,要照顾到各行各业(包括农业、轻工业、其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城市住宅建设、环境保护等)发展的比例关系。”说明陈云在考虑经济建设时始终注意环境保护。 陈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协助周恩来工作时,已对环境问题倍加关注,提出了防害于先的思想。1975年7月19日,陈云赴江苏高邮视察石油钻井时指出:“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在生产设计的同时就要做好防止污染的设计,不要等到事后再解决。” 据新华社记者写的《上海出现酸性雨污染环境》这份内部材料所载:1982年1至8月,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市内监测点已收测到8场酸性雨;仅6、7两个月,松江县收测到13场酸性雨,酸性都比较强。与上年同期相比,不仅次数略有增加,而且酸性愈来愈强。1982年酸雨PH最低值为4.33(食酸的PH值为3)。酸性雨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市区工业以煤、油为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硫散发在大气中所致。如果治理设备跟不上,随着工业的发展,煤、油燃料用量不断增加,上海酸性雨将进一步扩展。这种情况引起了陈云的深深忧虑。1982年10月26日,陈云将这份材料批转胡耀邦等,并在批语中指出:“治理费要放在前面。否则后患无穷。” 陈云对防止污染问题,提出要有百年计划,这在我们党的老一代领导人中是不多见的。1981年3月29日,陈云在复陆定一信中指出:“像植树造林、治理江河、解决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这类问题,都必须有百年或几十年的计划。” 1981年9月2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关于经济问题的讲话,他指出:“建设要有长期计划,对水力、轻重工业的比例、城市污染、外资利用等问题都要考虑。” 陈云在考察中时刻不忘提醒地方领导人注意防止污染问题。1986年5月18日,陈云视察宝钢,关切地询问宝钢工业污水处理情况。他对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说,随着工业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注意环境保护,一定不要使黄浦江水系受到污染。 陈云为纪念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创15周年题词:“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晚年的陈云,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勤奋学习,关注现代化建设,关注环保事业。有两个材料引起了他的深沉思索。 一个材料是新华社记者写的《卫星看不见的城市——本溪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这份材料指出:本溪市是一个以生产钢铁、煤炭、水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也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由于本溪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形成了严重的烟尘污染。1987年城区平均月平方公里降尘虽已降到57.8吨,但仍超标7倍以上,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0.19毫克,超标2.2倍,一次最大浓度值2.08毫克,超标3.16倍,其污染均居全国之首。本溪市有5条较大河流,除浑江污染较轻外,其余均被严重污染,太子河尤为严重。地下水也被严重污染,郊区几百眼水井不能饮用。 另一个材料是《人民日报》记者写的《四川排放污物总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这份材料指出:四川省在受到人口问题困扰的同时,又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挑战。污染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盆地内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月平均要承受17.6吨降尘,超过国家标准一倍。成都的南河、沙河、府河,南充市的西河,自贡市的釜溪河等全省各水系的支流和小河污染相当严重。四川各主要城区噪声超标率都在80%以上。森林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比50年代增加了两倍。“三废”处理量的增长速度低于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随着审批权限的下放,一些地方在审批新建项目时,只顾眼前利益,对环境保护不太重视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乡镇企业由于工艺落后,布局不合理,正污染着广大农村环境。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情况时有发生。 1988年8月22日,陈云看过反映本溪环境污染的录像片和内参清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再加上已经得知被人口问题困扰的四川省又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挑战,陈云以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责任感,于8月27日提笔给李鹏、姚依林等同志写信。在信中,陈云情真意切地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这件事,一是要经常宣传,大声疾呼,引起人们重视;二是要花点钱,增加投资比例;三是要反复督促检查,并层层落实责任。”最后,还指出:“请告诉有关部门,这方面的材料,以后注意送我看看。”陈云把环境保护提高到国策的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陈云对环境保护提出的三点意见,切中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要害,对于认真总结环境保护的历史经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在陈云的高度关注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治理本溪市环境污染的决定》,轰轰烈烈的治理本溪污染的战斗拉开了序幕。之后,国务院环资委又派出小组赴四川考察环境污染情况,四川省治理污染的行动也迅即展开。 提倡植树造林 建国初期,陈云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又分管林业。1950年下半年,林垦部刚刚开始工作不久,一天下午,陈云打电话给林垦部的副部长李范五,请他去谈谈林业情况。一见面,陈云就说:“中央决定我分管林业,我林业工作很生疏,想学习学习。这次请你来,把你知道的林业情况给我讲讲。”李范五向陈云汇报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概况、森林的分布、树木的种类、森林和木材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陈云听得津津有味。他说:“林业搞不好,要影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最后,陈云对李范五说:“你回去找一本关于林业方面的书给我看看。林业也是一门科学,我要学习学习。”后来,李范五把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主编的《林学概论》送给陈云。林垦部遇到一些重大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都向陈云请示汇报,如飞机航测大兴安岭、派飞机参加护林防火航空巡逻等等,都得到陈云的有力支持。1950年4月1日,陈云同薄一波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作关于全国林业会议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林业工作方针,应以普遍护林为主;其次,在风沙水旱灾害严重地区选择重点造林。同时,在各森林区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 陈云善于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对比中苏两国的森林覆盖率,他有着很重的紧迫感。1950年4月14日,陈云在政务院第二十八次政务会议上谈关于造林问题时指出:林业与农业有密切关系。苏联森林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的27%,我国只占5%。去年苏联做出了大量造林以保持水土的计划,我们也要对造林作点准备。要搞一个详细的法令,第一是方针任务,第二是工作计划,第三是不准滥砍滥伐,第四是干部训练,第五是组织机构。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林业,林垦部提出办林业大学,为此先后找过政务院的陈云、李先念、薄一波、李富春等领导同志,其中找陈云的次数最多。陈云很重视林垦部提出的办学方案,一些具体问题他都要亲自过问。在陈云等的大力支持下,1952年7月,教育部决定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大区成立北京、南京、东北三所林学院。 陈云认为,林业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1955年11月10日,陈云签发中共中央就批发甘肃省委《关于农业增产规划的报告》致甘肃省委并转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电。电报指出:请甘肃及各省委制订计划时注意列入造林、育林、护林规划这一项。在整个经济建设中,农业发展与林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1957年9月13日,陈云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我们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发展农业的方针,并把兴修水利、大搞化学肥料、生产人造丝和合成纤维、大量造林作为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同年9月18日,陈云在修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稿时加写了一条:“开展造林运动对于水土保持和保护农田水利关系甚为密切。各地务须抓紧季节,采取必要步骤,在同时保证数量和质量的条件下,作好今冬明春的造林工作。” 1961年9月27日,陈云在主持中共中央工业支援农业小组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造林是国家百年大计,它既与农业增产有关,又与工业建设有关,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它。 陈云重视护林防火,提出要像防汛那样去防火。1956年1月18日,陈云在林业部《关于加强护林防火的紧急指示》的电报稿上批示邓子恢:年年森林起火,人命与木材损失极大,很难说这是一定不可避免的。防火似乎还没有像防汛那样的有效措施。此指示发出后,林业部与林区各省委要议出几条根本办法,力求避免今后森林火灾。 陈云认为对林业等方面的有关重大决策,必须发扬民主,集中民智。1957年7月16日至20日,陈云和李先念主持全国粮食会议。在会议过程中陈云插话指出:要吸取过去治淮、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种植橡胶、建设三门峡水电站等工作中的教训。今后,凡是有关农业、林业、水利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都应该事先在报纸上公布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讨论,然后再做决定,以免因为考虑不周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陈云从实际出发,提倡多种造林方式一起上,具有非凡的胆识。1957年7月17日,陈云出席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会议讨论国有林区实行“以林养林”的财务制度时指出:林业是个大问题,根据我国情况,解决林业问题的出路主要靠造林。个体造林、合作造林、国家造林的方法都可以用。同年10月7日,陈云出席国务院召开的中共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并发言指出:发展山区经济应把改善人民生活和适应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一是种树,个体造林、合作造林、国家造林一齐上;二是发展木本油料,种油茶树、桐树、核桃树。 造林要有长远计划。陈云提出要搞五十年一百年的计划,这恐怕在中共领导人中也是不多见的。1961年11月24日至12月17日,陈云分12次主持冶金工业座谈会。陈云在听取汇报时插话说:“生产建设有十年八年为周期的,也有五十年一百年为周期的,植树造林就是以五十年一百年为周期的。植树造林既可提供工业原料,又可改变气候。美国大部分地方常年降雨量在五百至七百毫米,全国平均气温在十度以上。苏联像这样的地方只有国土的百分之五。”陈云知识面宽,又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美国和苏联的地理情况很熟悉。 晚年陈云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参加植树活动。1987年4月4日,陈云同浙江省和杭州市党政负责人及干部群众在杭州市郊参加植树活动,亲手种下一棵香樟树。 一位印度科学家曾对一棵树的价值作过这样的综合评估:一株50年的树,仅仅按照树的木材价格来计算,顶多是600美元;而这一株树的生态效益,包括它产生的氧气、蛋白质和它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促进水分循环、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价值则高达13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林业与农业的关系何等密切。 历史向后人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没有绿色,人类文明终将沦落。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现在回顾陈云所说的造林是国家百年大计,林业搞不好,要影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这些思想,更感到他的远见卓识。 从战略上关注水资源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拥有水资源总量为27200亿吨,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严重缺水,北京已被列入世界十大缺水城市之中。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陈云一向关心水的问题。他认为,从人均看,我国水量并不多,有些地方还存在缺水甚至干旱的现象。解决农业问题,水很重要,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云就指出:“水在农业里头非常重要”, “据估算,全国水量平均起来并不多,还缺水,有些地方就经常干旱。从总的看,从长远看,要以蓄为主,蓄泄兼顾。以后我们要重视蓄水,许多地方要修水库、筑塘堰,山区更要注意种树种草、保持水土,对水一定要好好利用。在华北、西北有些地方,还要多打水井,保证在发生旱灾时水量基本上够用”。 “水利建设是治本的工作,是百年大计”。1955年5月下旬,陈云在上海青浦县练塘区调研时提出要拦水、筑坝、挖塘、修小型水库解决降雨量分布不平均的问题。同年7月18日,陈云在国务院第十五次会议讨论《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时指出:“开发黄河是件大事,如何把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水利部门几年的工作经验,治理河流,必须干流和支流一起治理,发电和防洪相互结合,进行整个流域的规划。根治黄河,需要科学和群众工作相结合。水土保持要依靠群众,移民也要依靠群众。”1956年初,陈云又指出,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从全国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水、肥料和人力的合理使用,其中关键问题是水。1960年10月,他进一步指出:解决中国农业问题,水很重要,要研究水的来源问题。北方水不够,需要从南方借水。 陈云积极主张南水北调。1975年7月16日,陈云在扬州视察江都抽水站(江都抽水站位于大运河北段与长江的交汇处,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水利枢纽工程)时指出:南水北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在条件允许时应当进行。这是一个大工程,要有长期规划。由于我国目前财力有限,工程只能分段进行。1978年2月19日,在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东北组会上提出要搞南水北调。 陈云十分关注水资源问题,多次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1979年6月17日,陈云在写给李先念、姚依林的信中,把全国各地水资源情况作为经济建设必须尽早注意的两个问题中的头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他指出:“农业要用水,工业要用水,人民生活要用水。有些地区水资源已很紧张,如天津、北京等地。今后工厂的设立必须注意到用水量。有些工厂因为矿藏关系只能在当地开办,有些工厂可以而且应该在有水的地方办。即使有水资源的工厂,也应该有节约用水的办法。” 陈云的工作作风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认为重要的事情,都要列入规划(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不使重要思想因不能落实而落空,体现了他的求真务实作风。对水资源问题,他也提出要列入长远规划。 1990年6月6日,陈云在张光斗、陈志恺合写的《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文上批示:“水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经济、科技领导部门,应该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粮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并列入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加以实施,以逐步扭转目前水资源危机的严重状况。” 江泽民认真阅读这份陈云转送来的材料,提笔批示邹家华(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在考虑‘八五’计划时得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应该未雨绸缪。”在“八五”规划中,水资源问题终于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 陈云在对水资源关注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其他方面资源。提出要节约资源,反对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1988年10月8日,陈云在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要看到,现在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掠夺式的使用资源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这是我们在资源消费方面的国情。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GDP的4%,其中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40%。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耗能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 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并存,陈云批评的那种“掠夺式的使用资源的倾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一切资源的良好风气。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只有人人参与,我们才能真正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把控制人口问题作为 一项国策来考虑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陈云就看到了我国人口多的严峻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问题。陈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光,大声疾呼,要搞好计划生育、提倡节制生育,认为这是有关经济建设的大问题。1954年5月10日,陈云指出:中国土地少,人口多,交通不便,资金不足。我国经济建设是建立在这一国情基础上的。 1955年上半年,在同马寅初谈话时,陈云说道,人口对国家经济的压力实在太大了。1957年8月9日,陈云出席中共辽宁省、市、地委书记和省直机关党员负责干部大会并讲话,他指出:解决农业问题,一靠增加化学肥料和化学纤维;二靠兴修水利,抓好治涝和灌溉;三靠搞好计划生育。1957年8月20日,陈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这是有关经济建设的大问题。现在粮食、布匹、学校等紧张,都与人口多而且增长快有关系。要号召共产党员不生第三个孩子。避孕药具还可以再降价,甚至可以白送。节制生育的措施,要十年、二十年以后才能见效。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更加关注人口问题。他强调指出,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将来不可收拾。1978年2月19日,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东北组会上发言指出:中国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耕地中还要有一部分种植经济作物。美国人口少,土地多,气候好。苏联的土地也比我们多。1979年5月18日,陈云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想办法发挥中国人口多的优点,但一定要控制人口。1979年6月,陈云在上海考察宝钢建设问题时,在与上海市部分负责人的谈话中专门谈到控制人口问题,他指出人口是个爆炸性的问题,要采取五条措施:一是大造舆论,造三五年的舆论;二是制定法令,明确规定只准生一个;三是加强避孕药物的研制、发放和相应的医疗工作;四是对独生子女实行优待政策,如在招工时先安排等;五是实行社会保险,解决“养儿防老”问题。并强调指出,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将来不可收拾。1980年4月4日,陈云就长期计划的制定问题给姚依林打电话,指出:人口问题要有个规划。这个问题不解决,许多事情不好办。1980 年8月14日夜,陈云在复陈慕华6月13日来信中指出: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是眼前第一位的工作,至于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则属于第二位的问题。次日晨,又致信陈慕华,指出:限制人口、计划生育问题,要列入国家长期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这个问题与国民经济计划一样重要。在陈云的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年9月发出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大家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1年3月29日,陈云在复陆定一的信中指出:控制人口,必须有百年或几十年的计划。1982年11月16日,陈云指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好转。1983年1月4日,陈云在一份内部材料上批示指出:“计划生育这件事,必须办,照顾的钱应该用在哪里,要研究。”1987年6月24日,陈云为《中国计划生育报》题词:“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今天,在纪念陈云诞辰百周年的时候,学习和回顾陈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十分必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研究陈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只是开了一个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陈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